东汉末年风云突变,三大集团怎样搅乱了天下局势?
东汉末年,那可真是乱成了一锅粥,天下分崩离析,各路诸侯纷纷登场,战火四处蔓延。说起这乱世的开端,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就想到黄巾起义,觉得是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把东汉王朝给搅得不得安宁,最终走向覆灭。但实际上,黄巾起义虽然影响很大,可它仅仅持续了 10 个月左右,就被东汉政府军给平定了,虽说黄巾余党之后还闹腾了十来年,但本质上并没有直接把东汉政权给搞垮。真正让东汉末年陷入大乱的,是朝廷里头宦官、外戚和士大夫这三大集团之间错综复杂、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先来说说外戚集团。在东汉那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外戚专权的戏码是反复上演。皇帝年纪小,没法亲政,太后就得出来主持大局,而太后呢,肯定信任自己娘家的人啊,于是外戚就有了机会掌握大权。像汉和帝刘肇那时候,大将军窦宪就是外戚,权势滔天,把皇帝都快架空了,最后汉和帝联合宦官与朝臣,才逼得窦宪自杀。还有汉桓帝的时候,外戚大将军梁冀更是不得了,专权跋扈到了极点,汉桓帝没办法,只能和宦官歃血为盟,发动政变,才把梁冀给扳倒。到了汉灵帝这儿,大将军何进成了外戚集团的代表。何进本来就是个屠夫的儿子,因为妹妹成了皇后,他也跟着飞黄腾达,掌握了兵权。可汉灵帝也不傻啊,他心里清楚外戚专权的危害,为了牵制何进,就招募壮丁组建了一支新军队,还设置了西园八校尉来管理,让宦官蹇硕当头儿。这明摆着就是要在宦官和外戚之间搞平衡,让他们互相制约,好把权力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再看看宦官集团。宦官们一直依附于皇权,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和财富,那是不遗余力地拱卫皇权,打击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势力,像外戚和士大夫,就是他们的眼中钉。比如说,汉灵帝继位的第一年,太傅陈蕃和大将军窦武想整治宦官,结果宦官集团反应迅速,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把陈蕃和窦武给诛杀了,还灭了他们的家族。还有,皇帝和宦官可是实行党锢之祸的主要推手呢,为啥呢?因为皇帝不相信士人和外戚啊,一百多年的历史摆在那儿,外戚老是专权打压皇权,皇帝能不防着嘛。而宦官打击外戚与士大夫,就是为了给自己争得更多的政治利益,多捞点好处。
最后讲讲士大夫集团。这些士大夫们,那都是有学问、有理想的人,他们一心想着维护朝廷的正统秩序,对宦官和外戚的专权那是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们觉得宦官这些人没什么文化,还净干些贪赃枉法的事儿,外戚呢,又老是凭借着和皇室的关系胡作非为,都把朝廷给搞乱套了。所以,士大夫集团无时无刻不想着消灭宦官,打压外戚,好让朝廷回到正轨。
这三大集团之间的矛盾,那是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就像三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埋在了东汉朝廷的根基之下。终于,在汉灵帝想废长立幼这件事儿上,矛盾彻底爆发了。汉灵帝想废除长子刘辨的太子之位,立幼子刘协当皇帝,这可触动了各方的利益。何进作为刘辨的舅舅,肯定不干啊,他有皇帝、皇后和十常侍的支持,就下令把蹇硕给逮捕了,还在监狱里把他给杀了,顺理成章地收编了蹇硕手里西园八校尉的兵权。这时候,袁绍登场了,这袁绍号称是东汉帝国的掘墓人,他一个劲儿地劝何进把所有宦官都给杀了,彻底消灭政治对手。何进这人吧,有点优柔寡断,一开始拿不定主意,袁绍就又出了个馊主意,让何进征调地方军队进京,想用兵谏的方式逼何太后答应。何进脑子一热,还真就听了,把武猛都尉丁原、并州牧董卓、东郡太守桥瑁这些人都给叫到京城周边来了。这一下,可把宦官们给吓坏了,他们纷纷跑到何太后和何进那儿求情。袁绍一看这情况,还不死心,趁着宦官求情的时候,还在旁边劝何进动手。何进还是没下定决心,袁绍更过分,居然以何进的名义下诏,让地方郡县去逮捕宦官的家属。这可把宦官们给逼急眼了,他们心想,反正都是个死,不如拼一把,于是就假传何太后的诏令,把何进骗进宫里,何进没防备,一进宫就被宦官给杀了。
何进这一死,那可就捅了大篓子了。他手下的将领没人管得住了,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带头,率军冲进皇宫,见宦官就杀,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董旻等人也跟着一起,把何苗给杀了,然后也加入了诛杀宦官的队伍。整个皇宫那是血流成河啊,好多没长胡子的男性都被当成宦官给误杀了,不管是好宦官还是坏宦官,老的小的,一个都没放过。就在朝廷这边杀得昏天黑地的时候,董卓在城外得到消息,立马带着军队往洛阳赶。半路上,他碰到了被宦官劫持的幼帝刘辨和陈留王刘协,就把他们给带回了洛阳。董卓这老狐狸,一到洛阳,就开始耍手段,他先是诱使吕布杀了丁原,把丁原的部众给吞并了,然后又利用自己弟弟董旻在何进手下当奉车都尉这层关系,收编了何进与何苗的部众。接着,他又把袁术、袁绍、曹操这些人给逼走了。这么一来,董卓就成了朝廷里的头号权臣,皇帝在他手里,朝廷的兵权也被他掌控了。你看,外戚与宦官之间斗来斗去,最后居然让董卓这个边关将领捡了个大便宜,成了最大的受益人。要是何进不死,董卓哪敢这么嚣张地进京啊,何进一死,朝廷局势彻底失控,董卓才有机会专权,东汉末年的乱世也就此拉开了大幕。
董卓当权之后,那真是坏事做尽。他先是废立皇帝,把汉少帝给废了,立了刘协当皇帝,也就是汉献帝;接着又毒杀太后,残害百官,搞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最后还强行迁都,把都城从洛阳迁到长安,这一迁,可苦了老百姓,无数人在迁徙过程中死去,洛阳城也被他搞得一片狼藉。他这么一折腾,东汉的地方官们都看不下去了,纷纷联合起来讨伐他。大家共同拥立袁绍为盟主,组成了关东联军。不过,这关东联军里啊,大部分人都是出工不出力,除了曹操和孙坚这俩人胆子大,真敢和董卓正面交战,其他地方军阀都只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在那儿做做样子。
汉献帝好不容易摆脱了李傕与郭汜的控制,结果又落入了曹操的手里。从董卓到曹操,皇帝就跟个傀儡似的,一点权力都没有。朝廷对地方彻底失去了掌控力,地方官们一看,机会来了,纷纷开始割据一方。这里面,刘焉算是比较早割据的。他本来在朝廷当官,看出形势不对,就给汉灵帝上了道奏折,说现在的刺史太守都是靠买官卖官上位的,根本不管百姓死活,不如选几个德高望重的大臣出任州牧,这样才能稳定地方。你别看他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他就是想给自己谋好处。原来东汉的州最高长官是刺史,刺史只有监督权,没什么行政权,刘焉这么一建议,把刺史变成了州牧,州牧手握军政大权,这可不就为地方割据开了个头嘛。刘焉自己主动请求去当益州牧,到了益州之后,就开始扩充自己的势力,连天子专用的车驾都造了上千辆,野心勃勃。
除了刘焉,像荆州牧刘表,他是董卓任命的,到了襄阳之后,就拉拢当地的豪强蒯良、蒯越、蔡瑁这些人,在他们的支持下,平定了荆州,然后就割据一方了。还有袁绍,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成了北方最大的诸侯;他弟弟袁术,在南阳称王称霸,后来还自己称帝了;公孙瓒在北方割据;马腾、韩遂在西北称雄;陶谦在徐州自成一派;曹操在兖州积蓄力量;张扬在扬州虎视眈眈;公孙度在辽东自立为王。这些人一个个的,都不听朝廷的话了,东汉末年就这么形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你瞧,东汉末年这天下大乱,最关键的两个人物就是何进和袁绍。何进一死,朝廷群龙无首,局势彻底失控,天下就乱了套;袁绍呢,又是劝何进征召地方军进京,又是怂恿何进和宦官火拼,挑起了宦官与外戚之间的矛盾,他就是这场大乱的始作俑者。所以说啊,东汉末年的大乱,根子就在朝廷内部这三大集团的政治斗争上,这场斗争把朝廷给搞垮了,对地方失去了控制,这才让地方割据势力有了可乘之机,天下也就陷入了长久的战乱之中。
好啦,今天关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原因的分享就到这儿啦。要是觉得这内容还挺有意思,就动动您那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个赞、关注一下呗,保准您往后日子里财运亨通,干啥啥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