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凄惨皇帝:母废帝位,儿子造反,最终被老婆和女儿毒杀。

无南诗书 6天前 阅读数 2 #历史

在大唐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诸多帝王的命运如繁星闪烁,各有其辉光与黯淡。而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无疑是其中最为悲情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在母亲与妻女的强势阴影下,如风雨中的扁舟,飘摇不定,最终被至亲的毒计所覆灭,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声沉重的叹息。

李显出生于大唐宫廷的权力漩涡中心,身为唐高宗李治(628年日-683年)与武则天(624年-705年)第三子,他的命运从一开始便与皇位紧密相连。原本按嫡长子继承制,皇位与他或许并无交集,但命运的无常使他的两位兄长先后遭遇变故。太子李弘(652年-675年)猝然离世,死因成谜,其中不乏有传言称其因阻碍了武则天的权力之路而被暗中鸩杀;二哥李贤(655年—684年)则因触怒武则天,被以谋逆之罪废黜流放,最终被逼自尽。于是,李显就这样被推到了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上。683年,唐中宗李显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年轻且稚嫩李显,面对强势的母亲武则天,他大力提拔重用自己的妻子韦皇后的宗亲,试图建立自己的势力以稳固皇位。然而,他错估了形势,一句“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的气话,彻底激怒了武则天。武则天怎会容忍皇权旁落,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于是,李显在位仅仅 55 天,便被武则天无情地废黜,贬为庐陵王,逐出京城。这一去,便是漫长而艰辛的 14 年流放生涯。李显被流放到均州、房州等地,远离了宫廷的奢华与权力的中心,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与不安之中。在那偏远之地,他时刻提心吊胆,生怕母亲的使者突然而至,带来赐死的诏令。他目睹了民间的疾苦,也亲身经历了生活的磨难,曾经的帝王之尊早已烟消云散。在这段黑暗的岁月里,唯有妻子韦氏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精神上的慰藉与支持。韦氏不离不弃,与他共同度过了无数个担惊受怕的日夜,这份患难之情,让李显对韦氏心怀感激与愧疚,也为日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终于,在武则天晚年,政治局势发生了变化。705年,李显、宰相张柬之等大臣联手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李显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得以复位称帝。重登皇位的李显,本应吸取之前的教训,大展宏图,重振大唐的雄风。然而,他却陷入了另一个致命的困境。或许是出于对韦氏多年陪伴的补偿心理,或许是自身性格的软弱,李显对韦氏极度纵容。韦氏在经历了流放的磨难后,对权力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她妄图效仿武则天,成为一代女帝。而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自幼娇生惯养,养成了骄纵跋扈的性格,同样对皇位虎视眈眈。李显对妻女的野心毫无察觉,依旧沉浸在复位后的“幸福”生活中。韦氏与安乐公主在朝廷中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而李显却对此听之任之,甚至在面对大臣们的劝谏时,也无动于衷。706年,李显立李重俊为皇太子,由于李重俊不是韦后亲生,颇受猜忌,屡遭武三思、安乐公主、武崇训凌辱。安乐公主甚至请求李显废太子,立己为皇太女。707年(神龙三年),忍无可忍的皇太子李重俊率李多祚、李思冲等矫制发兵,杀武三思、武崇训及党羽十余人,并意图杀死韦后、安乐公主等,却被父亲李显阻于玄武门外,因为碍于父子之情没有立下杀心。在李显和韦皇后的威逼利诱之下,李重俊手下将士倒戈,导致兵变失败。李重俊逃奔终南山,中途被部下杀死,首级被送往太庙祭奠武三思、武崇训父子。经历了兵变以后,韦氏与安乐公主并没有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她们担心李显会对她们的权力之路构成阻碍,竟狠下心来,在710年7月3日合谋毒杀了李显。这位历经磨难、好不容易复位的皇帝,就这样凄惨地死在了自己最亲近的妻女手中,结束了他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李显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悲剧,更是大唐王朝在特定历史时期权力失衡、政治混乱的一个缩影。他的一生,反映了唐朝宫廷内部激烈的权力斗争,以及在这种斗争中人性的扭曲与丑恶。他被母亲武则天废除皇位,是权力欲望下的牺牲品;被妻女毒杀,则是对人性中贪婪与残忍的无情揭露。他的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封建王朝的权力舞台上,即使身为天子,也难以完全掌控命运,甚至成为权力斗争的受害者。也警示着后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带来荣耀与地位,也能让人陷入无尽的深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无南诗书

无南诗书

有关于历史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