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的根基有多深?他的子孙不管有才无才,皇帝最少要给二品
自皇太极建制八旗汉军伊始,汉军旗内诸多世家贵族崭露头角,诸如佟佳氏、李氏以及三顺王等家族皆在其列。然而,若论显赫程度与传承之久远,范文程家族堪称首屈一指,罕有其匹。
若仅从爵位层面考量,范文程获封一等子。与之相比,李永芳受封二等伯,佟佳氏(其家族中最显耀的一支已抬入满洲旗)得一等公,另有诸多异姓王。范文程的爵位与之相较,差距悬殊,实难相提并论。
从家族传承的维度以及后世子嗣的仕途发展考量,范氏家族优势显著。自顺治时期起,直至嘉庆年间,范氏家族后裔,无论禀赋才情如何,踏入仕途的起点皆为二品官阶。不仅如此,即便范氏后裔犯下极为严重的过失,皇帝鉴于范文程、范承谟父子的功绩,往往会网开一面。
【范文程打下江山】
范文程一族世代定居于辽东地区。自太祖努尔哈赤率军攻克抚顺后,范文程偕其弟毅然归附后金。鉴于范文程并未在明代任职为官,故而从历史评判的严谨性角度而言,实难将“贰臣”或“汉奸”之类的标签加诸其身。
在天命年间,范文程于努尔哈赤治下未获重用。迨至皇太极登基,政治格局为之一变,范文程始得机会展现其才具,渐露头角。
据文献所载,范文程并非单纯一介文人,实乃文武兼备之士。于数度与明军交锋的战事中,范文程屡建卓越军功,凭借此等功绩,获授游击世职,并被编入汉军镶黄旗。
在皇太极统治的整个时期,范文程始终被置于“首席谋臣”之重要地位。于军国大事之决策层面,皇太极每遇关键事务,皆会向范文程咨询方略,以谋良策。
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秉持朝政期间,以及顺治皇帝亲政伊始,皆对范文程予以高度倚重。朝廷不仅对其礼遇有加,更以内三院大学士之职,特加少保兼太子太师衔,彰显尊崇。
范文程至晚年,身体抱恙,沉疴缠身。彼时,顺治帝念其功绩,展现出极高的关怀之态,不仅亲自为其精心调配药饵,且鉴于范文程仪表堂堂、身姿伟岸,特旨为其定制合身的衣冠,以彰其尊荣。
清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溘然长逝。康熙帝闻此噩耗,旋即降旨,特遣钦差大臣前往皇太极陵寝举行告祭仪式。与此同时,康熙帝亲撰祭文,以表对范文程功绩之敬重与缅怀。此外,康熙帝还御笔亲书“元辅告风”匾额,并赐予“文肃”谥号,彰显其对范文程一生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与褒扬。
范文程身为臣子,其一生功绩卓著。于王朝更迭之际,先后辅佐四代帝王,皆获嘉誉。凭借卓越才能与忠心耿耿,为家族奠定根基,获封世袭罔替的一等子爵位,福泽后世。
【范承谟兄弟巩固根基】
范文程育有六子,依次为范承荫、范承谟、范承勋、范承斌、范承烈与范承祚。然其中范承荫、范承烈及范承祚三子,于早年即离世,故而相关历史记述颇为匮乏,留存资料较少。
次子范承谟,于顺治九年荣登进士之榜,旋即入选为庶吉士。在清初时期,八旗贵族多凭借家族荫庇尽享优渥。而范承谟却并未因父荫而懈怠,反而凭借自身才学,在科举之途崭露头角,此等进取之举,于彼时的八旗贵族群体中实属鲜见。
范承谟,乃顺治、康熙二帝着力栽培之栋梁。其仕途顺遂,擢升迅速。至康熙十二年,膺任福建总督之职。然命运多舛,彼时恰逢三藩之乱爆发。身为勋臣后裔,范承谟秉持忠义,岂肯附逆为恶。迨至康熙十五年,于囚禁之处,惨罹耿精忠毒手,壮烈殉难。
康熙十六年,范承谟遗骸移送至京师,康熙帝御驾亲迎,追赠其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之衔。至康熙十九年,耿精忠获罪伏法,范承谟之子范时崇以割耿精忠之肉的方式,致祭于其父灵前。
范承谟舍生取义,以壮烈殉节之举,获康熙皇帝极高尊崇。此后,雍正、乾隆二帝于提及这段历史过往时,亦皆对范氏家族不吝赞誉,尽显推崇之意。
范承勋,乃康熙时期声名卓著的地方要员。其仕宦生涯丰富且多元,于不同时期先后执掌广西巡抚、江南江西总督、云贵总督之印绶,亦曾在朝堂上担纲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重要职位,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关键角色。
范承勋任职云贵总督期间,入京朝觐。彼时,康熙帝正往谒孝陵。时处寒冬,范承勋长途跋涉而来,未及筹备御寒服饰。康熙帝见状,特赐貂褂予他,并言辞恳切地告诫:“尔父兄皆为先朝之旧臣,尔兄亦为朝廷尽忠守节。朕见尔,不禁忆及尔兄,料想心中应有所感。自上次相见,已历八载,观尔须发竟已这般皓白。”
范承勋禀赋卓异,颇具担当之质,实乃难得之干练官吏。其与兄长范承谟齐心协力,于范氏家族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凭借自身的才略与努力,为范氏家族夯实基础,进而为范家第三代的发展铺就通途。
范承谟辞世后,其弟范承斌荫袭一等子爵位。范承斌于仕途秉持稳健之道,行事恪守规范,既未建树卓著功勋,亦未犯下重大过失。在其仕宦生涯中,官至侍郎之位,然英年早逝。
【范家第三代达到鼎盛】
范承谟独子范时崇,其行事能力未见卓越彰显,更多依赖家族荫庇以获仕途进阶。在其仕宦生涯中,曾先后出任辽阳州知州、直隶顺德知府之职。此后,又历任福建按察使、广东巡抚、福建浙江总督、左都御史以及兵部尚书等要职,于不同职位上留下自身仕途轨迹。
范承勋之独子范时铎,其才具并非出众。雍正初始之年,范时铎获任马兰镇总兵一职;至雍正四年,又擢升为两江总督。然而,在其履职过程中,与雍正帝之得力股肱李卫、田文镜二人龃龉频生。不仅如此,范时铎在任内亦屡有疏失,因而遭到朝臣弹劾。
雍正帝以其刚毅果断的统治风格著称,在其治下,官员若有不当之举,通常面临严峻仕途考验。然而,鉴于范文程父子于清朝所立下的卓著功勋,雍正帝在处理相关事宜时采取了较为温和的举措。他特地下达旨意予以申斥,称:“范氏家族中身为朝廷高官者,仅有时铎及其堂弟时捷。作为勋臣后裔,其家族已渐趋式微,朕心怀怜悯,故而尽力周全,以成全其家族。”
按律当受革职问斩惩处的范时铎,获雍正帝格外宽宥。旋即,其被委以工部尚书之职,同时兼任镶黄旗汉军都统。
此后,范时铎因受贿行径败露,遭雍正帝褫夺官职。然而,时隔未久,其便重获任用,官复原职。至乾隆六年,范时铎溘然长逝。
范承斌之子范时捷,袭封一等子爵。其初入仕途,任职于陕西、宁夏,官拜总兵;后累迁擢升,官至陕甘提督之位。彼时,范时捷与年羹尧交谊深厚,而这一状况致使其遭受雍正帝的猜疑。
在雍正一朝,诸多受年羹尧事件牵连者,鲜有人能获圆满结局。然而,范时捷却是其中的例外。雍正帝心怀仁慈,仅将其调至东陵,委以散秩大臣之职,随后又将其改任为古北口提督。
在范文程的孙辈之中,范时绶与范时纪二人颇具仕宦经历。范时绶曾先后于湖南巡抚、湖北巡抚之位履职,后又出任左都御史;而范时纪亦历任工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在其曾孙一代,范宜恒于仕途之上,先后出任正蓝旗汉军副都统之职,后又执掌工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要位。与之相仿,范宜清亦在官场上有所作为,相继担任工部侍郎与吏部侍郎之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