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发改委主任、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翠曼与趣事 22小时前 阅读数 2 #社会

黄海峰,男,汉族,1972年10月生,大学,农业推广硕士,中共党员。现任福建省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兼任宁德市大数据管理局局长

扎根闽东三十载 躬耕发展践初心——记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黄海峰

在闽东这片充满改革活力的热土上,黄海峰的名字与宁德市发展改革事业紧密相连。作为宁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同时身兼市大数据管理局、数据管理局局长等多重职务,他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基层经验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服务地方发展的奋斗篇章。

一、学农为农:厚植专业根基(1989-1993)

黄海峰生于1972年10月,成长于改革开放初期。1989年,心怀“以农兴乡”理想的他考入福建农学院(现福建农林大学)农学系种植专业。四年系统学习中,他深入钻研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等课程,参与田间实践调研,逐渐形成“科技兴农”的思维框架。

二、基层淬炼:深耕乡镇沃土(1993-2011)

1993年大学毕业后,黄海峰主动选择扎根基层,在宁德县(现蕉城区)八都镇农技站开启职业生涯。彼时闽东农村正面临传统农业转型难题,他带着技术手册走遍田间地头,推广杂交水稻种植、指导病虫害防治,成为农户口中的“田秀才”。1995年调任城南镇期间,他主导引入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增收逾20%,初步展现技术推广与产业结合的实践能力。

从技术员到乡镇管理者的转身始于1999年。担任石后乡党委宣传委员后,他将农技推广与政策宣讲结合,创新“田间课堂+党员示范”模式,推动全乡粮食产量三年增长15%。2002年调任洋中镇综治副书记期间,他探索“产业调解”机制,通过扶持食用菌合作社化解土地纠纷,相关经验被列为宁德市基层治理典型案例。

主政乡镇的十年(2005-2015)是其能力全面跃升期。2005年任三都镇镇长期间,他立足“耕海牧渔”传统,推动大黄鱼深海养殖技术革新,引入企业建设标准化网箱3.2万个,助力该镇获评“中国大黄鱼之乡”。2011年担任赤溪镇党委书记后,他瞄准茶产业升级,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建成现代化茶业加工园,推动全镇茶产值突破5亿元,该镇于2015年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三、县域统筹:擘画发展蓝图(2016-2021)

2016年,黄海峰迎来职业生涯重要转折——调任屏南县政府副县长。面对山区县发展瓶颈,他牵头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白水洋·鸳鸯溪景区提质扩容,三年内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翻番;主导“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引进新能源材料项目7个,推动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2%。2020年疫情期间,他创新“云端招商”模式,促成总投资23亿元的光伏组件项目落地,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四、市级担当:勇立改革潮头(2021至今)

2021年9月,黄海峰履新宁德市政府副秘书长,兼任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大数据管理局局长。面对复杂经济形势,他统筹推进“粮安工程”,建成智能化粮库4个,新增应急储备能力3万吨;牵头建立“宁德粮储云平台”,实现全市粮食流通全链条数字化监管,相关做法获国家粮储局肯定。

2022年3月接任市发改委主任后,他立足宁德作为全国新能源产业重镇的优势,牵头编制《宁德市“十四五”数字经济专项规划》,推动锂电新能源、不锈钢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促成青拓集团“5G+智慧工厂”、时代新能源AI质检系统等37个标杆项目落地。2023年主导组建宁德市数据集团,归集政务数据12亿条,开发“一网通办”场景68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2%。

2024年6月兼任市数据管理局局长以来,他着力打造闽东特色数据要素生态体系,发布全省首个海洋渔业数据交易产品,推动数据资产入表试点企业12家,预计年内释放数据要素价值超5亿元。其主导的“用数据说话”改革案例,入选全国数字政府建设优秀实践。

面对闽东加快打造“增长极”的历史使命,这位农业出身的改革者正以数字化改革为笔,在宁德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书写新的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翠曼与趣事

翠曼与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