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水培养护,季度换水周期,创意工作室装饰,营养液浓度把控
静夜水培养护全知道
在绿植的世界里,静夜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多肉植物。它名字好听又好看,那圆润可爱的叶片,白粉均匀覆盖,就像一个个精致的小点心。不过好多人养静夜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问题,今天就好好唠唠静夜的水培养护、换水周期,还有适合放在创意工作室装饰的事儿,以及营养液浓度的把控这些要点。
就说这水培养护吧,之前有个在上海工作的网友分享说,他在家水培静夜。刚把静夜的根部剪下来放进装水的容器时,心里可紧张了。他住在一楼,湿度还比较大。水培初期,他发现静夜的根部在很短时间,大概3天左右就开始有点发软了。他就赶紧查资料,才知道是因为水培环境太湿润,根部有点缺氧。
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水培环境。在南方的广州,气候湿润炎热。有网友在那边水培静夜,他发现如果周围环境不通风,静夜的根部长得可慢了。而北方的一些城市,像北京的干燥环境里,水培静夜又容易出现叶子干巴的情况。这就说明不同地区的湿度和气候选对水培静夜影响很大。
那静夜水培换水周期怎么掌握呢?有经验的人说,开始的时候最好勤快点,大概是3天换一次水。这个时候静夜的根部还比较脆弱,新换的水可以避免细菌滋生。我自己就试过,之前我养静夜水培的时候,7天左右才换一次水,结果静夜的根部长了好多黑斑,原来是水质变差了。15天左右的时候,如果根部状态还不错,可以适当延长换水周期到一周换一次水。要是一个月过去了,根部已经长得很发达了,而且水质一直清澈,那就可以把换水周期延长到半个月换一次水。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得看不同的地域和环境。比如说云南有些地方气温比较温和,水质也比较软,可能整个换水周期都要比北方城市稍微长一点。
再说说营养液浓度把控。营养液可不能乱加呀。有个在深圳开咖啡厅的朋友,在咖啡厅里水培了好多静夜用来装饰。他一开始加营养液的时候特别大方,想着让静夜长得快一点。结果加多了,静夜的叶子开始发黄卷曲。其实对于水培静夜,营养液浓度大概控制在0.1% - 0.2%就可以了。在华北这种比较寒冷的地区,冬季水培静夜的时候,因为植物生长缓慢,营养液浓度还得再低一点,大概0.1%左右就行。而华南温暖湿润的地区,像海口,在夏季生长旺盛期的时候,营养液浓度可以接近0.2%。
我们再对比一下几种不同的多肉绿植在水培养护上和养在创意工作室装饰中的情况。
首先是静夜和水晶兰。水晶兰长得像幽灵一样,特别的梦幻。水晶兰适合阴暗一点的环境,在创意工作室把它放在一些光影交错的小角落会很不错。但它比静夜娇弱多了。水培水晶兰的时候,换水周期得更短,大概5天就得换一次水,因为它根系吸收能力很有限。营养液浓度只能控制在0.05%左右。而静夜相对来说皮实一些,换水的频率和营养液浓度范围都要宽松一点。
还有玉露和静夜。玉露喜欢成簇生长的状态,把它水培在一个透明的小容器里,旁边再搭配几个小石子,看起来很精致。玉露在水培的时候,对水质的要求更高。如果水质稍微有点杂质,玉露的玻璃质叶瓣就会出现黑斑。在水培时,换水周期大概和静夜初期一样,3天换水,但是营养液浓度不能超过0.15%。静夜相对来说能适应稍微差点一点的水质。
再就是熊童子和静夜。熊童子那叶片顶端的红色爪子特别可爱。熊童子水培的时候,因为它植株相对小一点,根部生长空间也很小。在南北地区水培时,换水周期和营养液浓度的把控和静夜差不多,不过在寒冷的东北,冬季水培的时候要注意保暖,不然根部很容易冻伤。静夜在南方很多地方冬季室温比较合适的情况下,水培能一直保持比较好的状态。
创意工作室装饰用静夜真的很有创意。比如说在成都的一个创意工作室,他们把静夜放在那种艺术感的玻璃花架上,花架层层叠叠的,静夜摆在上面,不同角度都能看到它的美。旁边再搭配一些小的创意灯具,晚上的时候,灯光一照,静夜就像在发光一样。但是也有网友分享在杭州的创意工作室的失败例子,他把静夜直接放在普通的小塑料盆里水培,周围又堆满了很多文件杂物,结果静夜长得没精打采的。
在水培静夜的时候,很多人还会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光照。像在西宁这种日照比较强烈的地方,在水培静夜的初期,如果不注意遮阴,静夜的叶片会很快失水枯萎。而在哈尔滨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地方,又要注意适当补充光照,可以在工作室靠近窗户的地方放个小型植物生长灯。
静夜水培还面临一个风险就是病虫害。我有个朋友在重庆养水培静夜,本来好好的,突然发现叶片上有小黑点。他到处找原因,最后才知道是因为之前水培容器周围的卫生没搞好,招来了小虫子。在南方的一些湿热地区,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要特别注意保持水培环境的清洁。
我们再讲讲不同时间段静夜水培的养护重点。
在水培的前3天,主要的任务就是让静夜的根部适应水培环境。这个时候不要施肥,也不要频繁移动容器。就像重庆有个初学者,一开始水培静夜就不停地调整容器位置,结果根部长得歪歪扭扭的。
到了3 - 7天,可以观察根部有没有长出新的根系。如果发现根部发黄,在华北比如石家庄这样的城市,可以适当在水中添加一点点生根剂,但是量一定要控制好。
7 - 15天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静夜的整体状态来决定是否换水。如果水有点浑浊,叶子开始耷拉,那就得换水了。在南方一些旅游城市,游客来来往往,创意工作室里可能会因为频繁开关门窗导致温度变化大,这个时候就更要注意静夜的状态。
15 - 30天,除了换水,要关注的是营养液的补充。在这个时间段,静夜如果出现生长缓慢的情况,在东北或者西北一些相对寒冷的地区,要适当提高一点温度,再配合合适浓度的营养液。
不同品种的静夜在水培上可能也会有一点小差异。比如有些静夜叶片比较厚,这种的在水培初期,对水分的需求相对少一点,换水可以相对宽松点。而叶片薄的静夜,对水分和营养液的吸收可能会快一点,养护上就要更精细一些。
在养护静夜水培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很重要,就是容器底部的处理。在陕西的一些地方,有些花友用旧花盆改造的水培容器,如果没有把底部的残留泥土清理干净,残留物腐烂后就容易滋生细菌,影响静夜的生长。
静夜从土培转水培也是一个关键步骤。像福建有很多花农土培静夜很多年了,转水培的时候,要先让静夜适应一段时间。先把土培静夜的根部浸在水里浸泡一天,然后取出来去掉部分老化根系,再放入水培容器。如果在青海这种高海拔地区,转水培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强光直射,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紫外线很强,容易把静夜弄伤。
在很多城市,创意工作室为了营造独特的氛围都会选择水培静夜。比如说在长沙的创意工作室,他们把静夜和彩色的小石子搭配在一起,放在透明的玻璃器皿中,旁边再摆放一些充满艺术感的小摆件,整个角落看起来特别温馨又有创意。但也要注意,静夜对空间的大小也有一定要求,如果工作室太小,在湖南的一些老城区那种面积不大的工作室,放置过多的静夜可能会让空间显得很拥挤。
水培静夜的容器选择也有讲究。在上海的一些现代化创意工作室,他们喜欢用那种简约的玻璃几何容器,但是这种容器通风性相对较差。在杭州的创意工作室,有些人发现用陶制的有孔容器水培静夜,根部呼吸会更顺畅一些,静夜的状态也会更好。这可能和杭州的气候比较湿润有关,陶制容器的透气性更能满足静夜的需求。
对于水培静夜来说,根部的健康是关键。在福建的一些花农水培静夜的经历中,发现有虫子侵害根部的时候,要及时处理。他们会把静夜的根部从水里拿出来,在根部周围撒上一点天然的驱虫粉末,然后再重新放入处理过的水里。
在水培静夜的时候,还要注意和其他植物的搭配。在成都的一些创意工作室里,他们会把静夜和水榕搭配在一起种植。水榕那种大叶子的植物和水晶兰那小巧精致又带有艺术感的造型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很和谐又独特的氛围。但是在北方的一些干燥地区,比如呼和浩特,在搭配的时候要考虑植物的水分需求差异,避免一种植物抢夺另一种植物的水分。
在水培静夜的过程中,温度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像在云南的大理,四季温度相对比较稳定,水培静夜的时候不需要太多的保温或者降温措施。但是在北方的冬天,比如在长春,一定要把水培静夜放在室内比较温暖的地方,不然很容易就会被冻死。
再比如说在深圳的创意工作室,他们会把水培静夜放在通风很好的窗边,那里可以接收到充足的散射光,并且温度也比较适宜。但是在重庆,因为地形和气候的原因,通风好但湿度特别大,这时候就要注意防止静夜根部发霉。
静夜水培过程中,不同的浇水和换水方式也有不同效果。在广西桂林,有些花友习惯用雨水来水培静夜,他们觉得雨水比较天然,对静夜的生长有好处。但是用雨水也要注意保存,不能让它变质。而用自来水的花友,像在辽宁沈阳,会把自来水提前静置一段时间,去掉水中的氯气,再用来水培静夜。
在很多创意工作室的布置中,灯光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在杭州的一个创意工作室,他们把水培静夜放在那种可以调节颜色和强度的灯光下面。晚上把灯光调成暖黄色,那种温馨的氛围瞬间就烘托出来了。但是在北方寒冷的冬夜,灯光的热量可能对水培静夜也有影响,如果距离太近,可能会让静夜的温度过高而不利于生长。
水培静夜的时候,容器的清洁频率也因地区和环境而异。在海南,天气炎热潮湿,水培静夜的容器最好一周就清洁一次,防止滋生细菌。而在西北一些干燥地区,像银川,可能15天左右清洁一次就可以了。
不同的固定方式对静夜水培也有影响。在北京的一些创意工作室,他们用海绵固定水培静夜的根部,觉得海绵比较柔软,能让根部更好地接触水分。而在云南的丽江,有些人用特制的水培海绵块,这种海绵块可以让根部更好地呼吸,静夜的长势也更好。
在水培静夜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叶片发皱,可能是缺水的表现。在福建的一些沿海城市,因为水质较咸,这种发皱的情况可能更常见。这时候可以适当增加一点湿度,在周围环境里喷点水,但要注意不能让水直接溅到叶片上。
对于水培静夜,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探索的地方。比如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水培静夜的最佳养护方式会不会有很大的差异呢?在西藏的一些高海拔地区和广东的低海拔地区,水培静夜是否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呢?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