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谈公司收入上亿,每周仅上4天,9岁女儿直言:不许要二胎!

高见有文化 2周前 (04-05) 阅读数 20 #社会

2025年1月,张雪峰公司年会上,一个穿着红色大棉袄的小女孩蹦蹦跳跳登上舞台。

面对台下数百名员工和嘉宾,她毫不怯场地接过话筒大方地说:“我是张姩菡,今年9岁。”

台下掌声与笑声交织。

这个女孩的父亲,正是因“考研名师”身份走红,如今坐拥两家营收过亿公司的张雪峰。

他的教育观点曾因“普通家庭别学新闻”等言论引发争议,如今家庭生活细节曝光,再次掀起舆论风暴。

每周四天工作制、为女儿规划“银行躺平路线”、9岁独生女公开反对二胎。

这些标签拼凑出一个“非典型企业家”的画像,既是逆袭成功的商人,也是被女儿“拿捏”的宠女狂魔。

01

张雪峰的创业故事,是一部标准的逆袭爽文。

1984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他,早年因家境贫寒被前女友父母嘲讽“配不上”,这段经历成为他奋斗的动力。

2016年,他凭借《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视频爆红网络,随后创立教育公司,逐渐发展为横跨考研培训、职业规划等领域的商业版图。

如今,他管理的两家公司年营收均超亿元,最让打工人眼红的不是收入数字,而是“每周四天工作制”。

员工们下午茶时间讨论的不是KPI,而是“多出来的一天该陪娃还是露营”。

这种制度源于张雪峰早年的奔波体验:“以前我每天凌晨4点赶廉价航班,现在想让员工少受点苦。”

看似理想主义的管理背后,藏着他对效率的极致把控——会议压缩至30分钟内、决策流程扁平化、AI工具全面应用。

02

张姩菡的“豪门大小姐”生活,堪称现代版《我的区长父亲》。

张雪峰曾公开表示:“女儿考个普通大学就行,我会把存款放进她工作的银行。”

这句话被网友戏称为“钞能力保送”。

更让“985卷王”破防的是,普通毕业生进银行要拼拉存款业绩,而张姩菡只需陪爸爸吃顿饭就能完成KPI。

这个在苏州别墅里长大的女孩,享受着顶配版“富养教育”。

书房三面书墙涵盖天文地理,周末跟着博士生母亲逛博物馆,假期随父亲参加行业峰会。

但张雪峰坚持不开设“继承人培训班”:“她可以当画家、开奶茶店,甚至在家收租,我赚的钱足够覆盖她所有试错成本。”

当网友热议“张姩菡阻止二胎是否自私”时,张雪峰夫妇的选择更耐人寻味。

40岁的他完全具备生育条件,妻子李丽婧(苏州某高校博士)也正值最佳育龄,但女儿一句“不想分享爱”让他们按下暂停键。

在张姩菡的逻辑里,二胎意味着风险,父亲的商业帝国可能拆分继承,承诺的“随便混大学”可能变成“弟弟考985才能接班”,甚至现在独占的衣帽间要改成婴儿房。

张雪峰对此看得通透:“我们这代人被‘长兄如父’绑架过,不想让孩子再经历这些算计。”

03

张雪峰的教育观始终伴随争议。

支持者认为他撕开了社会潜规则:“承认资源代际传递比假装公平更诚实”。

反对者指责其宣扬“读书无用论”:“985学霸给学渣女儿打工”的剧情伤害教育公平。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从县城逆袭的企业家,正试图用资本重构父爱表达式。

给员工周五放假是弥补自己缺失的闲暇,让女儿避开高考内卷是对早年贫困的补偿,定居苏州则是因妻子喜欢“有园林的烟火气”。

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我不是什么教育家,只是个想让孩子少吃点苦的普通父亲。”

张雪峰的故事像一面多棱镜,折射着寒门逆袭的励志、资本加持的任性、教育公平的困境,也映照出中国式家庭最柔软的软肋。

当9岁女孩在亿元企业年会上嬉笑玩闹时,某个凌晨四点的机场里,或许正有个年轻版的张雪峰啃着冷面包赶航班,这就是现实的极大反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高见有文化

高见有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