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蚊虫如何进行环境治理?

病媒生物防制指南 1天前 阅读数 4 #推荐

环境治理,清除孳生场所是城镇灭蚊中“治本清源”,控制蚊虫发生的根本措施。它主要通过环境改造和环境处理,以及改善人们居住条件和改变生活习惯,以达到防止或减少蚊虫的孳生繁殖,或减少人们与媒介的接触而避免其侵害。环境治理主要包括建设和改造城镇下水道系统,填平坑洼,翻盆倒罐和特殊环境治理等。

(一)建设和改造城镇下水道系统

城镇的生活、工业污水和雨水,是致倦库蚊等蚊虫的重要孳生条件。其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与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息息相关。从环保的要求,城镇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应该经过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处理,才排放出去。从灭蚊角度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 排水系统完整,畅通而不堵塞。下水道建设纳入市政工程统一规划,建设规范化。

2.阳沟改暗沟。经验证明,阳沟往往因垃圾、杂物投人而致堵塞或水流不畅,造成蚊虫孳生地。因此,各地城镇灭蚊,首先把阳沟用水泥板覆盖,使之成暗沟,这是城镇灭蚊基本建设之

3.沙井设防蚊灭蚊装置。沙井是污水排放的中转站,也常成为蚊栖息和幼虫孳生场所。佛山等地的经验是,在暗沟流入沙井的接触处,修建一水封式的弯曲管,或挡板,以防止蚊虫飞人沙井。并在曲管口置放杀虫缓释剂,以杀灭蚊幼。

4.下水道必须定期疏通、清理、维修。

(二)填平坑洼

城镇中各类型大大小小的坑洼地、死水塘,不是经年污水积集,就是雨后成池,酿成蚊虫孳生地。对于无用的坑洼地、死水塘,应采取填平的方法,既一劳永逸清除孳生地,又可增加建设用地。对于大型水塘,应视具体环境而定,可因势利导,修边挖深,将之改造成鱼塘或人工湖,湖中放养家鱼,以减少蚊幼孳生。对于基建施工中造成的大小坑洼积水,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施工期间一时未能填平的,要责成施工单位定期施放杀幼剂加以控制,一待工程结束,要求坑洼地同时予以填平,并将之列入工程验收的范围。

(三)翻盆倒罐

家居内外,庭园前后,以及某些有关行业如陶瓷、饮料、酿造业等,各类盆、罐、缸、坛、瓶等人工容器积水,都是蚊虫孳生场所。对于这些容器,无用的应作垃圾清理,暂时闲置未用的应当逐一翻转倒放,避免积水生蚊。对于家居园庭的花瓶、盆景必须长年积水的容器,可以定期换水或施放杀幼缓释剂,加以控制。此项措施说来虽则举手之劳,但涉及千家万户,实施起来却非易事。关键在于宣传发动,群众参与,认识到“蚊患就在自己

家,人人动手清除它。”

(四)特殊环境治理

这里主要指轮胎、竹筒树洞、饮用水缸和西洋菜田等的治理。

1.轮胎治理。随着交通事业迅速发展,各种机动车旧轮胎越来越多。由于废旧轮胎堆放室外,雨后轮胎积水极难排干,成为白纹伊蚊重要孳生场所。对这些行业要立例管理,加强检查。要求轮胎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的话,要求整齐叠放,并用防雨布严密遮盖,务使轮胎不积雨水。必要时,可用杀虫剂喷杀成蚊,并在轮胎内施放杀幼缓释剂或石油类油。

2.竹筒树洞的治理。竹筒树洞是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特有的蚊虫孳生地。对这些孳生地根除之法是用灰沙堵塞,不容其积水,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使其有裂缝而不再积水。当竹、树林成片,单靠堵塞和砍刀尚一时不足以控制时,可考虑喷杀成蚊,并在筒、洞内施放杀幼缓释剂,加以控制。

3.食用水缸治理。家家户户室内的食用水容器,包括缸、桶、坛、罐等,是传播登革热重要媒介的埃及伊蚊的主要孳生地,同时也是白纹伊蚊的重要孳生地。应特别注意食用水容器的治理,要求严密加盖,防止雌蚊飞入容器内产卵。定期(每5~7天) 换水,洗刷容器一次,或在容器内放养食蚊鱼,以捕食蚊幼。

4.西洋菜田的治理。许多城镇近郊,常引入城镇污水以灌溉种植西洋菜,造成致倦库蚊大量孳生。由于积水面积大,又涉及生产和经济收入,治理十分困难。可采用综合措施,如改种别的作物,或改变施肥方法,禁用污水灌溉,或养鱼等措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病媒生物防制指南

病媒生物防制指南

提供卫生害虫防制,欢迎垂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