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三里屯开始
摘自《闲的》赵赵
三里屯脏街一拆,好多人嗷嗷号。那儿顶多算是三里屯的“小崽儿”。翻出当年给《城市画报》写的第一篇专栏,那时还不认识丫唐的我,像个每天游荡在三里屯的野孩子。下面的文字,是我在世纪之交时写的吧。纪念一下。
北京的三里屯有条著名的街—酒吧一条街。从前是大家私下里叫的,去年在街口,赫然出现了一个绿底白字的灯箱,上书“酒吧一条街”,算是给了它个名分。
关于三里屯,有一个著名的笑话。说一个老外,什么中国话都不会,唯把“三里屯”这三个字说得字正腔圆,“屯”后面还跟北京人一样加上了儿化音。每次去那里玩,上了出租车假装随口一说“三里屯儿”,司机全被他纯熟的发音吓到,猜这位一定是个“北京通”,没人敢给他绕远儿。结果有回偏偏遇见一位不买账的,老外说完“三里屯儿”,正襟危坐等着司机踩油门,谁知司机跟着问了一句“三里屯儿哪儿呀?”老外立马儿蒙了。司机不耐烦地又跟了一句:“三里屯儿大了,哪儿呀?”老外面红耳赤地反问:“What(什么)?”
在三里屯玩,有时会刹那间恍惚不知道在哪个国家。尤其是春秋天,逮哪个阳光特好的下午,满街坐着各色各样的中外友人。有的老外说中国话好到如果不看本人,就会误以为是个稍带口音的中国人。而穿中式花袄的“色糖果”和穿“哈雷”皮衣的中国“尖孙”混聚一堂我说你的话你说我的话,其乐融融的场面更是俯拾皆是,各国人民在这里算是团结了。
当然我不是想说那些。我想说: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特别重要的地方,在那里发生我们生命中特别重要的事。三里屯就具有这个意义。
在三里屯那片儿玩有些年头了。我还记得去的第一间酒吧是Jazz-Ya,那里有巨好吃的西餐和日餐。在那里,我和我的朋友们,差不多前后脚儿地遇上了一些人。有一段时期,基本上把那儿当成自己家食堂了。在眉来眼去的阶段,每天坐在同一个位置,你朝西我朝东,无语凝眸。
我们在三里屯桌边一大群看着都脸熟的人群中相遇,在三里屯的美味酒菜中感受爱情的微妙氛围,在它的周边踏出一条不算太深刻的爱情路线,直到分手。某一天,想避开有可能再见的尴尬而去另一间从未踏足的酒吧,推开门,赫然见那人与三五男女闲坐,若无其事打了个招呼,然后忍着满腔郁闷退出,狂奔回家,捂着一颗破心呻吟不止。
在三里屯泡吧,可以有很多选择。但在这条灯红酒绿的街,发生的往往是没有结果的事。而我们仍凭着惯性一晚晚待在这里,等待还能有什么会从这里开始,或者重新开始。
一切从三里屯开始,然后在三里屯,或者三里屯看不到的地方结束。在这儿,我们既是演员,也是观众,谁不知道谁呀。
有谁在那里遇见了真正的幸福?敢站出来吗?
如果有,丫肯定特浅薄。
现在,三里屯酒吧一条街也拆了。
内容简介:《闲的》是赵赵的全新随笔集,全书分为“闲人闲景儿”“看闲篇儿”两个部分,是赵赵根据多年亲身见闻、思考、感悟。赵赵将人性与文心、生活与理想、文学与旅行不动声色地融会在一起,书中处处透出闲淡生活底色上的深情,也尽显人生的智慧。她的文字充满生活气息,练达的京味里透着幽默,情感细腻,敏感多思。
面对亲人的离逝,面对长辈的飘零,面对旅途的新知,面对内心的不平,赵赵已可以淡定与豁达的情绪让浮躁的内心得到片刻宁静。
赵赵友人,著名作词人王海涛亲自为本书绘制插图,盐系幽玄风的铅笔画美好且有禅意。
作者简介:赵赵
作家、编剧。担任编剧的影视作品有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时尚女编辑》《结婚进行曲》《我爱你,再见》,电影《青春期》等;已出版小说《丫头》《动什么,别动感情》《穿动物园的女编辑》《结婚进行曲》《内衣》,随笔集《春暖花痴》《命犯桃花》《浪漫的浪》《随喜》等作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