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叶选宁被父亲派去看望胡耀邦,胡拜托他给华国锋捎去八个字
1976年10月12日,受父亲叶剑英嘱托,叶选宁来到了位于东城富强胡同6号胡耀邦的家里,看望胡耀邦。
胡耀邦见到叶选宁后,十分高兴地同他进行了交流。临走前,胡耀邦让叶选宁帮自己给华国锋捎去了“中兴伟业,人心为上”这八个字。
然而,胡耀邦在此后却迟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不久后,“两个凡是”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胡耀邦满腔热情却被泼了一盆冷水。
进入1977年后,胡耀邦一直待在家中,不愿出去,即使党内先后有人找他谈话,他也不为所动。直到3月12日,叶剑英元帅找他谈完了话。两天后,他便去见了邓小平。3月底,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央党校副校长,正式复出。但此时,他仍然有重重顾虑,苦苦思索着针对“两个凡是”的突破口。
1977年底,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一上任,他便大刀阔斧地平反冤假错案,敢说敢做,以非凡的战略和胆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细致、艰苦的工作,使得数以百万计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得以清白,恢复了名誉。在这些冤假错案中,有不少是对全国有着重大影响的案件。尽管内外压力极大,但胡耀邦还是顶住了压力,领导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工作,迅速摘掉了戴在很多人头上的“走资派”帽子。
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了1982年底,耗时整整五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国300多万名干部得到了解脱。
自古以来,像这样大规模的平反工作从未有过,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是共产党人为自身恢复运气的必经之路。而负责这次工作的主要领导,如果没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坚强的党性,是无论如何都办不到的。
当然,这项工作并不是胡耀邦一个人的功劳,也不是仅凭他一人就能够办成的。但不可否认,在这一过程中,他出力最多、断案最公正、态度也是最坚定的。最难得的是,胡耀邦没有私心,更没有立山头,坚持有错必纠。如此公正,不愧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良心。
除了在平反冤假错案上立下功劳外,胡耀邦还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上挺身而出。在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期间,他顶住压力,经审定后同意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随即又组织和推动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这一时期,胡耀邦被指责“砍旗”、“反马列”,但他却坚持冲破对领袖个人迷信的思想枷锁。当论战进行到关键时刻,邓小平公开支持,从而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破除迷信。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样的历史意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1978年12月,胡耀邦出任中央宣布部部长、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同一年,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在推动和落实改革开放政策方面遇到了一些声音,在这一背景下,受叶剑英委托,胡耀邦给习仲勋写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直言不讳地写道:
“仲勋同志去广东后,大刀阔斧,打破了死气沉沉的局面,工作是有成绩的。我们完全支持仲勋同志的工作。”
八十年代初,关于经济特区的发展,党内外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胡耀邦在考察深圳期间,果断表态继续支持经济特区的建设,有效遏制了当时出现的消极声浪。
而在农村包产到户改革遇到巨大的现实阻力时,胡耀邦再次态度鲜明地支持万里等在农村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1982年,在胡耀邦的推动下,“包产到户”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关于它的争议也越来越少。
除了在工作上毫无私心,一心为民外,胡耀邦为人坦荡,虽身居高位,却没有半分官架子,待人很随和。
有同志回忆,当年,凡是由他主持的回忆,参会人员都很轻松,发言也很积极,有时候大家还会争论得面红耳赤。对此,胡耀邦并介意,甚至可以说还很支持。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理论界、思想界最活跃的一个时间段。
胡耀邦以实际行动打破了官场上的“唯唯诺诺”、“谨言慎行”,党内同志们深刻感受到了民主的气息,也认识到了领导者人格的可贵。
胡耀邦还在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这一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胡耀邦深知自己也是一个过渡性人物,当时,党内青黄不接,年轻干部尚未成长起来,这是我党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要想完成党未竟的事业,必然要有接班人。
在这一背景下,胡耀邦积极投入到了培养年轻干部的工作中。
1985年,在胡耀邦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央领导机构在新老交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一大批老干部逐渐淡出中央领导层,与此同时,一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在廉洁从政、干净做人这一点上,胡耀邦更是两袖清风,一颗赤子之心。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胡耀邦一家就居住在富强胡同,这一住就是29年。期间,工作人员多次提出更换家具、换房子,都被他拒绝。只在1976年,房子太过破损,可以说符合了危房的标准,他才允许修过一次。
直到1984年,为方便警卫人员开展工作,他才搬到了中南海附近的一条胡同里。但新家同样也是一栋旧房子,房间里装修也很简单。如果有破损,工作人员只能趁着他出差的时间偷偷修缮。
生活中,政府为他安排的国产“红旗”牌轿车,他严禁家人使用,子女、夫人有事外出,多是搭乘别人的顺路车。他乘坐的车一直没有更换过,即使外国朋友曾送给他几辆好车,也被他全部转给了有关部门。
外出访问期间,凡收到的礼品,都被他毫无保留地上交。
胡耀邦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家人、亲属同样如此。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共产党人是给人民办事的,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拒绝为女儿上学托人找门路,更拒绝了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调远在外地工作的小儿子回京。
1982年,胡耀邦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他十分严肃地表示:
“谁要是利用他的招牌和地位在外面做错事,谁就自己负责任,他是不会出面讲情的。”
家中子女很清楚父亲的脾气,他们知道这并非开玩笑,这意味着他们更要把尾巴夹紧了。
对来京求助办私事的亲友,胡耀邦也不讲情面。他的哥哥嫂嫂和两个侄子一直在老家农村种地,面对他们希望胡耀邦为自己安排工作的请求,胡耀邦毫不客气地说道:
“家里有困难不要来找我,要靠自己解决。”
在担任总书记期间,胡耀邦对宣传部门提了一个要求,不要过多地宣传自己。我国2000多个县,他的足迹遍布1500多个县。每到一处,他总是不顾劳累,不多休息便投入到了工作中,向当地人民群众和干部了解情况。而对于宣传部门要求报道他视察活动一事时,他总是反复拒绝,如果实在要报道,他也总要叮嘱一句“报道内容尽量简单”。
胡耀邦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是真正的人民公仆,他用一生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他是中国共产党人当之无愧的良心。
参考资料:解放日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纵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