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未来,中国移动智慧农业成果闪耀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4 月 28 日至 5 月 4 日,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福州盛大启幕,作为聚焦数字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本届峰会吸引了众多目光。其中,农业农村部首次举办的智慧农业展区,以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为主题,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中国移动受邀携创新成果精彩亮相,用科技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智慧升级生产模式,数字技术重塑农业生产图景
在农业生产核心环节,中国移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传统农业带来颠覆性改变。在河南兰考高标田,依托 5G、北斗与 AI 技术打造的智慧农机远程驾驶舱,让 “指尖耕作” 成为现实。操作员无需亲临农田,通过实时回传画面,就能远程控制拖拉机完成耕地作业,不仅解决了不规则地块自动驾驶难题,更使一台设备可协同多台农机,农机利用率提升 60%,让农业生产效率大幅跃升。
草莓种植领域同样迎来创新突破。在云南试点项目中,中国移动运用智能机器人与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草莓种植全流程精准管理。智能机器人依据作物生长数据,自动完成浇水、施肥、采摘等操作,配合 5G 网络实时传输数据,种植者得以科学决策。这一系列举措使采摘效率提高 30%,包装损耗减少 30%,分级成本降低 28%,每亩每季增收 2.4 万元,为高经济作物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样板。
畜牧养殖方面,智慧肉牛养殖平台展现强大实力。借助区块链、数字孪生与大数据技术,实现牛只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每头牛佩戴的智能耳标实时上传健康数据,养殖者通过平台随时掌握牛群动态,及时预防疾病。实际应用中,单头牛价值增加 500 元,养牛成本降低 15%,牧场管理效率提升 20%,牛只疾病风险下降 40%,有力推动畜牧产业智能化升级 。
筑牢农业保障防线,科技护航产业健康发展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根基。中国移动 “万象耕耘” 农业大模型,以 “AI + 高标准农田” 模式,实现农事作业全流程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卫星遥感精准感知农田状况,结合智能决策辅助系统,为种植者提供科学方案,达成精细闭环管理。在项目区,小麦和玉米单产提升 10%,节水 20%,节肥超 10%,单人管理农田面积突破 14000 亩,让农田更 “智慧”,粮食安全更有保障。
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中国移动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的汤原大米溯源平台,为消费者吃下 “定心丸”。从种植到销售,全过程数据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上链,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大米详细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这一平台助力汤原大米销量增长近 4 倍,同时化肥和农药用量分别减少 10% 和 20%,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农业执法领域,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中国移动联合打造的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平台,解决执法资源不足等难题。通过执法基础库整合信息,运用数字化检查、远程视频取证等技术,实现执法全流程在线监管。试点地区执法资源和成本节约 20%,规范性提升 90%,检查效率与案件响应速度提高 50%,为农业生产秩序保驾护航。
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数字助力乡村振兴
在数字乡村建设进程中,中国移动 OneVillage 乡村振兴平台充当 “智慧大脑”。构建 “省、市、县、乡、村” 五级能力体系,融合各级数据,提供村务管理、民生服务等专业工具。自 2021 年 9 月上线,已累计节约人工和农资成本 20%,乡村治理效率提升 60%,村民办事时长降低 80%,视频监控覆盖 44.5 万行政村,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
“小院家” 巴渝和美乡村数字应用,则为乡村治理带来新模式。创新 “院落微治理” 模式,搭建线上平台,提升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减轻基层工作量。目前,“小院家” 已在重庆 39 个涉农区县推广,服务超 500 个乡镇、2000 个村社和 13000 个院落,实现群众参与率 90% 和线下线上公开 100%,为全国乡村治理提供可复制经验。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智慧农业展区,见证了中国移动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卓越成就。从生产到保障,从农田到乡村,科技的力量正全方位重塑农业发展格局。随着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智慧农业必将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征程中发挥更大作用,绘就农业发展的崭新蓝图。
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廉政法治融媒体中心
审核:廉政法治编辑部
责编:青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