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核心舱4年了,空间站曾被撞:能用多久?神二十乘组还要加防
中国空间站到底可以用多久?时间过得真快,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已经4年了。
而我国也专门进行了对天和核心舱周年报道,在这报道之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之中的一些变化情况。
并且提到了进行相关性的功能升级,维护升级,以至于空间站的寿命在不断扩大之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中国空间曾多次被撞击,能够用多久?下面我们就详细看看。
天和核心舱发射4年了,中国空间站危机也不少
的确,对于天和核心舱来说,我国已经发射4周年了,并且在这一次周年报告之中,也明确指出了一点,那就是——功能升级不停!新变化!4周岁的天和核心舱正当“壮年”。
然而,对于天和核心舱来说,其在这4年之中,也受到了太空危机性的影响,我相信不少人也知道,此前我国就宣布了,中国空间站遭遇了多次太空垃圾的撞击,其太阳翼受到影响,过后航天员乘组还进行了出舱维修。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国太阳翼只是遭遇了一部分的影响,其天和核心舱也遭遇了影响。
根据披露的情况来看,神舟十七号航天员进行出舱维修的点,是位于“核心舱舱体和太阳翼之间”。
看到没?天和核心舱都是被太空垃圾撞击的区域,当我看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也是感到惊讶,毕竟这一块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国空间站首个舱位段,既是一个可以自己独立运行的系统,又可以当作一个主控舱,来控制整个空间站组合体,作为空间站的“大脑”和“中枢”,任何的问题都是不能松懈的。
这其实也是我国不断进行空间站防护措施升级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神舟二十号任务的过程之中,我国也是再次安排了进行空间站的加防,按照在神十九乘组第三次出舱之后的加防说明来看,我们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外大概90%的碎片防护装置,都装差不多了。
后续除了继续执行这一块区域之外,也还会继续增对其他区域加防,这一会进行全面保护完成了,可能我国整个任务也就全面结束了。
但话说回来,未来空间站升级,还会进行相关性的处理,这工程肯定会有点久,大家后续看看就明白了。
所以中国空间站在太空之中的太空垃圾危机还是不少,天和核心舱发射4年了,在运行的过程之中也是受到了影响,这可以看得出来加防的重要性。然而危机情况之下,肯定不少人也在想到,其会影响寿命的问题,
会影响寿命吗?中国空间站能用多久?
可以肯定是,太空垃圾的撞击会影响寿命,不然也不会进行空间站的防御。
而对于这一次的说明,其天和核心舱也在一直做功能升级,并且在轨进行措施采取,也就是上面给大家说的,通过航天员出舱活动,在它的舱外安装一些设备,提高它的运行的性能。
而从说明的情况来看,中国空间站组合体的使用已经完全超出了此前设计时候说的10年时间,已经可以确定中国空间站在轨飞行已具备延寿到15年的能力。
也就是说,现阶段可以肯定用15年了,不过,这只是现阶段的情况,空间站采取以设备长寿命设计为基础,结合可靠性设计,补充在轨维修的策略,还可以实现长寿命、可靠性的既定目标,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看用多久呢?
其实这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15年是我国现阶段的情况,还可以延续到20年、25年甚至30年,而且最为关键是什么,就算是舱位段出现了不可逆转的局面,我国还有办法。
进行空间站在轨设备轮换
不少人应该知道,我国此前就提出了关于空间站升级的事情,在升级空间站的说明之中,就提到了关于未来具有伴飞能力的舱位段。
简单的来说,就是建立新的舱位段都是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只要在有任务需求的时候,将其对接到空间站上,在没有需求的时候,就可以单独运行,这说明什么呢?
虽然空间站有一个中心的枢纽,但其他舱位段也可以独立作为中心,然后再次建立空间站的新中心。
所以,要是未来空间站组合体的中心枢纽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我国只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就行了,这样徐徐渐进,进行进行空间站在轨设备轮换。
那中国的太空平台也就不会停止运行了,而是可以永久性的下去,这就是差别。这相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其设计已经完全走向了一个新高,完全是没有对比性的。
这样一说明,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其实没有一个稳定的界限,中国空间站到底运行多久,还不如说我国主要的舱位段可以运行多久,所以,持续的时间也会根据我国进行太空维修,太空维护等情况来看,这就是基本情况。
反正还是那句话,无论空间站可以运行多久,都期待我国能够多在太空平台之下做一些实验,这样可以推动我国航天发展走向不一样的状态,因为更多的实验成果都是用于大家的,这样也会反向推动我国各方面的发展。
就如在神舟十九号乘组返回的时候,就带回来了我国空间站建设以来最多的一次实验品,其包含了科学实验样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新技术等领域的25个实验项目,总重量约37.25公斤。
而这些实验样品在后续进行分发之后,就将推动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这就是好事情,当然,建立太空实验平台最大的亮点,也是推动我国空间站实验成果的进一步创新,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最后,也期待我国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陈冬、陈中瑞、王杰能够带来不一样的实验成果,实现我国航天领域的再次突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