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伤春”忧思重,失眠病中医特色专病门诊来帮忙

扬眼 1个月前 (03-20) 阅读数 25 #推荐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优先之选”。在这一天,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刘红权主任带领团队受邀前往安徽工业大学,开展中医养生讲座和健康咨询活动,向大家传授中医养生防病知识。同日,该院神经内科与第二党支部联合组织团队前往丁家庄景和社区,以《中医智慧,助您一夜好眠》为主题进行健康宣教,并提供穴位贴敷(安神贴)、耳穴压豆等健康服务。期待您的到来。

爱操心总是睡不好

一剂良方重获优质睡眠

67岁的李大爷是出了名的“爱操心”,家中琐事无论大小他都要详细过问,渐渐地,他发现自己开始出现入睡困难,睡眠变得浅,半夜还容易反复醒来,白天经常昏沉乏力,这让他非常苦恼。经人推荐,他来到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失眠病中医特色专病门诊就医。

主治中医师陈姝艳告诉他,正是由于他平时过多的思虑导致了失眠和多梦。经过辨证,发现老人舌红、脉弦,属于肝郁化火的证型。因此,医师为他开具了疏肝解郁、理气养血的中药汤剂,并结合安神帖、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进行调理。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李大爷的失眠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原本需要2-3小时才能入睡的时间缩短到了1小时以内,睡眠时长也从原来的3-4小时增加到了5-6小时。

“伤春”忧思重

失眠病中医特色专病门诊来帮忙

进入春季,不少人发现自己比平常更难入睡,即使睡着后也常伴有梦魇,这种情况在患有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的人群中尤为突出。陈医生介绍,俗话说“伤春悲秋”,春季是心理、精神疾病高发的时节,多变的气候易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引发烦躁、焦虑等情志不调。中医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结合五脏学说中“春属木、对应肝脏”的关系,人便常在春季产生肝气郁结,若情绪波动过大,肝郁化火后便会扰乱心神,导致失眠。情绪紧张、生活作息不规律、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工作、学业压力大,患有基础疾病等也是诱发失眠的主要因素。

针对短期睡眠障碍、顽固性原发失眠、老年性失眠、神经衰弱及伴焦虑抑郁的共病失眠等,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特设失眠病中医特色专病门诊。“中医认为,失眠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门诊通过辨证施予中药,结合穴位贴敷、耳穴压豆、中医刮痧、中药熏香等特色治疗,能为患者进行由内而外的全方位调理,不仅能改善睡眠质量,对全身理气畅中也有明显效果。特别是添加了黄连、当归、肉桂、茯神等中药材的安神枕,坚持使用可达醒神开窍等功效。”科主任、主任中医师刘红权介绍。

睡眠好不好

找准睡眠监测手环的这项指标

睡眠监测手环因其能显示总睡眠时长、睡眠阶段、醒来次数、睡眠质量评分等信息,在当前日益普遍的睡眠问题背景下备受人们喜爱。陈医生指出,判断睡眠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深度睡眠”的时间是否足够。被称为“黄金睡眠”的深度睡眠,对于身体机能的修复、免疫能力的增强、疲劳的缓解以及情绪的调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深度睡眠应占总睡眠时长的30-40%,以8小时睡眠为例,深度睡眠时间应达到2-3小时。如果深度睡眠时间不足,即使睡眠时间达到8小时,人们也难以感到精神焕发。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大脑过度疲劳、免疫力下降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为此,陈医生建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升睡眠质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减少电子屏幕蓝光的刺激,以及白天适当进行户外活动。

通讯员:屈璟秀 罗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陶善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扬眼

扬眼

扬子晚报原创新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