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打通了合资模式闭环丨人汽

辛佳慧说车 5天前 阅读数 10 #汽车

合资车企的未来,是弯道超车还是被甩在身后吃灰?这是一个困扰无数业内人士,甚至让无数车主寝食难安的问题。一边是如日中天的自主品牌,一边是曾经不可一世的合资巨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激烈上演。而一汽-大众,作为曾经的合资领头羊,它会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局?是固步自封,还是华丽转身?它的选择,或许将成为所有合资车企的未来缩影。

过去,提起合资车,那几乎是品质、技术的代名词。多少人梦寐以求,为了拥有一辆合资车而奋斗数年。但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下,这个曾经牢不可破的秩序被打破了。自主品牌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他们的产品不再是低端代名词,反而在智能化、新能源领域迅速超越,甚至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反超。曾经“技术领先”的合资车,如今却面临着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风险。

一汽-大众,这个在中国汽车市场深耕34年的老玩家,自然也感受到了这种压力。三十余年的辉煌成就,累计上缴税金超过7000亿元,累计销量突破2800万辆,为国家创造了近50万个就业岗位……这些数字足以证明它曾经的辉煌,也印证了它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但过去的光环,并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如今的市场,已经不是谁的技术更“洋气”就能一统天下的时代了。消费者更加注重个性化、智能化,更加注重性价比和使用体验,这都对合资车企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面对这种局面,一汽-大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转型。但这并非简单的换个马甲,换几款车型那么简单。这是一个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战略性转变,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革新。

首先是产品战略的调整。过去,一汽-大众主要依靠进口或引进技术进行生产,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对较慢。而如今,他们开始加大本土化研发力度,积极参与商品定义和研发过程,并推出了“中国需求→本土开发→全球复用”的全新模式。这意味着一汽-大众不再仅仅是组装工厂,而是真正参与到产品的研发设计当中,能够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打造更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2026年起,他们计划推出11款全新车型,其中包括6款纯电动车型,涵盖各种动力类型,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超过20款,这将是其对市场竞争力的一次有力提升。

其次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曾经,合资车企的技术优势是其核心竞争力,但如今,自主品牌在某些领域已经实现了赶超。一汽-大众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开始加大研发投入,每年超过180亿元的研发费用,这在国内汽车行业也属于佼佼者。他们积极布局架构、座舱、智驾、三电等关键领域,并引进了先进的CMP、MEB等平台和CEA电子电气架构,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升车辆性能,还能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值得一提的是,CMP平台开发周期比传统流程缩短了30%,成本优化更是达到了40%,这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尤为重要。

除了技术和产品的更新换代,管理模式的创新也至关重要。陈彬总经理上任后,以令人瞩目的速度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也印证了“快鱼吃慢鱼”的行业发展法则。他带领团队,在“商品层面、技术层面、思维层面”三个方向上实现了突破,并确立了“稳油、加电、谋出海”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但是,转型并非易事。一汽-大众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巨大。首先是来自自主品牌的竞争压力。自主品牌凭借其对中国市场的充分了解,以及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一汽-大众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其次是市场环境的变化。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都对传统燃油车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再次,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变革,也对一汽大众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布局。

最后,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汽大众必须提升其产品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售后服务,才能留住消费者的心。

尽管挑战重重,但一汽-大众的转型之路也并非没有希望。他们拥有34年的市场经验,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更拥有一个富有经验和创新意识的管理团队。  他们提出的“中国需求→本土开发→全球复用”的模式,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它证明了合资企业完全可以根据本土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和创新,而不必完全依赖母公司的技术和产品。

一汽大众1-2月终端零售销量超24万辆,跑赢了市场大盘,这说明他们的转型之路已经初见成效。他们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2025年成为国内首家累计产销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奥迪品牌也将突破1000万辆销量。这目标的实现,需要其持续不断的努力和创新。

未来的汽车市场,将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合资车企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取决于它们能否适应市场变化,能否进行有效的转型升级。一汽-大众的转型之路,将会为其他合资车企提供重要的借鉴,它的成功与否,将深刻影响着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格局。  能否成功弯道超车,最终还得看一汽大众自身的实力,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以及中国汽车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而最终的胜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这不仅关乎一汽-大众的未来,也关乎着众多合资车企以及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  这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冒险,但只有勇于挑战,才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辛佳慧说车

辛佳慧说车

辛佳慧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