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侵华战争:日本共派遣720万军队,投降回国的战俘有多少?
【引言】
七百二十万敌军涌进中国,给咱们中国人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一直到他们投降的时候,还有一百八十六万兵力留在中国大地上。
聊到战俘这事儿,有人觉得咱们中国太过宽容,而另一边呢,又有人说苏联做得太绝。今儿咱们就来细说说“投降背后的故事”,带你瞧瞧那些打了败仗的人最后都是咋回去的。
【谁接的投降书,谁收拾的残局?】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美国的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了那份全世界都瞩目的投降文件。那一刻,场面真是壮观,就像是在宣告:“战争终于落幕了。”
问题出现了:这么多部队,这么多不同的兵种,中国战区到底谁能当老大,指挥一切?这个棘手的活儿,谁会愿意接手呢?
说白了,在中国这块地上,日本压根就没搞个“总头头”,只有各地的“小老大”:比如关东军归东北那块的军令部管,中国派遣军就在南京待着,海军还有自己的舰队。这些部队各玩各的,谁也不服谁,互相还看不起呢。
这带来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情况:冈村宁次虽然是去签日本投降书的那个人,但他实际上只负责中国那边的日军,并不能代表关东军和海军说话。
在中国各个地方,投降接收的工作是由中国战区专门成立的“投降接收行动队”来分别负责的。拿山东、山西、江西、广东这些省份来说,战区都派出了各自的将领去接收日军的投降,并负责安排他们解除武装的事情。
好多投降的场合,日方压根没咋反抗,大都是直接交枪,排队等着。可到了东北那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苏军已经掌控了战场,负责处理战俘的事,中国这边基本插不上手。
这次跨国分批的接收任务,真是又合作又别扭。苏联和中国虽然都是打了胜仗的国家,但在处理“战后事宜”上,方法却大相径庭。一边是忙着“抓壮丁干活”,另一边则是忙着“放人回家”。
最终,日本投降时,中国这边处理了大约128万日军,而苏联那边则处理了大约57万。这两部分人数加在一起,也只是当年侵华日军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日军,有的在战场上丢了命,有的偷偷跑回国,有的逃到了其他地方,还有的干脆就不知去向了。
这场最后的重头戏,中国背上了最沉的担子,结果啥赔偿也没捞到。地没收,东西也没要,就为了能把这场战争来个痛快利落的收尾。
【别急着谢幕,这票人还没算完!】
1945年9月9日早上9点,就在南京那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大礼堂,中国战区的日本军队正式搞了个投降的典礼。
冈村宁次一身笔挺军装,双手毕恭毕敬递上投降文书,何应钦单手轻松接过。这场面,说是庄重也不为过,气氛还算融洽。但就在仪式台的另一边,一项更为壮观的“人力大行动”正悄然拉开序幕。
按照那时候的《联合国一号最高统帅令》,在中国战场上,有128万日本兵得向中国低头认输。
这可不是几百个人乖乖排队交枪,这是一百二十八万人挤在一起,像座大山,里头啥人都有。有扛枪的战士,有救死扶伤的医护,还有跟着军队跑的家属,连翻译官、赶马的车夫、烧菜的厨子都算上,他们都是帝国战争这个大机器上不可或缺的部件。
中国是怎么应对这大批俘虏的呢?既不是把他们关进集中营,也不是送去劳改,而是确保“每一个人”都被完好无损地送回去。
这事儿得说到一个很重要的文件,那就是《一号核心备忘录》。
1945年8月21号,今井武夫在湖南芷江那边,灰溜溜地交上了关东军的部署图,这就算是把投降的事儿给定下来了。之后呢,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就动手开始查全国的日军人数和日本侨民了。
根据那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接收投降的书面报告》所说,咱们国家那时候有214万日本人。这里面,军人占了128万,剩下的就是几十万的侨民啊、在企业工作的人,还有跟着军队一起来的家属们。
这么多东西要处理,难度可大了去了。那时候,咱们中国刚打完14年的抗战,铁路坏得不成样子,港口也堵得满满的,东西少得可怜,运输系统几乎要垮了。
尽管如此,中国政府还是坚守原则,要做到有头有尾。对于那些危害百姓的人,不能让他们继续逍遥法外,但也不能简单地一放了之。
1945年秋天,一场前所未有的遣返行动开始了。中国方面集结了各种运输工具,包括不少美国援助的卡车和火车头,从上海、青岛、广州、天津等城市,大张旗鼓地展开了大规模的人员运送。
在南京码头,每天都有上万日军排队等着坐船,他们中很多人头上裹着白布,弯下腰行礼,然后就被安排上了回国的船。
遣返工作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到1947年,大约214万日本战俘和侨民基本上都被送回家了。这些人里头,大部分是到了日本的关门、下关还有佐世保港这些地方。
这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遣返行动,不仅彰显了中国的大度和高效的协调能力,还向全球传递了一个信息:战争能够分出胜负,但胜利方同样能彰显文明风范。
【一脚踹进西伯利亚,活着回来算你狠!】
回到1945年8月8日那天,苏联向日本宣战了。没过几天,也就大概三天时间吧,苏联红军就很厉害地冲过了国境线。他们一路往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库页岛还有千岛群岛这些地方打过去。
8月15号那天,天皇都出来说话认输了,但东北那边的日本关东军却没立马把枪放下。一直拖到了8月18日,苏联的远东部队下了道命令,让关东军在20号中午12点前,全都得停止打仗。
从那时候开始,日本兵就陆陆续续地向苏军投降了,变得有秩序起来。1945年9月1号,苏联那边发布的报告说,他们一共抓到了573,984名日本官兵,这里面还包括了110位将军呢。
跟中国政府做法不一样,苏联对待战俘的方式那叫一个“直接”。他们没按照国际上那套“就地缴械然后送回家”的规矩来,而是给这些战俘整了个全新的生活轨迹。
有65000人得到了解脱,他们之所以走运,是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干不了重活。就在8月23日那天,苏联出了个第9898号决定,说要让50万日本战俘去西伯利亚做苦力。
他们被分成一千人一组的小队,由俘虏里的小头目带领,一个接一个地被送到乌拉尔、东西伯利亚那些地方。
根据后来的数据统计,在那些被俘的人里,差不多有15,986人在战俘营里丢了命。他们大多是因为干了太多重活、生了病,还有就是天气太冷给冻死的。
苏联那边一直没公布确切的死亡人数,也不让外面的组织插手战俘的事情。好多日本军人的家人等了几十年,都没收到亲人回国的消息,最后只能在纪念碑上刻上“牺牲情况不详”这几个字。
到了50年代那会儿,因为国际上老有压力,苏联没办法,只好开始分批遣返那些还活着的战俘。他们用了两种法子,一种是集中的,一种是分散的,总算是把大部分战俘都给送回去了。
这些场景,不是虚构的电影情节,也不是编造的小说故事,而是真真切切发生在远东的“现实地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