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叶到月壤:中国在世博会用了170年华丽蝶变

高品图像 5天前 阅读数 1 #推荐

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图©️Sam's studio/高品图像

跟着世博看中国“逆袭”成长记

从1851年伦敦水晶宫的蒸汽轰鸣,

到2025年大阪的“中华书简”徐徐展开,

世博会170年文明长卷中,

中国正以诗意科技重写叙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共同聆听文明交响乐中的中国回响。

世界世博会

从工业革命到全球议题

起源与工业化时代(1851-1938)

1851年首届世博会在伦敦水晶宫点燃人类文明交流的火种,首次系统展示工业革命成果,如蒸汽机、机械纺织机等,奠定了世博会作为技术展示平台的基调。

1851年 英国世界博览会

1851年 英国世界博览会

1889年巴黎世博会以埃菲尔铁塔为标志,将世博会推向文化符号化阶段。

1889年 巴黎世界博览会

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是19世纪举办的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世博会之一。

1893年 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1893年 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首次确立“一个世纪的进步” 主题,开创主题叙事模式。

1933年  芝加哥世界博览会

战后转型与全球化(1958-2000)

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以原子塔象征核能时代,反映战后科技乐观主义。

1958年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原子球塔

1970年大阪世博会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主题,首次在亚洲举办并吸引 6422 万观众,标志着世博会从西方中心向多元文明扩展。

1970年 大阪世博会 太阳塔

可持续发展与数字时代(2000 至今)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人类 - 自然 - 技术” 主题首次聚焦生态问题。

2000年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主题是“滋养地球,生命之源”,这是世博会史上首次以食物为主题,将展出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并谋求2050年为全球多达90亿人口解决食物需要。

2015年 米兰世界博览会

2015年 米兰世界博览会

2015年 米兰世界博览会

中国世博会历程

从参与到引领

早期探索(1851-1949)

被动参与:1851年伦敦世博会,中国以 “荣记湖丝” 参展并获金奖,但清政府未设官方展馆。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首次以政府名义建馆,展示瓷器、茶叶等传统工艺,但被西方视为 “东方奇观”。

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

1904年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

改革开放后的主动融入(1982-2010)

重返国际舞台:

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中国馆以 “能源利用” 为主题,展示太阳能、沼气等技术,标志着新中国正式回归世博会体系;

1988年布里斯班世博会,中国馆 360 度环幕电影《华夏掠影》获五星级展馆及最佳展馆奖,首次赢得国际认可。

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

主题深化与科技展示: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中国馆以 “天人合一” 理念融合古代四大发明与现代航天技术;

2005年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以 “自然的睿智” 展示都江堰水利工程与生态智慧,成为最大外国馆。

2000年 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2005年 爱知世界博览会

主场外交与全球议题主导(2010 至今)

2010年 上海世博会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吸引 246 个国家参与,7308 万人次参观,创历史纪录。

中国馆 “东方之冠” 以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为核心,展示清明上河图动态长卷与低碳技术,获国际展览局金奖。

2010年 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国馆

全球影响:

推动《上海宣言》发布,首次将“和谐城市”理念写入世博会历史文件,成为发展中国家主办综合类世博会的典范。

2010年 上海世界博览会

2025年 大阪世博会:

中国馆以 “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为主题,将三星堆青铜神树、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千年文明瑰宝与嫦娥月壤、AI互动等前沿科技巧妙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

三星堆青铜神树 图©️RIIX/高品图像

从 “展品输出” 到 “价值输出”、从 “国家叙事” 到 “全球治理”、从技术赋能与文化自信,中国馆始终以技术手段演绎文化内核。

这场跨越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化盛宴,无疑将让全球观众大饱眼福,我们拭目以待!

今日话题

聊聊你最爱的一届世博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高品图像

高品图像

最有文化的正版图像平台,激发创意,点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