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何长工为求职,向毛主席写信,朱老总亲自为其转交
何长工身上有一股非常强的韧劲,同时也有十足的干劲!”毛主席亲自为他取名“长工”,希望他可以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毛主席为打消他心中的顾虑,还曾对他说道:“若是你在中国革命道路上牺牲了,我一定为你隆重召开一个追悼会。”毛主席亲自赞叹他:“何长工身上有一股非常强的韧劲,同时也有十足的干劲!”晚年离开岗位七年的何长工,提起手中的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求职信”朱老总得知后:“放心,我替你交给主席。”
何长工是谁?他与毛主席又有什么渊源?踏上革命道路何长工出生在红色革命圣地湖南,原本他叫何坤,何长工从小家庭条件就是十分贫穷,其父母 都是村里地地道道的农民。尽管何长工的家庭条件不好,但父母并没有放弃让他学习的机会。何长工的父母希望他可以学一门技术,长大之后,凭这门技术可以混口饱饭吃,所以就让何长工上了湖南本地的一所工业学校,学习跟机械相关的专业。
何长工在接触到机械专业时,十分感兴趣,他努力学习相关知识,争取能有一技傍身,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经过何长工的努力学习,在1918年从工业学校成功毕业。毕业后的何长工,一出社会就接触到了新思想,那时国内正在开展“五四运动”,国内人民运动空前高涨,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意识彻底崛起 ,为了拯救国家,人民纷纷上街游行示威,何长工对当时的社会早已不满。
他同那些有志青年一起,上街游行,为革命举旗呐喊。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何长工想要参军加入革命的思想越来越重。恰好国内刮起了一阵留学风,为拯救国家危亡,一些有志者选择“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发展自己本国的实业。受其影响,何长工决定去法国留学,归来后争取为改变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由于何长工的家庭十分贫困,家里仅有的钱只够一家几口人的吃喝,完全不能支撑他出国留学。随后何长工决定自己勤工俭学,为自己赚取留学费用。就这样,为了能出国留学学习技术,何长工独自一人踏上了去北京工作的道路。
来到北京后,何长工到一家长辛店打工,白天去店里工作,晚上就回到仅有一间木质板的房间里挑灯夜读学习法语。在攒钱期间,何长工有时都不舍地给自己买衣服,一件衣服可以穿好几年,衣服上的补丁已经密密麻麻布满了。这样的日子,何长工三点一线的坚持了一年。直到1919年,何长工成功将留学法国的费用攒齐了。年底,何长工满怀希望的踏上了去往法国的轮船,在轮船上的他,心中有期待,有激动,但又伴随着一丝担心。前途一切都是未知的,但他心想:只要行动起来,胜利就在前方!
这一时期前往法国留学的有志之士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及周总理。在法国留学期间,何长工同国内同胞一起探讨中国的革命发展道路,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相似的志向,在国内同胞的激励下,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起为中国革命发展出谋划策,做出贡献。
诚然,面对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国革命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必定充满荆棘,但中国的有志之士丝毫没有恐惧,他们为中国革命发展的决心如钢铁般坚硬。归国后的何长工就开始加入了革命队伍,可就在他归国不久后,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轰轰烈烈的就宣告了结束。这次国共两党的破裂对何长工的打击十分大,他也在这次革命中受到牵连,被国民党军队抓捕。他满怀失望的来到了武汉,在这里碰上了影响他一生的人——毛主席。毛主席当时正在武汉正要准备策划秋收起义。何长工在遇到毛主席后,将自己的心中的愤懑全都讲述出来,毛主席仔细听着他的诉说。
在何长工讲完自己的革命经历后,突然说道:“何坤同志,你说之前在北京长辛店打工,为了你的安全着想,我看你应该换个名字。”何长工一脸疑惑,毛主席笑着说道:“要不你就叫长工吧!”何长工问道:“改这个名字有什么寓意吗?”毛主席笑着调侃道:“希望你一生都可以为党做贡献!”听完毛主席的话,何长工很是高兴,从此何坤成了何长工。之后,何长工就一直在毛主席的手下工作。在革命道路上,何长工一直兢兢业业,毛主席也十分认可他的能力。秋收起义爆发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中就有何长工提出的建议。
毛主席的重用何长工跟随毛主席一同参加了秋收起义,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而朱德老总及陈毅将军领导了南昌起义,由于共国民党军队的阻拦,致使党中央联系不到南昌起义部队的人员,不知道军队的具体情况,毛主席十分担心,便想到何长工之前认识的人多就派他去打听一下军队的消息。接到这个任务的何长工十分震惊,他才刚回国不久,对中国的地方还不是特别了解,这个任务恐怕他不能胜任,何长工思虑过后,立即找到了毛主席说道:“主席,听说您要派我去寻找南昌起义部队的下落,接到这个任务我很高兴,谢谢您对我的信任。”
何长工见主席没有回应,继续说道:“经过深思熟虑后,我想我还是胜任不了这份工作,我绝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希望主席可以理解。”主席再听完何长工的解释后,主席真挚的对他说道:“长工同志,我派你去做这个任务,不仅仅是因为对你的信任,你在基层生活的久,认识的人较多,这个任务派给你来做很合适。”毛主席又说道:“如果在寻人的过程中受到敌人的袭击,你就说是毛主席军队里出来的,他们一定会被吸引,恰时,你在寻找机会逃走。”
毛主席见他不说话直接说道:“长工同志,你放心,如果你在寻人过程中遭遇不测,我一定为你举行最隆重的追悼会!”何长工思考一番后,逐渐被毛主席说服了。最后,在何长工的帮助下,朱德老总同毛主席终于在井冈山会师,井冈山成功会师何长工功不可没!
出现错误到此何长工在革命道路上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但在反围剿中,何长工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在红军长征之前,军队中出现了红军路线选择问题,究竟是往北走,还是向南走,在这个问题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张国焘。张国焘在红军途中,提出南下的想法,而红一军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主张北上,面对张国焘南下的计划,红四军的朱德老总及刘伯承都对这个计划表示反对,支持毛主席的计划。而张国焘面对红军内部争论竟公然提出“搞独立”的想法。这一想法一出就遭到众人的反对,可没想到的是,身为毛主席身边得力干将的何长工竟然选择站在毛主席的一边,这让所有人都十分震惊。何长工的这一决定让本对他十分信任的毛主席,心中非常失望。
迷途知返,将功补过何长工在意识到自己选择错误时,立即迷途知返,选择了将功补过,除了成功让毛主席与朱德老总成功会师,在井冈山上,何长工成功劝解吕林军王佐及袁文才归于我党。此前,两位在井冈山上十分自由,军队纪律对他们来说丝毫没有作用,一点都约束不了他们。何长工知道此事困扰毛主席已久,便主动请缨,担任思想教导员对他们进行劝解。
何长工亲自找到王佐对其进行劝解,王佐见何长工来了之后很是尊敬他,将自己珍藏许久的酒拿出来招待他。当何长工提出劝他归于共产党时,王佐瞬间不高兴了,对何长工说道:“现在我过得很不错,要是归顺你们了,我自由散漫惯了,觉得军队的纪律很繁杂,不想遵守那些有的没的。”何长工在听到这时,就知道王佐劝他来软的不行,得来硬的,随后何长工用激将法,成功将王佐劝到我党来,立下了大功,促进了革命顺利发展。
毛主席看到何长工做出改正后,并未对他选择“南下”的事情进行责怪,但由于这件事的影响,让何长工在军队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何长工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他还成功创建了红军学校,这所红军学校培养出许多优秀的革命将领,周总理还亲自去参观过这所学校,并说道:“我党终于也有属于自己的军校了,这所学校绝不比黄埔军校差。”
毛主席也曾亲自称赞过何长工说道:“何长工身上有一股非常强的韧劲,同时也有十足的干劲!”新中国成立后,何长工对国家做贡献的脚步也没有停下,何长工为新中国重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写求职信给毛主席在特殊时期,何长工也受到了影响,直到1975年,有关何长工的误会才得以解开。到1975年何长工已经有7年没有工作了,尽管年纪有些大了,但他仍渴望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何长工就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可以得到一份工作。
写完信后,何长工将信交给了朱德老总,希望他可以转交给毛主席。朱德老总拿到信后,对何长工说道:“长工同志,你放心吧,我一定替你转交给主席,你也不用太担心。”何长工听后很是感动。毛主席在看到何长工写来的信后,立即回了过去,信中毛主席说道:“工作,我已替你安排好了,就继续做回你的老本行吧。”之后,何长工担任了大学副校长一直,从事到工作中去。
结语:何长工的一生就如同他的名字般,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何长工也没停下脚步来,继续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去,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新中国有太多向何长工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他们都是国家的英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