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书、稀缺书、绝版书……这个书市的流量密码在此→
2025旧书新知“淘书乐”•樱花这几天继续在黄浦区苏州河南岸亲水平台区域举行。记者从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市集自开张以来,每日售出书籍一千多册。

昨天,记者在人来人往的书摊前发现,一本淡绿色的封套常常引来一些“懂经”的老读者驻足,不时还有人打开封套,小心翼翼抽出三册1994年译林出版社版《尤利西斯》。扉页上译者萧乾、文洁若的签名以及题字“事在人为”清晰可见。

《尤利西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创作的长篇小说。作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尤利西斯》被奉为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首,但也被认为是最难读懂的“天书”之一。

译者萧乾是国内最早接触《尤利西斯》、研读现代派作品的文学家之一。1939年在伦敦东方大学执教期间,萧乾购买了《尤利西斯》和乔伊斯的其他作品阅读。夫人文洁若精通日语,而《尤利西斯》在日本已经有了不少译本和研究成果,这为他们夫妇二人进行翻译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书摊前,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书迷和工作人员攀谈起来:从1990年起,萧乾和文洁若两位老人足不出户地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使用20多种参考书,做了大量的笔记和卡片,“最终他们花了3年多的时间才将译稿完成。”

工作人员不禁朝这位书迷竖起了大拇指。这套在市集上引发关注的签名本,是大约30年前在上海古籍书店举办签售活动时,由萧乾、文洁若亲自签名的。售出后,又由上海图书有限公司辗转从一位读者的手中收了回来。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二手书买卖收购近年来尤其火热。有专家观察发现,背后动因一是出于怀旧情结,有些书几十年前看过或拥有过,再次偶遇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感,能唤起一代人共通的记忆;二是部分旧书蕴藏收藏价值,二手书流通也是精品出版物内容价值的延续;三是绿色环保循环理念盛行,渐成城市新风尚。


穿行书摊,市集所展销的古旧书刊绝大多数为单品。事实上,在“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上出现稀缺古旧书刊也不是第一次了。自2023年9月旧书市集首次亮相苏州河南岸起,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每一次都会从库房里搬出更多“宝藏书、稀缺书、断版书、签名本”摆上书摊。从价值60000元的清宣统元年小万柳堂影海源阁刻本《惜抱先生尺牍》,到价值26000元的清乾隆十七年卢见曾刻本《感旧集十六卷》;从《水竹居赋钞》(清刻本)、《三国志》《曲海总目提要》等一版一印的稀缺古旧书刊,到濮存昕钤印本《我和我的角色》,《唐诗三百首诗与画》戴敦邦、刘旦宅、乔木、施大畏签名本等作家亲签本,不一而足。“淘书乐”希望为多次光顾市集的老读者提供新鲜感与满足感,尽量多地提供品种“不重样”的古旧书刊。


这些市面上较为罕见、多已绝版或断版的书籍,也成为“淘书乐”为书迷们带来的惊喜之一。无论是3折的特价书,抑或是稀缺书,满足的是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一本旧书,携带着故事、温度,可以想象它的上一任主人,知识和情感就这样漂流了起来。”这是一位市集老书迷的感悟。“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的举办,也正是为了聚集众多藏书家、作家与读者,通过“以书换书”“以书会友”的方式打造一个全新的旧书社交平台。在这里,每一本旧书都是故事的载体,每一次相遇都是文化的延续。
记者 / 刘艺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周菲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