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一旦中国武统台湾,美军将空袭中国本土,解放军敢开战吗?
随着台海局势的日益紧张,越来越多的分析和预测涌现出来。一些美国媒体曾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如果中国采取武力统一台湾,美军将毫不犹豫地对中国本土发动空袭。
这个消息无疑在国际间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尤其是在美国不断加强对台湾的军事支持背景下,这一预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美国媒体的这一报道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美国政府在言辞和军事部署上频频发出信号,明确表态将坚决维护台湾的“民主与自由”。
与此同时,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也逐渐趋于强硬,频频举行军演,表露出武统台湾的决心。在全球化高度互联的今天,解放军是否敢于为国家的领土完整而与美军直接对抗?
台湾问题从何而来?
1895年,甲午战争中,清政府败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迫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这一割让开启了台湾长达50年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当局在台湾推行同化政策,强制推广日语教育,剥夺当地民众的文化根基,同时掠夺资源,压迫反抗力量。
尽管如此,台湾同胞从未停止抗争,保钓运动和各种反殖民活动此起彼伏,展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二战期间,台湾的命运迎来了转机。
1943年,中、美、英三国在开罗举行会议,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归还其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列岛在内。这一宣言为台湾回归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了《开罗宣言》的内容,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同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台湾随即脱离日本殖民统治,正式回归中国。
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受降仪式,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成立,标志着台湾在法律和事实上重回祖国怀抱。
1949年,国共内战以国民党败退告终,蒋介石政府迁往台湾,形成了两岸分治的局面。尽管大陆和台湾在政治上分隔,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之日起,便坚定主张对台湾的主权,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截至1970年代末,绝大多数国家相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台湾的所谓“国际空间”大幅缩小。
两岸关系:从缓和到紧张的转折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国宣布终止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美国并未完全切断与台湾的联系,同年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为继续向台湾提供武器和维持非官方往来提供了法律依据。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两岸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部分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了长达数十年的隔绝。
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大陆则设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双方通过非官方渠道展开接触。
1992年,两岸关系迎来历史性突破,双方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内涵保留各自表述空间。
1993年,汪道涵与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首次“汪辜会谈”,签署多项协议,涵盖经济合作和人员往来。
此后,两岸贸易额迅速攀升,1995年已突破200亿美元,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京剧团、书法展等活动在两岸轮番上演。
2008年至2016年,两岸关系进入“黄金时期”。国民党领导人马英九上台后,明确接受“九二共识”,两岸高层互动频繁。
2010年,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大幅降低贸易壁垒,台湾水果、渔产品源源不断进入大陆市场,大陆游客赴台旅游人数激增,2015年达到418万人次。
两岸民间往来如火如荼,学生互访、企业合资、文化节庆活动层出不穷,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企业超过10万家。
2016年风云突变。
民进党领导人蔡英文上台后,公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这一举动直接动摇了两岸交流的政治基础。蔡英文政府随后推出一系列政策,强化所谓“台湾主体意识”。
2017年,台湾当局启动教科书改革,将中国历史并入“东亚史”,淡化台湾与大陆的历史联系;
2018年,台湾通过所谓“国安五法”,限制两岸人员往来,部分大陆学者被拒入境。
同年,蔡英文政府大幅增加对美军购,引进F-16V战机和M1A2坦克,试图以军事手段对抗大陆压力。
2019年,台湾当局借香港局势大肆渲染“反中”情绪,蔡英文在公开演讲中频频强调“台湾主权”,引发大陆强烈反弹。
两岸官方沟通渠道彻底中断,海协会与海基会再无实质性接触。
2020年起,两岸关系进一步恶化。解放军在台海周边展开常态化巡航,2021年全年战机巡台近千架次,涵盖歼-16、轰-6K等先进机型,展示了对台海的控制力。
与此同时,美国加大对台支持力度,美军舰机频繁穿越台湾海峡,2022年美舰穿越次数达12次,创下近年新高。
外部干预:美国在台海的角色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身影贯穿始终,其行动如同一根细线,牵动着台海局势的每一次波动。
1979年,中美建交的同时,美国国会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明确规定美国有义务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并维持与台湾的非官方联系。
1980年代,美国开始向台湾出售F-16战机、爱国者导弹等装备,1982年美台贸易额已达80亿美元,台湾成为美国在亚洲的重要军售对象。
尽管如此,1982年中美签署《八一七公报》,美国承诺逐步减少对台军售,试图平衡与大陆的关系。实际执行中,美国从未完全兑现这一承诺,军售规模反而逐年扩大。
进入21世纪,美国对台支持力度持续升级。2001年,美国批准向台湾出售8艘柴电潜艇和4艘基德级驱逐舰,总额超过60亿美元。
2010年,奥巴马政府宣布对台出售60架黑鹰直升机和114枚爱国者导弹,引发大陆强烈抗议。
2015年,美国通过《国防授权法案》,首次允许美台高级军官互访,打破了以往的限制。
2022年,美国众议院通过《台湾政策法》草案,提议向台湾提供65亿美元军事援助,并推动美台关系向“准官方”方向迈进,尽管该草案未最终生效,但其信号意味深长。
2021年至2023年,美军舰机在台海活动空前频繁。
2021年美舰穿越海峡10次,2022年增至12次,2023年更有多艘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游弋,配合日本、澳大利亚举行联合军演。
2023年,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了一份备受关注的兵棋推演报告,模拟中美在台海爆发冲突的场景。
报告设想,若大陆采取武力统一,美国将动用B-2轰炸机、F-35战机,搭配远程空对地导弹,打击大陆的机场、雷达站和防空阵地。
随后深入内陆,摧毁东北地区的工业设施,瘫痪大陆的战争潜力。
报告还提出,美国需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在第一岛链部署足够兵力,确保打击行动的持续性。这一设想漏洞百出。
中国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射程达4500公里,可覆盖美军在关岛、日本冲绳等地的基地;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则能突破美军现有防御系统。
2023年,解放军展示的S-400防空系统和红旗-9B导弹,多次在演习中成功拦截模拟目标,证明其防空能力已大幅提升。
CSIS报告未充分考虑中国反制手段的进步,假设美军能轻松突防的结论显得过于乐观。
“乌克兰模式”?美国的战略算盘
近年来,台海问题与俄乌冲突的类比在西方媒体和智库中屡见不鲜,所谓“乌克兰模式”成为讨论的焦点。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美国迅速行动,向乌克兰提供“标枪”反坦克导弹、M777榴弹炮等装备,总额在2022年超过80亿美元。
2023年,美国追加对乌军援,交付F-16战机和远程火箭系统,同时联合欧盟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冻结俄海外资产3000亿美元,限制其石油出口。
这些措施令俄罗斯经济承压,2023年俄GDP增长率降至1.2%,军工生产因供应链断裂而受限。西方分析认为,美国通过乌克兰这枚棋子,成功消耗了俄罗斯的国力。
受此启发,美国一些政客和智库开始将类似逻辑套用到台海。
2022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布报告,建议增加对台军售,重点提供不对称作战装备,如“毒刺”导弹和无人机。
2023年,美国通过《台湾增强韧性法案》,拨款20亿美元培训台湾军队,教授游击战和海岛防御战术。
同年,美国邀请台湾参加环太平洋军演,首次允许台军与美日澳部队同场训练。
美军还向台湾派遣顾问团,2023年在台驻训人数增至200人,指导台军操作“海马斯”火箭系统。
此外,美国推动盟友介入,2022年日本通过《国家安全战略》,首次明确提及“台海局势”,2023年澳大利亚宣布向美军开放更多港口,供美海军舰艇停靠。
台海与乌克兰的本质差异不容忽视。
台湾是中国领土,涉及主权完整,而乌克兰是独立国家,俄乌冲突属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国的综合实力远超俄罗斯,2023年中国GDP达18万亿美元,是俄罗斯的9倍;军费开支约225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
解放军近年现代化步伐加快,2023年海军舰艇总数达355艘,包括055型驱逐舰、山东号航母;空军装备歼-20隐形战机超过200架,搭配霹雳-15空空导弹,具备区域制空能力。
2023年,解放军在东海、南海举行联合演习,展示“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成功模拟拦截美军舰机入侵。
中国多次重申以和平统一为优先选项。
2022年,国务院发布《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但也警告“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将触发武力回应。
2023年,大陆对台政策保持高压态势,针对台湾当局采购美制武器的行为,宣布制裁洛克希德·马丁等5家美国军工企业。
两岸民间交流并未完全停滞,2023年两岸贸易额仍达2600亿美元,台湾对大陆出口占其外贸总额的35%。
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既有能力应对外部干预,也有意在和平框架内推进统一进程。
参考资料:
[1]王伟男,周建明.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2005(4):45-5157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