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七战IPO,合规之路漫长,能否圆梦资本市场
奇瑞都递了七次IPO申请了,这毅力,堪比愚公移山!
但问题来了,营收蹭蹭涨,销量杠杠的,为啥这上市的路就这么难?
难道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好事多磨?
要说这奇瑞,也算是中国汽车界的“老炮儿”了。
当年那款红遍大江南北的奇瑞QQ,是多少80后的青春回忆啊!
搁现在说,那可是妥妥的“国民神车”。
但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家车企,上市之路却走得如此坎坷。
从2004年第一次启动上市程序,到现在,21年过去了,愣是没能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也是一肚子苦水。
最让人头疼的,就是那剪不断理还乱的股权结构。
芜湖国资、瑞创投资、立讯精密,三家势力鼎足而立,谁也不服谁。
这股权结构复杂到啥程度?
这么说吧,就像一团乱麻,想理顺了,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要说这股权问题,还得从奇瑞的“黑历史”说起。
当年为了圆造车梦,奇瑞被迫“委身”上汽,挂靠人家名下,还让出了20%的股份。
后来翅膀硬了,想单飞,结果跟上汽闹掰了,股权纠纷就此埋下。
这就像小两口闹离婚,财产分割不清不楚,想重新开始,哪有那么容易?
之后,奇瑞又经历了股份制改造、引入青岛五道口投资、立讯精密接盘等一系列操作,股权结构是越来越复杂,简直成了一部“资本运作史”。
就像一栋老房子,修了又补,补了又修,最后是面目全非,谁也说不清到底啥结构了。
更让人玩味的是,奇瑞在招股书中强调“实控人仍为芜湖国资委”。
这话说得,就像雾里看花,让人摸不着头脑。
明明股权结构已经相对清晰了,为啥还要强调这一点?
这背后,是不是还有啥隐情?
真是细思极恐啊!
说起合规性,就不得不提一下2023年长城汽车举报比亚迪的事件。
长城汽车公开举报比亚迪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车型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排放不达标。
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也给所有车企敲响了警钟:合规性,那是底线,谁也碰不得!
就像高压线,碰了就得触电!
光有合规性还不够,还得有过硬的技术才行。
奇瑞在这方面,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自主研发混动发动机、变速器及能量管理技术,也算是有点家底。
但要跟比亚迪、长城汽车比,这研发投入占比还是有点不够看。
比亚迪2024年的研发投入高达531亿元,简直壕无人性!
相比之下,奇瑞就显得有点“抠门”了。
研发投入也不能光看数字,还得看效果。
奇瑞能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技术搞上去,才是关键。
要说这奇瑞,在新能源转型方面,也算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早在2010年左右,尹同跃就提出了“小蚂蚁”纯电动汽车战略。
但由于种种原因,小蚂蚁并没有成为爆款车型。
这就像起跑的时候跑得挺快,但后面没跟上,被人超了车。
奇瑞并没有放弃。
2024年,奇瑞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大幅提高,产品也加速进入海外市场。
奇瑞还与华为合作打造智界汽车,与蔚来达成换电合作。
这些举措,都表明奇瑞正在努力追赶新能源汽车的浪潮。
要说这多品牌战略,奇瑞也是玩得挺溜的。
奇瑞、捷途、星途、iCAR及智界,五大品牌各具特色,覆盖了不同的消费群体。
但要说最成功的,还得是捷途。
这品牌愣是用短短六年时间,就达成了百万销量,简直是个奇迹!
也有不成功的例子,比如观致汽车。
当年奇瑞想通过观致打造高端自主品牌,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亏得一塌糊涂。
这就像想盖高楼大厦,结果地基没打好,楼塌了。
奇瑞还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比亚迪、吉利等竞争对手的崛起,让奇瑞倍感压力。
供应链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也可能对奇瑞的海外市场拓展造成影响。
这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回顾尹同跃带领奇瑞汽车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执着和毅力。
但话说回来,再好的业绩,再高的销量,也抵不过一个“合规”二字。
奇瑞的IPO之路,就像一场马拉松,跑了这么久,已经筋疲力尽。
但为了梦想,为了未来,奇瑞还得咬牙坚持下去。
至于这一次,奇瑞能否克服合规性难题,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但无论结果如何,奇瑞的每一次尝试,都值得我们尊敬!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