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美国特工被通缉,盘点近几十年他国针对我国的间谍案件
“网海无涯谍影深,国安利剑斩魔根”。道尽数字时代暗战的诡谲与反制之坚毅。
2025年4月15日,哈尔滨市公安局发布一则震动国际的通告:悬赏通缉3名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特工——凯瑟琳·威尔逊(Katheryn A. Wilson)、罗伯特·思内尔(Robert J. Snelling)与斯蒂芬·约翰逊(Stephen W. Johnson)。经查,三人隶属NSA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涉嫌在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期间,对赛事信息系统及黑龙江省关键基础设施发起大规模网络攻击,攻击次数累计达27万次,其中63.24%的IP地址溯源至美国。此案不仅揭开了美国“黑客帝国”的遮羞布,更将国际间谍与网络战的暗流推向台前。回溯过往,他国针对我国的间谍活动早已屡见不鲜,其手段之隐秘、危害之深远,堪称“数字时代的无影刀”。
亚冬会网络攻击:技术霸权下的“数字殖民”
亚冬会本是冰雪健儿竞逐荣耀的舞台,却沦为美国网络战的试验场。2025年2月赛事期间,攻击者以“双线作战”模式展开:赛前渗透注册系统、抵离管理系统,窃取运动员隐私数据;赛中猛攻信息发布系统,妄图瘫痪赛事运行。技术团队溯源发现,攻击代码中嵌有TAO专属签名,且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动态脚本,自动调整策略以绕过传统防火墙,堪称“智能黑客”的教科书级操作。更令人警觉的是,攻击者通过微软Windows系统预留后门,向黑龙江特定设备发送加密指令,试图激活“数字炸弹”。此举暴露了技术垄断的致命隐患——微软生态占据我国政府、金融等领域超80%份额,一旦后门遭利用,无异于将命门拱手他人。
此案亦牵出美国高校的“学术武器化”丑闻。加利福尼亚大学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长期受NSA资助,前者为“网络防御教育卓越中心”,后者承建军方攻防靶场,其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对华攻击的“数字弹药”18。技术霸权与学术共谋交织,恰如古人云:“借学术之名,行窃国之实”。
谍影重重:他国对华间谍活动的“七十二变”
近几十年来,针对我国的间谍活动早已突破传统窠臼,呈现出技术化、多元化、隐蔽化的特征。
1. 网络窃密:从“棱镜”到“零日漏洞”
2013年斯诺登曝光的“棱镜计划”揭开了美国全球监听的黑幕,中国是其重点目标。2022年,NSA对西北工业大学发起长达数年的网络渗透,窃取航空航天领域核心技术,攻击链涉及41种网络武器、13名黑客身份及上千台跳板服务器。此类攻击往往依托未公开的“零日漏洞”,如亚冬会事件中,TAO利用文件读取、密码穷举等数百种手法,形成“饱和式打击”。
2. 人力渗透:从“公园接头”到“学术伪装”
2025年4月,国安部破获一起菲律宾间谍案。嫌疑人卫某在军工单位任职,仅因公园内与外国人闲聊便被策反,泄露千余份机密文件,其中6份属最高密级。同年,3名在华菲律宾人以“观察军事设施”为名,受菲情报部门指使偷拍敏感区域,形成跨国间谍网络。更有甚者,美国特工斯蒂芬·约翰逊以“学术合作”为幌子,长期潜伏渗透,终在亚冬会攻击中现形。
3. 技术陷阱:从“供应链投毒”到“标准霸权”
美国凭借信息技术优势,将全球产业链变为“监听链”。2025年亚冬会攻击中,TAO通过匿名租用欧亚服务器、购买多国IP地址掩盖行踪,其手段与“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设施如出一辙。更甚者,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702条款强制科技企业提供用户数据,使苹果、谷歌等巨头沦为“合法窃密工具”。
以法为盾,以技为矛:中国的反制之道
面对“数字殖民”的威胁,中国以“系统思维”构筑防线,既重技术攻坚,亦强法治震慑。
技术自主化:破局“卡脖子”
亚冬会期间,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联合360、奇安信等企业,成功拦截90%以上攻击,并首次实现“从攻击链溯源至个人”。国产操作系统替代进程加速,如华为鸿蒙、麒麟系统逐步渗透关键领域,削弱对Windows的依赖。安天科技创始人肖新光指出:“唯有自主创新,方能破解‘后门依赖症’。”
法治国际化:终结“无主犯”潜规则
哈尔滨警方对3名美国特工全球通缉,开创“网络攻击刑事化”先例,打破“匿名即免责”的霸权逻辑。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严正声明:“美方行径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反制。”此举为全球网络治理提供“中国范式”,彰显“法网恢恢,虽远必究”的决心。
全民防御:筑牢“数字长城”
从“朝阳群众”到“网络红客”,全民参与成为防御基石。官方呼吁公众举报可疑活动,并对有功者重奖。专家范渊强调:“每个网民都是‘免疫细胞’,唯有全民‘零信任’,方能断绝后门土壤。”
暗战未歇,警钟长鸣
间谍与反间谍,恰似“道”与“魔”的千年博弈。从冷战时期的胶片密报,到5G时代的AI攻防,手段虽异,其核如一——国家利益之争。亚冬会通缉案撕开了美国“双重标准”的伪装,亦警示世人:网络空间绝非“法外之地”。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然中国以技术自立、法治铁腕与全民觉醒,正将“暗箭”化为“明靶”。诚如网络安全专家所言:“当社会对‘技术霸权’保持清醒,便是最坚固的‘数字长城’。”7未来之路,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深化国际合作,方能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守护国之安、民之宁。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