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宝背后的中日交流往事 《三毛流浪记》与中日漫画交流
1981年1月6日,中国漫画家代表团莅临箱根小涌园酒店。这是一个小规模代表团,成员共有三人:团长华君武,团员张乐平、英韬。三人都是中国赫赫有名的漫画家。
三人应日本亚洲交流协会之邀来到日本,参加了在东京、名古屋及浦和(现埼玉市)举办的漫画展。该展由日本亚洲交流协会主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支持。展览共展出262件展品,包括人民日报发行的漫画杂志《讽刺与幽默》刊载作品的原画,《三毛流浪记》等名作,以及中国动漫和中日两国当时最新的漫画作品等。
1月2日至6日,漫画展在东京举办。展览的最后一天上午,三人在游览箱根芦之湖后,来到小涌园用午餐。

中国漫画家代表团为小涌园留下的墨宝。左上是张乐平画的三毛(1981年)
午餐准备的是中国菜。一行用完午餐后,在纪念簿上为小涌园留下墨宝:

中国漫画家代表团访日,受到日本各界友好接待,今日得游箱根名胜,饱览富士美女山,又尝箱根小涌园之佳肴,因请张三毛代我们致敬。
华君武 张乐平 英韬
一九八一年一月六日
于小涌园
除了这幅书法外,张乐平先生还当场手绘一幅三毛的漫画赠予我们。三毛,顾名思义,是一个头上长着三根头发的男孩,他是张乐平于1935年开始创作的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主角。故事讲述了出生于上海的孤儿三毛历经种种生活苦难,在挣扎中成长的过程。
即便放眼全世界,三毛也是活跃时间最长的漫画人物之一。比日本漫画《小阿福》(1936年起在《朝日新闻》等开始连载,作者横山隆一)、《海螺小姐》(1946年起在福冈地方晚报《福日新闻》等连载,作者长谷川町子),美国《花生漫画》(1950年起连载,作者查尔斯·舒尔茨)中的角色查理·布朗和史努比历史更久。时至今日,三毛仍是中国最为家喻户晓的漫画主角之一。
此后许多年,每位莅临小涌园的中国代表团团员、随行的日本工作人员和在日华人,看到这幅三毛漫画,无一不大感惊叹,纷纷表示,“我也想要一副”“可以卖给我吗”“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本人的原画”等等,令我倍感荣幸。
代表团一行莅临小涌园的30年后,我为筹备“藤田观光箱根小涌园中国各界代表书法足迹展”前往中国,并拜访了位于北京的中日友好协会。在那里,我有幸再次见到英韬先生,并同英韬先生津津有味地回忆起了当初代表团一行访日的时光。当时,英韬先生感叹道:“那副三毛的画作的确很珍贵。”

漫画《三毛流浪记》
时光荏苒,如今,距离那次访日之行已经过去了40多年。我个人对漫画不太熟悉,但我想,现在的大多数漫画作家和读者,无论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恐怕都不曾经历过战争。我认为,通过扩大日中两国漫画作家及读者之间的交流,一定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亲近感,减少猜疑。两国人民一同因幽默的漫画开怀大笑,这种共通的快乐将增进相互理解。
早自1961年起,箱根小涌园便开始接待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当时,两国还没有实现邦交正常化。我本人于1969年入职,同年4月被分配至小涌园。
1972年,日中实现邦交正常化。在那一年前后莅临小涌园的代表团令我尤为难忘。许多代表团成员与我年纪相仿,他们身上充满了中国青年一代的朝气蓬勃,同时也对两国关系的未来饱含期盼,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自那时起,我开始意识到,为了增进两国人文交流与互信,加深青年一代的交流至关重要。后来,我成为藤田观光的对华业务负责人,一直将成为日中友好的推动者作为我职业生涯的目标。
日中邦交正常化实现以来,两国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各领域交流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仅以小涌园为例,迄今为止累计接待了千余中国代表团。我与小涌园的各位员工始终怀着友好之心,尽最大努力热情款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见证了两国交往日益活跃的过程,留下很多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墨宝背后的中日交流往事》系列连载将于本期告一段落。借连载之机,我重温了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中参与日中交流的经历,感慨良多。今后,我愿继续为促进日中友好交流尽一份绵薄之力。

藤田基彦
1969年4月入职藤田观光株式会社,分配至箱根小涌园酒店工作。最初担任酒店服务生,后成为小涌园经理。而后调动至东京椿山庄酒店等,历任藤田观光常勤审计人、藤田观光西日本营业本部长兼中国担当本部长等,2015年3月退休。自上世纪70年代初起负责中国业务,退休后仍积极投身日中交流事业。供图:藤田基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