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解读 |《桑黄菌糠多糖对衰老修复作用研究》
出版日期:2024年
院校:山东农业大学
论文作者:崔艳菲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衰老相关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寻找有效的抗衰物质成为科研领域的热点。近期,山东农业大学崔艳菲的硕士论文聚焦桑黄菌糠多糖(PBRP),深入探讨了其结构特征以及对 D-半乳糖诱导衰老的修复作用,为延缓衰老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潜在干预策略。
衰老的机制与模型
衰老是机体生理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氧化应激是关键机制之一。活性氧(ROS)的过度产生会损害细胞成分,引发衰老。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模型通过模拟这一过程,成为研究衰老的重要工具。
论文中构建的 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模型,能有效模拟衰老过程中的氧化应激损伤。利用此模型,研究者可评估桑黄菌糠多糖对衰老相关生理功能下降的修复作用,探索其抗衰潜力。
桑黄菌糠多糖的结构
多糖的结构决定其功能。桑黄菌糠多糖是一种 β-型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型多糖,重均分子量为 1.29×104 Da,富含半乳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和葡萄糖。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桑黄菌糠多糖强烈的抗氧化能力。
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桑黄菌糠多糖的结构特征。这些技术手段揭示了 PBRP 分子内存在的特定化学键和官能团,证明了其作为抗氧化剂的结构基础。
桑黄菌糠多糖的抗氧化实力
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桑黄菌糠多糖在 3000 mg/L 浓度下展现出强大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对超氧阴离子、羟基和 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 73.62%、53.86% 和 73.15%。这些数据证实了桑黄菌糠多糖是一种高效的天然抗氧化剂。
桑黄菌糠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源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β-型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型多糖结构使其能够有效 scavenger 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此外,桑黄菌糠的还原力试验也显示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潜力,能够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PBRP 的体内修复作用
论文中通过 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模型,深入探究了桑黄菌糠多糖的抗衰效果。研究发现,桑黄菌糠多糖可改善衰老小鼠体重及脑指数的降低,调节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降低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提升抗氧化酶(SOD、GSH-Px、CAT)活性。
桑黄菌糠多糖的抗衰机制与激活 Keap1/Nrf2/HO-1 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通过调控该通路,桑黄菌糠多糖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水平,保护脑组织免受衰老相关损伤。此外,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桑黄菌糠能有效缓解 D-半乳糖诱导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改善脑组织病理状态。
安全性评估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桑黄菌糠多糖对小鼠无明显毒害作用。这为桑黄菌糠多糖作为潜在抗衰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安全依据。
桑黄菌糠多糖来源于天然桑黄菌糠,经水提醇沉法制备,是一种绿色、安全的生物活性物质。其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的良好表现,进一步证实了其作为功能食品或保健品开发的潜力。
★ 本文仅限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欢迎指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