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调查陷僵局!家属要求第三方介入,行车数据成“罗生门”

影剧捕鱼手 2周前 (04-02) 阅读数 20 #社会

安徽铜陵小米SU7高速爆燃事故持续发酵。4月1日晚,遇难者家属胡先生向媒体透露,事故车辆已行驶超1万公里且驾驶人经验丰富,但小米至今未与其直接沟通,也未公开完整行车数据。其女友母亲王女士同步发声,呼吁引入独立机构检测,事件从技术争议升级为公共信任拉锯战。

家属控诉:数据不透明,质疑企业自查公正性

胡先生表示,三名遇难者事发前行程中两次停车休整,最后一次驶入高速前车辆状态“未见异常”。其女友驾驶的小米SU7使用不足半年,里程已达1.04万公里,强调“非极端驾驶场景”。对于小米单方面提交警方的事故数据,胡先生直言“缺乏第三方监督,难以信服”,要求公开碰撞前30秒的行车记录、电池热失控日志及车门传感器记录。王女士在社交平台质问:“若问心无愧,为何不敢让阳光照进数据?”

小米沉默VS监管真空:新能源事故调查机制遭拷问

截至目前,小米仅重复“配合调查”口径,未回应家属核心诉求。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新能源车事故数据多由车企自行提取,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风险。2023年某品牌类似事故中,因企业拒绝开放数据端口,最终仅以“系统故障”草草结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呼吁:“亟需立法强制车企接入第三方数据平台,确保调查独立性。”

技术争议:万公里车龄是否触发安全隐患?

事故车辆里程引发行业讨论。某电池工程师分析,若车辆经历多次快充或极端温差,电池衰减可能加剧碰撞风险,但“小米SU7上市仅数月,万公里数据样本不足,难以归因设计缺陷”。此外,家属披露的两次中途停车细节,被部分网民推测为“车辆异常预警”,但遭小米粉丝反驳“过度联想”。

舆论风暴:公众呼吁“数据主权”回归消费者

事件触发#我的车谁做主#话题热议,超10万网友联署要求立法规定“行车数据消费者共有权”。北京律协交通委员会律师指出,现行《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规定》未明确事故数据归属,消费者维权常陷被动,“此案或成推动数据确权的里程碑”。

结语

当生命逝去遭遇数据黑箱,小米SU7事故已演变为新能源汽车时代信任危机的缩影。在真相与商业利益的博弈中,公众等待的不仅是一个答案,更是一场关于技术透明度的革命。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影剧捕鱼手

影剧捕鱼手

关注我,用独特的视角看社会看娱乐,为你打开新世界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