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绣邂逅AIGC!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举行传承与创新——‘‘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
3月26日,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主办的“湘绣邂逅AIGC:传承与创新——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在明德楼1210顺利举行。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蒲宇凤携手国际实验班学子,展开了一场传统工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对话。
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陈敏、党总支书记王莉、院长助理易旸以及教师代表,100余名来自各学院的国际实验班同学参加活动。
蒲宇凤老师作为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带领师生穿越湘绣2500年的历史长河。从战国楚墓的龙凤纹残片到马王堆汉墓的“信期绣”,她用“少女日记本”的浪漫比喻,将湘绣的细腻与诗意娓娓道来。现场更揭秘两大绝技,鬅毛针以64缕细丝定格猛虎扑食的凌厉动态,双面绣在0.03毫米蝉翼纱上呈现《荷塘月色》正反异景的视觉奇观。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湘绣的年轻化探索——夜光刺绣在黑暗中点亮星城夜景,微型首饰绣上的芙蓉花需借助显微镜方能窥其精妙。蒲宇凤老师还展示了非遗与电竞联名、数码潮品的跨界案例,印证“非遗从未远离生活,只是换了时代语言”。
活动现场,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学子以AI技术为湘绣注入新活力。2022级产品设计专业张阗璟与2023级视觉传达国际实验班陶雨轩、宾婵,运用DeepSeek等工具对传统纹样进行智能衍生设计,创造出兼具楚汉风韵与未来感的赛博风格图案,体现了湘绣设计的无限边界,更展现了科技与传统“双向奔赴”的多种可能。
自由提问环节,蒲宇凤老师化身“非遗解惑官”,以妙语连珠回应学子关切,从技艺传承到跨界创新。她提到:“真正的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是刺绣时指尖注入的心跳频率。”
这场湘绣与AI的碰撞,既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亦是对未来可能的勇敢探索。未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将持续推动更多传统技艺与数字技术、现代设计的融合实验,让文化遗产真正“活”在年轻人的创作中。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
-融媒体中心-
-THE END-
供稿|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编辑|融媒体中心杜佳倪 蒋婷婷
供图|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初审|陈政雄 陈琳
审核|张琳 聂永旺 龚沙
复核|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监制|党政办公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