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钟到毫秒:反绝热驱动加速产生量子纠缠

万象经验 5天前 阅读数 168 #科技

利用量子力学实现技术优势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创建、控制和维持复杂的量子态。其中,纠缠态因其展现出远超经典物理学的关联性而备受瞩目。NOON 态是一种特殊的多粒子纠缠态,其特点是所有粒子都处于某个模式或另一个模式的叠加态。这种态在超精密量子计量学中具有超越经典极限的潜力,并在量子信息科学中也有潜在应用。

然而,高保真度 NOON 态的实际生成,特别是对于大粒子数(N)的情况,一直是一个重大的实验挑战。近期,发表在《物理评论A》的题为《通过反绝热驱动加速创建超冷原子 NOON 态》的论文解决了这一根本性瓶颈,它提出了一种强大的方法,利用超冷原子提供的精细控制能力,结合复杂的量子控制技术——反绝热驱动,极大地加速了 NOON 态的制备过程。

NOON 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能够在参数估计中打破标准量子极限,有望达到海森堡极限。例如,在干涉测量中,与使用 N 个独立粒子相比,一个 NOON 态可以将相位敏感度提高 N 倍。这种“超分辨”能力使得它们在引力波探测、生物成像以及量子力学基本检验等应用中价值连城。然而,它们高度纠缠的特性也使得它们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与环境相互作用引起的退相干的影响。创建 NOON 态所需的时间越长,在利用它之前失去其宝贵纠缠的可能性就越大。

创建这种复杂多体态的传统方法通常依赖于绝热过程。绝热演化是指缓慢改变系统哈密顿量的参数,使得系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在其瞬时本征态上。如果系统从初始哈密顿量的基态开始,足够缓慢的改变可以将其引导至最终哈密顿量的基态(或其他目标本征态)。只要满足绝热条件——即哈密顿量变化的速度远慢于瞬时本征态与系统其他状态之间的能量间隙——这种方法对微小误差是鲁棒的。

对于在超冷原子等系统中生成 NOON 态,确实可以设计一条绝热路径。该论文讨论了一种涉及 N 个玻色子分布在两个相关模式中,并由第三个辅助模式协助的方案。通过最初将所有原子置于第三个模式中,然后缓慢调节其相对于另外两个模式的能量,原则上可以实现向 NOON 态的绝热跃迁。

然而,这种绝热方法的核心弱点恰恰在于“缓慢”的部分。在演化的某些时刻,特别是随着粒子数 N 的增加,期望的 NOON 态与能谱中其他状态之间的能量间隙会变得非常小。根据绝热定理,成功绝热跃迁所需的时间与遇到的最小能量间隙的平方成反比。对于像论文考虑的多体系统,这个间隙会随着 N 显著缩小,导致制备时间增加得非常快,通常是指数级增长,这使得大 N 的 NOON 态的绝热创建变得不切实际。这些时间尺度很快就会超过超冷原子系统的典型相干时间,从而限制了实际应用。

正是在这里,反绝热驱动技术提供了一个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反绝热驱动是绝热捷径这一更广泛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目标是在不引起向其他状态的非绝热跃迁的情况下,快速驱动量子系统在由缓慢绝热路径连接的两个状态之间演化。核心思想是在原始哈密顿量中添加一个精心构造的辅助项。这个额外的项,通常被称为反绝热哈密顿量,恰好抵消了在快速变化的系统中导致跃迁的非绝热耦合项。本质上,它以任意提高的速度“驱动”系统沿着期望的绝热路径前进。这就像在复杂的地形中导航,不是缓慢地沿着蜿蜒小路前进,而是建造桥梁和隧道,让你能够快速直接地穿越同一条轨迹。

论文正是将反绝热驱动应用于加速超冷原子 NOON 态的绝热创建。他们证明了对于他们提出的三模式方案,所需的反绝热驱动项可以通过超冷量子气体中实验上可行的方式实现。关键的是,他们展示了所需的控制可以通过“静态参数调整”来实现,避免了多体系统中通常难以工程实现的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外部场的需求。这种简化是重要的实际优势。

他们提出的方法的意义深远。通过采用反绝热驱动,与纯粹的绝热方法相比,他们极大地提高了 NOON 态的制备速度。结果表明,速度增益因子随原子数量呈指数增长。这种指数级的加速正是克服了大 N 时潜在绝热过程指数级缓慢特性所需要的。例如,描述这项工作的片段强调,制备时间从几分钟减少到几毫秒甚至零点几秒,同时保真度损失极小(例如,保持 99% 的保真度)。这使得在实验装置有限的相干时间内,制备相当大数量原子的高质量 NOON 态成为一个现实的可能性。

这项工作代表了量子控制与超冷原子量子模拟交叉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实验上可行的方案来生成一个关键的资源态(NOON 态),而且展示了反绝热驱动在复杂相互作用的多体系统中的力量和适用性。按需快速创建纠缠态是推进量子技术的根本。对于量子计量学而言,这意味着实现能够更接近量子力学基本极限的原子干涉仪。对于量子信息处理而言,它为生成可作为量子算法构建块或量子通信资源的纠缠态提供了途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万象经验

万象经验

知识、经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