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又一例,背痛却查出癌症晚期!出现4种背痛,可能是大病信号

韩玄来看趣事 3天前 阅读数 487 #社会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窗外柳色微黄,街角的早点铺冒着热气,油条下锅的声音与老年人晨练的脚步交织成一幅日常图景。

可谁能想到,昨天还在公园里打太极的张大爷,今天却因背痛住进了肿瘤科,诊断结果是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骨头。

背痛,在普罗大众的心目中,常常被归入“劳累”、“落枕”、“年纪大了”这一类的范畴。人们拍拍膀子,揉揉腰,总觉得这不过是“人老骨头松”,再不济也是“坐久了,活动活动就好了”。

可偏偏就是这种看似“稀松平常”的痛,有时竟是身体发出的最响警报。

背痛不等于小病,四种特殊背痛,可能暗藏重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临床经验和大数据统计下反复验证的事实。

近年来,一项来自国家癌症中心联合多家三甲医院发布的大型回顾性研究指出:在被确诊为肺癌、胰腺癌、乳腺癌骨转移、肾癌等疾病的患者中,有超过28%的人首发症状是背痛,而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因误判为普通骨科问题,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背痛的“伪装术”,是它最可怕的地方。它不像咳嗽、发热那样直接指向感染,也不像胸痛那样令人立刻警觉。

它更像是个“不声不响”的潜伏者,往往在人不经意中悄悄登场,甚至让人以为只不过是“前天搬水桶扭了一下”。

但若是以下这几种背痛,务必要提高警惕:

1. 清晨疼得最厉害,活动后反而缓解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反常?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活动后背痛才是常态。然而某些类型的癌症,尤其是骨转移性肿瘤,会在夜间和清晨痛感最为明显。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发布的研究曾指出,癌性骨痛具有“休息痛”特征,即静止时加重,活动反而缓解,这是与普通肌肉劳损最显著的区别之一。

这类背痛往往在凌晨两三点将人疼醒,翻来覆去无法再睡,有人甚至形容“像是刀子在骨头里转”,用尽止痛药也难以缓解。

很多人以为是风湿或者老寒背,结果拖了半年,肿瘤已经蔓延至脊柱。

2. 背痛伴随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背痛若是伴着体重莫名下降、吃啥都没胃口,那这“浪”多半就是病根在作祟。

特别是胰腺癌和胃癌的患者,早期就可能表现为上背部持续隐痛或钝痛,而这些痛感常常不随着姿势改变而缓解。

2022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胰腺癌早期筛查建议》中指出,超过37%的胰腺癌患者在被确诊前的3个月内出现背部持续性疼痛及体重下降,但由于胰腺位置较深,难以通过常规体检发现,往往等到疼痛加重才就医,结果已是晚期。

3. 向一侧或下肢放射的剧烈背痛

背痛若像“过电”一样从腰背放射到一侧臀部、大腿甚至小腿,那就不只是简单的扭伤了。

当癌细胞侵犯脊柱神经根时,就会出现这种“牵拉样”的放射痛,严重时连翻身都困难,连打喷嚏都会牵扯得痛不欲生。

这种痛感常见于肾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骨转移。

有研究指出,乳腺癌患者中有超过60%在病程中会出现脊柱转移,一旦压迫神经,首先表现就是背部放射性疼痛。

4. 休息也不缓解,夜间加重,并伴随乏力或麻木

如果背痛持续一个月以上,即使不干活、不走动也在痛,而且越到晚上越难受,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红灯信号”。

尤其是疼痛区域固定,呈持续性钝痛或撕裂痛,合并局部麻木、乏力、甚至大小便功能异常,极有可能是脊髓或神经遭受肿瘤压迫造成的“马尾综合征”。

在四川泸州一项针对脑瘤和脊柱肿瘤患者的随访研究中,有28%的病人在最初的症状只是“腰酸背痛”,但两个月后就发展为不能自主行走,追踪MRI发现肿瘤已经压迫脊髓,需紧急手术。

为什么背痛的“伪装”如此高明?

从解剖学上看,背部是人体神经、肌肉、骨骼、内脏交汇的十字路口。

肺、胃、胰腺、肾脏等器官的病变,很多时候会通过“牵涉痛”的方式反映到背部——这就像是家里电路短路了,偏偏跳闸的是卫生间的灯,搞得人摸不着头脑。

此外,中国人普遍存在“忍痛文化”。

很多人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了”、“去医院又贵又折腾”,再加上老一辈人习惯把病痛归咎于“年纪大了”,这样一拖再拖,往往错过了黄金治疗期。

那么,如何识别“凶险型背痛”?

医生总结出以下几个“民间识别法”,虽然不能代替医学检查,但有助于初步判断:

不因姿势改变而缓解的疼痛,要警惕。

夜间疼醒,清晨最重,需高度重视。

持续超过4周不缓解的背痛,应考虑影像学检查。

合并体重下降、乏力、麻木、盗汗等全身症状,需尽快就医。

此外,背痛若反复发作,建议进行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脊柱MRI或增强CT等,必要时做全身PET-CT扫描,以排除恶性病变。

如何防患未然?这几点建议值得收藏

定期体检: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胸腹部CT或核磁共振,特别是有吸烟史、糖尿病、家族肿瘤史者。

关注“沉默器官”:如胰腺、肾脏等,平时无明显症状,但一旦疼痛多为晚期。

若有慢性胃痛、腰酸等旧疾,要定期复查。

重视生活方式: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高脂高糖、情绪压抑等都会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诱发肿瘤或加速病变。

学会倾听身体的“暗语”:痛不是敌人,而是身体给出的提示音,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听懂这个“信号”。

背痛像是个会说谎的老狐狸,一会儿扮演肌肉劳损,一会儿假装风湿复发,有时甚至披着“落枕”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只是“小毛病”。

可一旦它披着伪装走入晚期病症的舞台,那就是“请神容易送神难”。

别等“只是背痛”变成“悔不当初”,别让“习以为常”演变成“无力回天”。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韩玄来看趣事

韩玄来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