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诏之谜:汉景帝刘启在临终前,为什么会交给窦婴一份遗诏呢?
汉景帝刘启,历史上以冷酷无情著称的皇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他私下给窦婴留下了一份秘密诏书,并告诉他:“如果朝廷发生变故,你可以凭这份诏书采取行动,稳定局势。”这一举动让后人感到困惑,因为窦婴并非刘启的心腹,反而是一直被刘启怀疑和防范的对象。那么,刘启为什么要把如此重要的诏书交给窦婴?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意图?让我们一探究竟。
窦婴一度显赫,自视甚高。他因对抗窦太后,被姑姑逐出家族。支持太子刘荣时,又遭汉景帝冷落。更因坚决反对立梁王为继承人,险些丧命。尽管屡遭打击,他始终未被击垮。然而,他并未意识到,真正支撑他的并非自身能力,而是背后那位强大的窦太后。正是她的庇护,才使窦婴在风云变幻中屹立不倒。
窦婴深刻领悟了"人走茶凉"的含义。当窦太后在世时,他经常与这位姑母意见相左,甚至公然对抗。然而,姑母始终关心他,替他着想,甚至为他谋求相位。窦太后去世后,窦婴才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依靠。汉武帝不再重用他,他彻底沦为无所事事的边缘人物。
魏其失去了窦太后的支持后,逐渐被朝廷疏远,权力也随之削弱。他身边的门客们纷纷离开,态度也变得冷淡傲慢。然而,唯有灌将军始终如一,没有改变对他的态度。魏其心中郁郁不得志,但对灌将军却格外看重,始终给予特别的礼遇。
窦婴只剩下魏其侯这个空头衔,手中毫无实权,家中的门客也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了他。朝中那些他曾经以为的旧友,现在也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和他扯上关系。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灌夫。在所有人都纷纷转投田蚡门下时,灌夫却始终坚守在窦婴身边,视他为知己。真正的友谊往往在逆境中显现,那时候你才能看清谁是真心待你,谁只是旁观者。
魏其侯失势后,便想借助灌夫的力量,来对付那些曾经仰慕他后来又抛弃他的人。灌夫也借魏其侯的关系,结交列侯和宗室,以此抬高自己的名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人际交往的本质往往建立在利益交换之上,双方各取所需,共同寻求突破的机会。窦婴视灌夫为可利用的工具,他认为通过善待灌夫,能够重新拉拢那些已疏远的权贵和游侠。另一方面,灌夫也借助窦婴作为皇室宗亲的显赫地位来提升自己的声望。他们相互抬举,本质上都是为了家族和个人的利益考虑。这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在当时的社交圈中尤为明显。
灌夫正在服丧期间,去拜访丞相。丞相随口说道:“我本想和仲孺一起去见魏其侯,但没想到仲孺在服丧。”灌夫立刻回应:“将军愿意屈尊去看望魏其侯,我哪敢用服丧当借口推辞!我这就去通知魏其侯准备接待,还请将军明天早点来!”武安侯答应了。灌夫随后把丞相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魏其侯。魏其侯和夫人赶紧多买了牛肉和酒,连夜打扫屋子,一大早就布置好一切,等待武安侯的到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田蚡虽位居丞相,却始终视窦婴为眼中钉,总想找机会打压他,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不久,机会来了。一次,灌夫因家中丧事前来拜访,田蚡趁机对他说:“真是遗憾,我本打算明天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但你现在有孝在身,恐怕不太方便。”灌夫信以为真,连忙回应:“丞相何必客气,如果您真有此意,我这就去通知魏其侯,让他准备妥当,恭候您的光临。”灌夫随即前往窦婴家,将田蚡要来拜访的消息告知。窦婴也认为冤家宜解不宜结,便命人做好一切准备,自己和夫人也穿戴整齐,静候田蚡的到来。
天刚亮,魏其侯就派人在门口等候。到了中午,丞相还没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是不是把这事给忘了?”灌夫不太高兴,说:“我亲自去请他,他应该会来。”于是灌夫驾车,亲自去接丞相。其实丞相之前只是随口答应灌夫,根本没打算去。等灌夫到了丞相家门口,丞相还在睡觉。灌夫进去见他,说:“将军昨天答应去魏其侯家,魏其侯夫妻准备了一上午,到现在都没敢动筷子。”丞相这才惊醒,连忙道歉说:“我昨天喝多了,把和仲孺的约定给忘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窦婴和灌夫一大早就等着田蚡,结果等到太阳都升得老高了,田蚡还是没露面。窦婴有点不耐烦了,转头问灌夫:“你确定田蚡说他会来吗?”他连称呼都变了,直接叫田蚡名字,明显心里不爽。灌夫一听急了,立马说:“他亲口答应我的,怎么可能不来?您先等等,我这就去他府上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到了田蚡家,灌夫发现田蚡还在睡觉,几个仆人想拦他,但根本挡不住。灌夫直接冲进房间,田蚡这才醒过来,打了个哈欠,一脸尴尬地说:“哎,昨晚喝多了,把这事儿给忘了。咱们这就走吧!”
于是,车马缓缓前行。灌夫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等到酒过三巡,气氛正酣时,灌夫起身邀请丞相共舞,然而丞相却坐着不动。灌夫见状,忍不住从座位上出言不逊,言语中带有挑衅。魏其见状,连忙上前将灌夫拉走,并向丞相道歉。丞相则继续饮酒,直到深夜,尽兴而归。
窦婴与田蚡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新旧外戚势力的较量。田蚡背靠王太后王娡,势力稳固,而窦婴则显得孤立无援。窦太后离世后,窦婴失去了最大的支持,即便是长公主刘嫖也无法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田蚡明显占据优势,窦婴则处处受限。随后,田蚡派遣籍福前往窦婴家中,意图索取封地。籍福原本是窦婴的仆人,但看到窦婴失势后,便转投田蚡,成为其门下之人。
丞相派籍福去跟魏其要城南那块地,魏其一听就火了,说:“我虽然老了,没啥用了,将军现在是大人物,但也不能仗着权势硬抢吧?”直接拒绝了。灌夫知道后,气得把籍福骂了一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窦婴心里一点儿也不慌,因为他手里还握着一张王牌。他坚信,只要有这张牌在,别说田蚡,就连田蚡背后的王娡,甚至是汉武帝,都拿他没办法!他毫不客气地骂了籍福一顿,说他是见风使舵的小人。籍福听了气得直跳脚,反驳道:“魏其侯,你骂狗也得看看主人是谁!”窦婴冷笑一声,直接回怼:“看主人?我骂的就是田蚡这个混蛋!没有我,他算个什么东西!”
窦婴为人正直,他的好友灌夫也是个讲义气的人,看到籍福欺负窦婴,二话不说就把他揍得满脸是伤。灌夫是颍川一带的豪杰,早年跟着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后来周亚夫被汉景帝逼死,灌夫就闲居在长安。他性格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尤其看不惯田蚡这种贪得无厌的小人。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支持窦婴,和田蚡对着干。
籍福看到魏其侯和武安侯之间关系紧张,就假装好意去劝解丞相,说:“魏其侯年纪大了,活不了多久,您何必跟他计较,不如等等看。”后来武安侯听说魏其侯和灌夫因为他不给田地的事非常生气,也发火道:“魏其侯的儿子曾经杀人,是我救了他。我对魏其侯一直言听计从,现在不过是要几块地,他居然舍不得?灌夫又凭什么插手?我以后再也不提要地的事了!”从此,武安侯对灌夫和魏其侯怀恨在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籍福没有将窦婴和灌夫的话如实转告田蚡,而是劝说道:“丞相,窦婴年事已高,您何必急于一时?再过几年他去世了,他的财产不都归您所有吗?何必与一个失势的老人计较,那样反而显得您不够宽宏大量。”田蚡觉得有道理,心想窦婴已是风烛残年,自己何必与他较真。然而不久后,他得知窦婴和灌夫如何羞辱籍福并辱骂自己,心中怒火中烧:“当初我帮魏其侯的儿子免于死刑,作为他的仆人,我尽心尽力服侍他,如今只是要几亩地,他竟如此吝啬!”既然他们不给面子,田蚡决定不再客气,于是派人监视灌夫和窦婴,寻找他们的过错。
元光四年春天,丞相向皇帝报告:“灌夫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害。请求查办。”皇帝回应:“这是丞相的职责,何必请示?”灌夫也掌握了丞相的一些秘密,包括他与淮南王之间的金钱往来和密谋。双方通过中间人调解,最终停止了争斗,事情得以平息。——《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元光四年春天,田蚡向汉武帝告状:“皇上,灌夫在颍川欺压百姓,作恶多端,请您批准我查办他!”汉武帝机智回应:“丞相,这是你的职责,何必向我请示?”灌夫得知后,立刻搜集田蚡的罪证,发现他收受淮南王刘安的贿赂,还说过大逆不道的话。灌夫拿着这些证据,托人转告田蚡,田蚡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原本田蚡只想给灌夫一点教训,但灌夫掌握了他的把柄,逼得田蚡不得不下狠手,打算除掉灌夫以绝后患。
夏天的时候,丞相娶了燕王的女儿做妻子。太后下了命令,让所有的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魏其侯经过灌夫家,想拉他一起去。
燕王的千金与丞相田蚡喜结连理,太后王娡下令,要求所有列侯和皇室成员前往道贺。窦婴,即魏其侯,邀请了灌夫一同前往。窦婴的意图是避免冲突升级,保持友好关系,因为他深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谢某说:“我因为喝酒误事,得罪了丞相,现在他又对我有意见。”魏其侯回应:“这事已经解决了。”然后硬拉着他一起去了。——《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犹豫道:"我几次喝醉后冒犯了田蚡,他一直对我怀恨在心,今天去赴宴恐怕不太合适。"窦婴拍了拍他的肩膀,劝道:"那些都是陈年旧事了,何必耿耿于怀?你只要保持低调,别惹事就行。"灌夫虽然点头应允,可一到宴会上就完全忘了窦婴的叮嘱,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
酒过三巡,武安侯起身敬酒,在座的人都恭敬地离席伏身回礼。随后,魏其侯举杯祝酒,只有他的老朋友们起身还礼,其他人只是稍微欠身示意。——《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到了田蚡家里,田蚡给大伙儿敬酒,大家都客客气气地回应。没过多久,窦婴也来敬酒,可不少人连座位都不愿离开,更别提回敬了,明显没把窦婴当回事。窦婴只好苦笑一下,心里明白,自己失势了,没人再给面子,世态炎凉罢了。
灌夫心里不爽,起身给大家倒酒。轮到武安时,武安只是稍微抬了抬身子,说:“我这杯就不喝满了吧。”灌夫一听就火了,表面上还笑着,话里却带着刺:“将军您身份尊贵,这酒可得喝干净!”但武安还是没给他面子,就是不肯喝。
灌夫性格耿直,心里不爽,起身向田蚡敬酒。田蚡推辞道:“我实在喝不下了!”灌夫一听就火了,直接怼回去:“丞相您身份尊贵,这点酒都不肯喝,是不是看不起我?”田蚡依然不买账,冷嘲热讽道:“你灌夫算什么人物?不过是个乡野莽夫,也敢在丞相府上放肆!”灌夫气得差点当场发飙,幸好窦婴赶紧把他拉到一边,劝道:“别冲动,和气最重要!”
窦婴向程不识举杯示意,但程不识正与他人交谈,并未回应。这一举动激怒了灌夫,他立刻呵斥道:“你程不识算哪根葱?魏其侯给你敬酒,你居然视而不见!”话还没说完,灌夫竟直接将杯中酒泼向程不识的脸。程不识虽然恼怒,但碍于这是在丞相田蚡的府邸,不便发作,只得忍气吞声。
田蚡终于按捺不住,下令将灌夫立即逮捕入狱。窦婴试图劝解:“丞相,灌夫这人就是酒后失态,说话没分寸,您别跟他计较!”然而,田蚡对此置若罔闻,执意将灌夫判处死刑。
魏其侯窦婴感到非常羞愧,他花钱请人帮忙,但没人能解决。武安侯田蚡的手下四处打探消息,灌氏家族的人都躲了起来。窦婴被关押后,无法揭发田蚡的秘密。窦婴决心全力救灌夫,他的妻子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又和太后家族作对,怎么能救他?”窦婴回答:“这个侯位是我自己得来的,我自己放弃它,也没什么遗憾。我绝不会让灌夫一个人去死,而我独自活着!”——《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窦婴觉得灌夫被田蚡针对是因为自己,所以花光了家产,想找人调解,但田蚡根本不买账。灌夫手里本来有能告发田蚡的把柄,可他被抓后,这些证据也派不上用场了。窦婴决定亲自去找汉武帝,想办法救灌夫。他妻子劝他:“灌夫得罪的是丞相,而丞相背后有太后撑腰,你凭什么能救得了他?”
窦婴表示,灌夫之所以与田蚡发生冲突,完全是因为自己的缘故。现在灌夫面临死刑,如果他不伸出援手,自己也无法独自苟活。汉武帝表面上接受了窦婴的解释,但随后安排了一场公开辩论,让窦婴和田蚡在次日当众对质。
在朝廷上,韩安国采取了中立态度,试图调和矛盾。多数大臣也选择沉默,不愿触怒田蚡。这种局面使得窦婴的处境愈发艰难,几乎无人敢公开支持他。整个朝堂的氛围对窦婴极为不利,他的政治地位岌岌可危。
在汉景帝时期,魏其侯曾接到一份特殊的诏书,内容大致是:“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灵活处理,直接向皇帝汇报。”后来,当灌夫被逮捕并面临灭族之罪时,这份诏书的相关内容再次被提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意外的是,窦婴亮出了汉景帝临终前给他的密旨,他之所以如此自信,完全是因为这份诏书成了他的护身符。
奏章呈上后,查阅尚书档案,发现先帝并未留下遗诏。唯一的一份诏书保存在魏其家中,由他的家丞加盖封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皇帝的正式命令通常会有官方记录保存,但这次只有窦婴个人持有的一份,这显然不够正式。为了确认,皇宫方面要求大行查阅存档,结果发现官方档案里根本没有这份诏书的记录。唯一的一份是在魏其侯窦婴的家中,由他的家丞负责保管。
于是弹劾魏其侯假传先帝遗诏,按律应当处以死刑。
窦婴所持的尚方宝剑,意外成为他叛国罪的关键证据,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窦婴始终困惑,汉景帝临终时亲手交给他的那份诏书,为何会没有副本?在窦婴生命即将终结之际,汉武帝刘彻亲自前往监狱探视,向他揭示了真相,解开了他心中的所有疑问。
窦婴指着自己的手掌,急切地对汉武帝说:“这肯定是田蚡干的,不,应该是她!”他在右手掌上写了个“王”字,暗示王太后。汉武帝摇了摇头,冷静地回应:“你猜错了,你说的那个地方没人动过,但诏书确实不见了。”窦婴顿时恍然大悟,汉武帝接着说道:“表叔,你手里有这样一份诏书,任何皇帝都不会让你继续留在朝中。”
窦婴终于意识到,汉景帝刘启当初给他的诏书并非什么护身符,而是用来彻底清除窦氏家族的致命武器。他感叹道:“先帝的忧虑实在多余,陛下根本不需要他人的保护,没人能动摇他的地位,我无话可说了!”刘启对他说:“表叔,我会为窦氏保留一脉香火,安心走吧。”次日,窦婴被处死,窦氏家族随之覆灭。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