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同门内战,上演差价闹剧,双车战略行不通了?
中国象棋中的“双车错”杀招,讲究双车交替制敌,形成无解攻势。汽车行业的“双车战略”亦是如此——南北大众、南北丰田、广本与东本等合资品牌,凭借同一平台推出差异化车型,以“双车夹击”覆盖细分市场,实现1+1>2的销量神话。
然而,当汽车产业加速转向电动化,这一经典战术却频频遭遇反噬。2025年4月,广汽本田P7与东风本田S7这对“同门兄弟”的定价闹剧,便将“双车战略”的失效暴露无遗。
定价悬疑剧的台前幕后*
不得不说,广汽本田P7与东风本田S7这场“兄弟阋墙”的戏码,比电视剧更跌宕起伏。
东风本田S7于3月6日率先上市,售价25.99万-30.99万元,主打“本田首款纯电旗舰SUV”的标签。然而仅隔一月,广汽本田P7以19.99万-24.99万元的价格杀入市场,直接将S7的定价逻辑击穿。两者轴距、三电系统完全一致,仅在外观细节和配置上略有差异,价差却高达6万元。社交平台上,东本车主晒出购车发票自嘲:“早买一个月,血亏一辆飞度!”
业内人士透露,广本P7的低价源于产能升级后的成本优势,叠加新能源市场的惨烈竞争,意图以“价格屠夫”姿态抢占份额。反观东本,仍沿用燃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策略,被自家兄弟“掀桌”后,最终在压力下被迫“高价试水”,可以说,S7的定价暴露了传统车企对电动化市场的误判。
紧急降价,于事无补
面对舆论海啸,东本连夜祭出“补差价”方案,S7售价从25.99万- 30.99万元调整为19.99万- 24.99万元,与广本P7持平。同时,全系赠送 23788元用车权益,包括智驾辅助系统升级包、5年免费OTA和无限流量。并给出保价承诺,已购车用户可补差价、补礼遇,试图安抚老车主。看起来,东本是迷途知返、亡羊补牢,但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一操作却反而加剧了市场疑虑。
其中消费者疑问直指问题核心:“一个月降价6万,品质与配置是否缩水?”是与不是都对东风本田极其不利。甚至有网友猜测这是本田的“双簧戏”,即先以S7虚高试水,再以P7低价收割。
车叔认为,网友的猜测与疑虑不无道理,而更致命的是,消费者已开始用“参数放大镜”审视产品。S7上市起售24.99万元,上市一个月自降6万,即使是这样,S7与P7也是有的赚。要知道,两车没空悬、没CCD、没终身质保、没800V平台、没激光雷达、没8155芯片、车身用料也没什么亮点,对比极氪007、小鹏G9等竞品,性价比劣势尽显。这也难怪,车友们会喊出等等党永不为奴的口号!
双车战略走不通了?
显而易见,本田引以为傲的"双车战略"已在新能源时代遭遇的反噬,过去在燃油车市场,南北本田,南北大众,南北丰田通过差异化定位收割细分市场的打法屡试不爽。但当电动化抹平技术差异,同质化车型的定价就变成了走钢丝游戏。
从市场方面来看,本田的闹剧也是反映出传统车企“双车战略”在电动化时代的三大困境。困境一,技术同质化抹杀差异化。燃油车时代,南北本田可通过设计风格区隔市场。但电动化时代,三电系统高度趋同,仅靠外观微调难以打动消费者。困境二,用户心智转变。新能源消费者更关注续航、智驾、充电效率等硬指标,品牌忠诚度被参数化需求取代。困境三,价格战成唯一武器。当产品力趋同,终端价格成为唯一变量。广本P6的“价格屠刀”虽短期提振销量,却引发品牌内耗,损害长期溢价能力,但不降价又不现实,毕竟库存压力摆在这里。
那么在新能源时代当中,该如何玩转“双车战略”呢?或许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比亚迪的玩法。比亚迪的王朝网与海洋网通过设计语言、用户画像的鲜明区隔,在统一技术平台下实现差异化竞争,给到了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当然,目前国内品牌中敢这么玩,且有能力这么玩双车战略的,也只有比亚迪了。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本田的6万元差价闹剧,说白了还是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那个的一次阵痛小爆发。双车战略并非原罪,但需适配新时代的生存法则,技术领先才是根基,差异化需穿透用户心智,同时合资车企也需摒弃燃油车时代的溢价思维,直面新势力“成本定价”逻辑。目前,新能源市场已经进入到淘汰赛阶段,若本田们仍困于“双车内耗”,恐将沦为新能源浪潮下的旁观者。这场定价闹剧,既是警示,亦是启示,唯有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矛,以差异化为盾,方能在新时代的棋局中,走出真正的“双车妙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