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400架军机大规模轰炸印度,巴基斯坦凌晨时分主动出击

兰青评历史 2天前 阅读数 0 #历史

5月10日凌晨,南亚上空划过一道道炽热的火光。300多架攻击无人机如同密布的蜂群,悄然飞临印度纵深腹地,进行了一场毫不留情的“定点清除”。

当新德里的市民还在睡梦中,巴基斯坦的无人机群像迁徙的金属候鸟般掠过边境线,给印度北部和西部的36个军事目标送去了"午夜快递"。巴军的这次夜袭目的何在?又给印度带去了多少损失?

朱砂点燃火药桶:印度空袭引发骤变

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悍然出动,突袭克什米尔地区,印度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打击“恐怖主义基础设施”。

可这一出手,不偏不倚,直接捅了马蜂窝。这可不是小打小闹的边境摩擦,据称,这是自1971年那场大战以来,印度首次对巴基斯坦的核心城市进行纵深打击,平民伤亡的报道更是让局势雪上加霜。

新德里或许想的是一记快拳,打完收工,再警告对方莫要轻举妄动,颇有几分以色列中东战术的影子。哪曾想,这一下不仅没镇住对手,反而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本就波涛汹涌的湖面。巴基斯坦的回应,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

巴基斯坦的反应迅速而果决,除了5月7日当日空军升空嬴敌成功击落六架印度军机外,5月9日晚至10日凌晨,代号为“BUNYAN UN MARSOOS”的大规模反击行动拉开帷幕。300至400架攻击无人机同时升空,目标明确,火力精准,几乎无差错地命中印度境内多个纵深目标。

这场突如其来的无人机大战,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写了南亚冲突的剧本。以往人们想象中的现代化战争,是导弹互射、重装甲集群突进、王牌飞行员在万米高空一决雌雄。

现在,巴基斯坦用铺天盖地的无人机集群告诉世界:战争,还可以这么打!这些无人机并非乌合之众,它们在电子干扰的掩护下,据称成功突破了印度耗费巨资引进、号称铜墙铁壁的S-400防空系统。

其结果是灾难性的。印度多个空军基地、雷达站和重要的后勤枢纽遭到精确打击,火光冲天。二十多个民用机场被迫紧急关闭,数百个航班受影响,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更令人心惊的是,有无人机甚至突破层层防线,飞抵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上空。这种兵临城下的心理威慑,远比单纯的军事损失更为巨大,它直接动摇了印度民众的安全感。

核阴影下的焦灼

巴基斯坦方面随后抛出的一个重磅消息,更是让局势火上浇油:这次雷霆反击,可能已导致印度北部大约70%的电网陷入瘫痪!如果这一消息属实,其连锁反应不堪设想。在高度依赖电力的现代社会,大面积停电意味着工厂停摆、城市瘫痪、通讯中断,甚至连军事指挥和武器系统的运作都会大打折扣。

消息一出,印度股市应声暴跌超过8%,经济压力骤然升级。尽管印度官方并未立即证实电网大规模瘫痪的说法,但查谟市连续两日停电和由此引发的混乱场面,似乎又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巴方的战果。

面对巴基斯坦出乎意料的无人机攻势,印度自然不会束手就擒。印度国防部宣称“击退”了袭击,并表示动用了包括S-400、“巴拉克-8”和“阿卡什”在内的多型防空系统,同时发射导弹反击,摧毁了巴方的一部雷达。

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则紧急与美、英等国沟通,试图将印度的“朱砂行动”描绘成“慎重且克制的”反恐行动,并强调印度“无意加剧局势”,但也放出狠话:若巴方继续升级,印度“做好了坚决反击的准备”。

这话里话外,既有稳定局势的意图,但在己方空防遭受重创、国土被无人机深入渗透的背景下,也透着几分底气不足。

天上的无人机在厮杀,地面的炮火也没闲着。巴基斯坦陆军动用了中国造的SH-15车载榴弹炮和“法塔赫-1”多管火箭炮,对印军前沿阵地进行火力覆盖。

印度则发射了“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反击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努尔汗空军基地,新华社记者在当地都听到了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这一轮导弹对攻,或许也进一步刺激了巴基斯坦后续更大规模的无人机反击。

低成本的幽灵

这场冲突的代价是沉重的。截至5月9日的初步统计,双方至少有48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甚至一座位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清真寺在交火中被误袭,一名儿童不幸遇难。无人机战争,虽然理论上可以减少己方操作人员的伤亡,但对平民安全的威胁却丝毫未减,甚至因其攻击的突然性和隐蔽性而更难防范。

印度方面,27个机场关闭两天所造成的经济和物流损失难以估量,还为此紧急动员了5万名预备役军人,局势一度十分紧张。

毕竟,印巴这两个老对手,都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克什米尔的百年恩怨,地区水资源的争夺,再加上如今这种全新的“无人机战争”模式,让整个南亚次大陆如同坐在一个随时可能被引爆的火药桶上。

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的表态异常强硬:“若印度持续侵略,巴方将动用一切必要手段捍卫国家主权。”而印度国防部则坚持将自己的空袭行动定性为针对“恐怖基础设施”,试图淡化军事上的挫败感。

这种各执一词的局面,以及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在向盟友强调“保留升级权利”的同时又承诺“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矛盾姿态,都让外界对局势的未来走向充满了深深的忧虑。

这场发生在2025年的南亚冲突,或许将在军事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它甚至可能被定义为“第一次无人机战争”。它不仅仅展示了巴基斯坦在无人机技术研发和创新战术运用上的惊人进步,也无情地揭示了印度等传统军事强国在应对此类新型非对称威胁时,其现有防空体系存在的巨大短板。

更重要的是,它给全世界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们敲响了警钟,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边境摩擦,它是一场战略博弈,是一场意志与技术的较量,更是两国未来走向的分水岭。

而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轻启战端,都可能演变为无法收场的灾难。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来说,现在,是时候停下脚步,好好思考一个问题: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信息来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兰青评历史

兰青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