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山寨逼疯的德国老字号,找到了中国救星
十级大风,吹不灭中产的户外梦。
前几天,北京一组20人的登山小队顶着狂风都要去爬山,结果成功被请走喝茶。
就算成功上山,山顶上的大风也能分分钟让身上的始祖鸟真的“飞起来”。
人们越狂热,户外领域就有多吸金。
不过,就在户外领域狂欢的同时,一位户外圈的老炮,却在悄悄卖身求救。
前几天,在中国耕耘将近20年的户外老牌狼爪(Jack Wolfskin)以2.9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卖身。
买家不是别人,正是运动圈的“买买买狂魔”安踏集团。
相信有不少消费者,都曾在自己老家的购物中心里见过这个显眼的黄色狼爪Logo。
巅峰期的狼爪,曾在中国各地开店700多家,不少消费者都是在商场接触狼爪之后才入坑户外运动的。
如果没有安踏的收购新闻,想必很多人都会把这个户外老炮慢慢淡忘。
对安踏来说,继始祖鸟、迪桑特和萨洛蒙等品牌后,狼爪的加入刚好能补齐安踏在500~1500元左右的户外品牌空白。
而对于“过气明星”狼爪来说,安踏也是自己可以重回巅峰的一次最好机会。
只不过,这场看似“狼才女貌”的收购,却远远不会像想象中那样轻松。
德国“直男诱捕器”
惨遭山寨围剿
直男最爱的狼爪,如今已经有40多岁了。
它诞生在多山多树林的欧洲腹地德国,为了能拿捏当地热爱爬山远足的老炮,狼爪可没少下功夫。
和所有的户外品牌一样,狼爪也有自己看家的面料:Texapore防水透气膜。
当年冲锋衣领域还不是很卷,狼爪很快用自家独有的面料+户外远足的品牌定位,成功立下“专业大众户外”的人设,在欧洲立足。
2006年,狼爪开始筹备走出欧洲,走向世界。
除了找机会进军美国市场外,狼爪还非常大胆地瞄准了中国市场。
尽管户外运动仍然小众,但2007年可谓中国的“户外运动元年”,除了狼爪外,冲锋衣代表北面,以及始祖鸟等品牌,都在同一年进入中国。
相比于专注攀岩和极寒环境的始祖鸟、主攻滑雪和登山领域的北面,狼爪明显更休闲、更全面。
狼爪涉猎的户外运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滑雪、攀岩还是徒步、露营,基本有对应的产品。
在广告语方面,狼爪的Slogan“专业装备,无需负重”也把重点放在了产品的轻量化,而非硬核功能方面。
开店时,狼爪也学习了主流运动品牌的打法:广撒网,多敛鱼。
靠着代理模式,狼爪很快就把店面开遍了全国各地,在2015年时,狼爪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设了700多家专柜和门店。
要知道,时尚品牌匡威直到2021年才开出700家门店。
广撒网的好处,就是能够迅速在专业品牌看不上的角落迅速打出声量。
靠一款经典的“三合一”外套,狼爪很快就成为不少人的户外启蒙。
但狼爪成也广撒网,败也广撒网。
随着电商兴起,狼爪开通了自己的直营电商店铺。
不过由于销售网络铺的过于广泛,狼爪的中国代理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很难管理。
很快,消费者就发现,狼爪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线下专柜和网上旗舰店都有不同的定价,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怨种。
树大招风的狼爪也是国产山寨品牌的重灾区。
随便在一家商场的打折促销区,都能看见各种胡乱拼写的Jack Wolfskin。
为了整治山寨和杂乱的代理,狼爪在2015年后干脆回收了代理权,砍掉了不少杂乱的代理商门店,把门店数控制在了500家左右。
但即品牌已经很小心了,但假装狼爪的“狠瓜”,如今依旧遍地开花。
狼爪的颓势远远不限于中国市场,在美国等地,狼爪也卖不过北面和哥伦比亚等竞品。
到了2024年,狼爪干脆退出了美国、俄罗斯等市场,把销售重心放在中国和欧洲。
安踏收购时,狼爪的市场估值为2.9亿美元。
相较于2018年狼爪易主时美国Callaway集团开出的4.18亿美元,相当于品牌价值缩水了60%左右。
安踏的收购,对郁郁不得志的狼爪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但想让这个“德国硬汉”重新振作,安踏需要开出什么药方?
左右为难的狼爪,迎来“白衣骑士”
不少人看来,狼爪已经“虎落平阳”。
山寨泛滥、竞品崛起,让这个曾经开店700家的户外老炮,如今只能在奥莱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收购了顽疾缠身的狼爪,却让安踏的股价应声上涨了2.82%,说明狼爪和安踏的“天作之合”,还是很被市场看好的。
原因很简单,狼爪最欠缺的解药,正是安踏最擅长开的药方。
首先,安踏能帮狼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塑品牌形象。
比起有科考、极限运动等硬核出身的加拿大鹅、始祖鸟等品牌,狼爪虽然不缺乏核心技术,但从诞生起,就主打一个“什么运动都能上”。
但由于技能树过于宽泛,再加上高层的频繁变动,狼爪的定位一直也在摇摆不定。
比如,在2018年被Callaway集团收购后,狼爪一度把重心转移至高尔夫球领域,和过去的硬核户外风格格不入。
想要在如今的市场重新立足,狼爪需要一个“看家本事”。
而提炼品牌亮点,正是安踏最擅长的。
比如,安踏接手的韩国品牌可隆,此前也被称为“韩国始祖鸟”,产品同样又多又泛,没有突出标签。
在安踏手里,可隆却剑走偏锋地打出了自己的独特标签:都市休闲+户外。
虽然经常被调侃为“年轻人的第一件体制内战袍”,但很快用自己的独特定位打开了市场,也和“同门师兄弟”们打出了差异化。
而狼爪身上,可有太多值得安踏发挥的点了。
不管是德国出身,硬核户外科技,抑或者中国户外的启蒙品牌等等标签,都能成为安踏手中的一副好牌。
此外,狼爪在营销方面,也需要找安踏补补课。
在营销方面,狼爪的做法和品牌形象一样“直男”:投放最直观的广告,找最“意料之内”的代言。
2012年前后,狼爪在各大电视台投放了多组广告,想必不少人也是通过这个广告入坑的。
狼爪的广告虽然拍得够帅,但甚至连一个朗朗上口的中文译名和口号都没有。
“Jack Wolfskin”的英文名过于拗口,“专业装备,无需负重”的Slogan也过于硬核,大部分人看完之后只记住了“帅”,却连品牌名都记不住。
到了互联网时代,狼爪也在找代言人方面十分保守。
在2023、2024年,狼爪找来张震岳和莫文蔚作为品牌代言。
这两位代言人虽然情怀满满,但是在年轻人群体中却缺乏知名度。
品牌在选择代言人方面,不但要契合品牌,最重要的还是得超出预期。
比如在去年,长期被认为是“穷鬼羽绒服”的鸭鸭,就斥巨资找来了王一博作为代言,为自己提升了不少品牌形象。
而形象一直很硬核的迪桑特,也找到了“颜值常青树”吴彦祖,把自己打造成了年轻直男的“梦中情服”。
在营销嗅觉方面,狼爪还得多多取取经。
当顽疾缠身的病人,遇到刚好对症的医生,一桩看似“瞌睡来个枕头”的交易,似乎早就自带了成功光环。
但是狼爪的顽疾,即便对“名医”安踏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
安踏的一手妙棋,要小心两处暗伤
安踏收购狼爪,几乎是在打明牌。
如今的安踏,已经靠着始祖鸟、萨洛蒙和迪桑特等品牌,包圆了中国的高端户外场景。
而在500~1500元这个更加大众的价位区间,安踏还缺乏一个能和北面、哥伦比亚、探路者等中外品牌正面对抗的猛将。
在中国市场扎根近20年的狼爪,似乎就是安踏的“命中注定”。
这二者过于契合,以至于不少消费者似乎都能预见到“安踏化”的狼爪会是什么模样。
不过对于安踏来说,明牌打法看似简单,但难度可不小。
在狼爪“安踏化”之后,面对的第一大难题就是:认知同质化。
其实,对于安踏系的品牌来说,同质化已经是摆在明面上的难题了。
就拿“户外三剑客”始祖鸟、可隆、迪桑特来说,这三者在路人消费者看来,确实有点难以区分。
比如可隆和迪桑特,虽然一个主打滑雪硬核,一个主打休闲露营,但在消费者看来,二者画风接近、产品类似,区别似乎并不大。
而即将加入安踏大家庭的狼爪,就和安踏的多个品牌有产品上的重合。
虽然狼爪的定位是大众专业户外,但狼爪的旗舰产品,也和可隆、迪桑特的入门产品产生功能和价位上的重叠。
其实,有不少消费者都在担心“安踏化”的狼爪,会不会紧随可隆和迪桑特的脚步,成为下一个“中产品牌”,成为普通人“高攀”不起的品牌。
但对于安踏来说,一个新的“中产品牌”不但不会让狼爪重现辉煌,还有可能进一步分走迪桑特和可隆的蛋糕。
所以说,想要让狼爪躲过内卷,不如提前对狼爪“修枝剪叶”,让大众牌打得更明确、更直接。
其次,狼爪在中国发展20多年,积攒下来不少口碑危机。
近些年安踏捧红的品牌,不管是始祖鸟还是可隆、迪桑特,其实过去都在中国存在感并不高。
安踏对他们的改造,与其说是“本土化修改”,不如说是“重造一个新品牌”。
但是“从零打造”新品牌的难度,其实要比“扭转大众印象”要简单不少的。
狼爪在国内发展20多年,虽然影响了不少消费者,但本身口碑却是一言难尽。
在不少“冲锋衣避雷指南”中,狼爪都位列其中。
倒不是因为狼爪的产品力又多么差劲,而是在中国混乱发展多年,被混乱的价格和满地的山寨产品中伤的消费者,其实不在少数。
安踏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提升狼爪的品牌调性,而是尽可能地让狼爪的品牌形象重新清朗起来。
在如今的市场,比起好产品,一个好的标签可能更容易成就一个品牌。
但再巧的标签,也需要过硬产品作为底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