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霸主到年入1400亿,诺基亚如何“躺赢”市场?
十几年前,如果你随便走进一家手机店,你一定能看到诺基亚的身影,那一次次显示的赫赫销量记录,一度让诺基亚成为了手机界无可争议的霸主。
如今它虽然早已退出手机市场,却在另一个领域“躺赢”了,年收入高达1400亿。
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让我们一探究竟。
诺基亚的传奇兴衰史1980年代的某个春天,一个挤满了得意笑容和庆祝欢呼的发布会现场,诺基亚发布了它的第一部移动电话。
那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手机这个东西从此开始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光是诺基亚3210一款机器,就卖出了1.6亿台;而2003年推出的诺基亚1100,更是创下了2.5亿台的销量神话。
市场的钟总是滴答地走。
2007年,苹果的第一代iPhone就像暴风雨一般袭来,无实体键盘、全触屏的设计,让全球的消费者眼前一亮。
紧随其后的三星和小米等厂商,以价廉、时尚和高科技的形象迅速接收了市场。
而此时的诺基亚一身重甲,行动迟缓,未能及时迎上这股大潮,它的智能手机战略一开始就落入了下风。
诺基亚也曾拼尽全力自救,与微软合作推出了Windows Phone。
iOS和安卓系统已经在消费者心中扎根,诺基亚和微软的这步棋未能翻盘。
更让人唏嘘的是,2013年,诺基亚最终决定将它引以为豪的手机业务卖给微软。
在那一刻,那个在手机市场呼风唤雨的诺基亚,似乎黯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重生之路:专利费成新金矿诺基亚并未完全退出舞台。
那些认为诺基亚已经消失在历史中的人,也许会为它活下来的方式感到惊讶。
诺基亚并没有将希望寄托于仅凭情怀和复古的功能机销售上。
相反,它在电信专利领域潜心耕耘,积累了丰富的专利成果。
诺基亚拥有大约2万个专利家族,其中超过7000项是5G标准必要专利。
无论是华为、三星还是苹果,都绕不开诺基亚的专利授权,这笔专利费成了诺基亚稳稳进账的金矿。
2024年,诺基亚的技术部门赚取了3.56亿欧元的营业利润,利润率达76.9%,这还只是开始。
预计到2026年,这个部门的营业利润将超过11亿欧元。
战略调整:退出红海,深耕电信1990年代中期,诺基亚近乎破产。
当时的高层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了木材、造纸、橡胶等所有传统产业,只保留了电子部门。
这果断的割舍让诺基亚迎来了手机的黄金时期。
类似的战略调整在2012年再次上演。
这一次,诺基亚决定放弃数字地图等边缘业务,将重心重新放回电信设备。
2013年,诺基亚收购了诺基亚西门子通信(NSN);2016年,诺基亚豪掷156亿欧元买下阿尔卡特-朗讯;2024年,它又提出以23亿美元收购英飞朗。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巩固了诺基亚在电信设备上的地位,还让它在5G技术布局上走在了前列。
手机市场是红海,而电信设备则是诺基亚深耕的舒适区。
借助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专利壁垒,诺基亚再次转危为安,找到了新的生活出口。
未来展望:专利高墙的背后诺基亚筑起的专利高墙,成为了无形的金矿。
每部5G手机,诺基亚都能拿到大约3欧元的专利费。
这笔钱可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到的。
早在2009年,诺基亚就曾因专利问题状告苹果,最终获得了4.2亿欧元的赔偿;2014年,诺基亚通过法律手段也让三星每年支付上亿欧元。
最近,诺基亚又对OPPO动刀,结果OPPO在德国市场的销售被禁。
面对这样的结果,有人称诺基亚为“专利流氓”,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专利策略为诺基亚带来了稳定而巨大的收入来源。
在电信设备和通信技术的深耕和创新,才是诺基亚真正赢得市场的底气。
到此我们看到,诺基亚早已不仅是那个一度占据市场霸主地位的手机巨头,它凭借丰富的电信技术积累和固守专利收入,成为了一个“躺赢”的巨头。
转型后的诺基亚或许不是市面上最耀眼的星,但它却以低调稳定的方式,确保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在商业世界中,一时的辉煌或许能够吸引眼球,但真正考验企业生命力的,却是迎接变化和调整战略的智慧。
诺基亚,用它的进退有度、张弛有道,给了我们一个现实的答案。
结尾:可以这样总结诺基亚的故事:在至暗时刻,诺基亚选择了积淀与转型,用积蓄的技术与专利来创造新辉煌。
它没有沉迷于曾经的荣光,而是勇敢地转变方向,继续在电信领域深耕。
这种智慧和坚韧,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挑战时的宝贵启示。
未来还没有终点,每一次衰退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重生的契机。
而诺基亚用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沉下心来,深耕细作,再高的“高墙”也是可以跨越的。
希望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启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