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宴请毛主席,夫人李德全事后感慨:毛先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漫步史书 1周前 (04-14) 阅读数 23 #历史

1948年4月30日,新华社播发了中国共产党为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当时,远在美国的冯玉祥听闻消息,兴奋异常,立刻公开响应号召,打算回国参加政协会议,不久之后,中央电示上海局以及中央分局,邀请29位民主人士北上洽谈新政协召开事宜,冯玉祥位列第二。

不过很遗憾的是,冯玉祥在回国途中,途经苏联时不幸罹难。未能亲身赴会,实在可惜。

毛主席、朱老总联名致电民革以及冯夫人李德全,并邀请李德全参加新政协。

据说毛主席也曾为冯玉祥将军两次题写挽联,此后未有人在享受过如此殊荣。

冯玉祥过去与我党合作,是伴随着矛盾和冲突的。

第一次合作是在大革命时期。

冯玉祥在与我党在合作初期,双方尚能因为同一个目标而和睦共处,但随着相处日深,各种理念不合的问题日益凸显。

一方面,冯玉祥所处的身份地位,是他对我党行为不满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方面,我党当时刚创建不久,政治上还显得不够成熟。

那时冯玉祥正为武器装备军饷苦恼,而远在南京、上海的蒋介石则是财大气粗,是冯主要追随的对象。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冯玉祥积极追随蒋介石“清党”,按照冯将军本人的话来讲就是:

“谁的力量大,我们就和谁合作。”

冯玉祥在“清党”期间,尚留有余地,即对所部中的共产党员“礼送出境”,但很快随着我党在西北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冯玉祥为了维护他在豫、甘、陕三省的统治权,拿起了屠刀。

第二次合作是在1933年察哈尔抗战时期。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部土崩瓦解,为了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冯玉祥转而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冯玉祥在与我党合作的初衷,主要是看中了当时我党已经走出了“大革命失败”的阴霾,从当年只有百余人的一个小党,发展成为坐拥数万大军,占地数省的庞大实力,冯玉祥想通过我党谋求与苏联联系,并获得支持。而我党也有意要借助冯玉祥的影响在华北发展武装力量,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加之当时长城抗战爆发,双方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的展开。

冯玉祥至此终于又有了一支自己掌握的军队。

不过,也比较遗憾,那时冯玉祥与我党的合作,双方都有各自的目的和想法,并且对彼此也始终建立在不信任的基础上,加上蒋介石的瓦解与破坏,终于导致了后来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失败。

冯玉祥此后完全丧失了军事力量,他与我党之间也未再进行实质上的合作。

有意思的是,正是因为两次合作都不是很成功,我党对冯玉祥的评价也不是很高,诸如“倒戈将军”这样偏负面的称呼,时至今日依然存在。

真正改变冯玉祥风评的是其坚持抗战乃至抗战胜利后所坚持的民主建国思想。

1945年12月,冯玉祥在抗战胜利后四个月发表了《建国问答二〇四问》,集中阐述了他民主建国的思想,诸如:在政治上人民应有自由,即“发表的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免于恐惧”。经济上“应该实行计划经济”。

也正因为冯玉祥主张,所以他对毛主席亲身赴重庆谈判的壮举十分钦佩。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乘飞机从延安飞抵重庆,冯玉祥因事不能去机场迎接,还特意派夫人李德全专程到机场欢迎。

值得一提的是,冯玉祥虽然未亲自到机场迎接,但毛主席、周恩来、王若飞等不顾劳累,当天就往冯玉祥公馆拜访,冯玉祥十分动容,立刻起身迎接,宾主之间其乐融融。

8月30日,冯玉祥携女冯颖达,去毛主席的临时住处(重庆桂园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公馆)回拜,但当时毛主席、周恩来不在住处,冯玉祥甚为遗憾。

当时,毛主席、周恩来等人在住处留下了给宾客的名片,被冯玉祥获得后视为珍宝收藏。

中苏友好协会为毛主席召开欢迎大会时,冯玉祥更是亲自出席,并在会上发表讲话:

“今天这个大会,正如孙总理(孙中山)所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时又显示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的信心。”

“我们在这个激动人心,欢欣鼓舞的时刻,一定要加强团结,提高警惕,严防有人从中破坏。”

宴会期间,毛主席时不时的与冯玉祥攀谈,相处非常融洽。

当天晚上,冯玉祥陪同毛主席、周恩来等到国民党元老吴铁城家中赴宴,席间众人畅聊,还聊起了当年大革命时期国共携手合作的情形。

宴会结束后,毛主席乘车返回,不料天黑路滑,车子陷在路旁的沟中,冯玉祥见状,当即命令随从推车,见一时半刻推不出后,立马上前拉住毛主席的手,让毛主席同他乘一辆车。

直至当晚11时,冯玉祥一直把毛主席护送到了桂园门口,这才又驱车返回自己的住处康庄。

即便回到家后已经是深夜,但冯玉祥仍然十分兴奋,想到高兴处,特吟诗一首:

“今天真快乐,今天真欢欣。楼上楼下人满座,“干杯”、“干杯”不断声……”

几天后,冯玉祥在家中设宴,欢迎毛主席到重庆,并吩咐上清寺康庄冯委员办事处人员,要写好请帖,派人给桂园送过去。

考虑到毛主席是湖南人,冯玉祥还专门请来老家住处歇台子抗倭楼的厨子老张,丰盛一些,多弄几个湖南口味的才来给毛主席做菜,并且还点名要做湖南菜:

“明天有五六个客人来吃饭,叫老张搞好一些,多弄几个湖南口味的菜。”

1945年9月6日,在宴会当天一大早,冯玉祥就携夫人赶往康庄,并询问宴会准备的情况,当得康庄办事处按照他以往的惯例未准备烟酒后,还特别吩咐工作人员立即去置办。

这也破了冯玉祥以往惯例,不管宴会大小,从不准备烟酒。

当天下午4时许,在张治中的陪伴下,毛主席、周恩来来到康庄。

刚进门,张治中就看到了冯玉祥置办的烟酒,还惊讶了一声,过去他与冯玉祥相交,知道他的惯例:

“呵,有酒呀!焕公(冯玉祥)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哟。”

冯玉祥亲自迎接毛主席进门,一行人谈话后,随即邀请众人落座,毛主席看见冯玉祥邀他上座,还迟疑了一阵,还是冯玉祥一语,打消了毛主席顾虑:

“你们远道而来,当然应该首座。”

冯玉祥十分钦佩毛主席的弥天大勇,为国家和平计,不顾危险,不辞辛劳亲自来重庆谈判,还为毛主席亲自倒酒,并将第一杯酒敬毛主席。

毛主席谦虚一笑,挡住了冯玉祥的敬酒,并端起酒杯向在座的所有人致意:

“还是让我们大家同饮吧。”

据说冯玉祥将军一生从不抽烟饮酒,所以他宴会从不准备烟酒,当时敬酒的时候,冯玉祥杯中其实空无一物,他自己并不会喝酒。

张治中看见以后,还揶揄冯玉祥:

“焕公,你杯中无物,是不是要我们敬你一杯?”

哪知道冯玉祥慨然一笑,随即吩咐众人给他倒上酒,并倒了慢慢一杯,与众人一饮而尽。

整个宴席沉浸在一片友好的氛围中。

冯玉祥此次宴客,出席的宾客中多是多年相交的好友,加上大家彼此主张一致,所以更不同意以往待客宴席,大家畅所欲言,从过去大革命时期的经历一直聊到即将建立的新中国。

当时,整个宴会期间陪侍者,也多数都是冯玉祥身边亲近的高级副官以及参谋,无形之中也使得这次宴会更显得不同。

冯玉祥将军不少身边亲近的人就连陪侍也无法,但为了能一睹毛主席真容,都争先恐后的从门缝里看。

在送毛主席出门后,冯玉祥将军夫人李德全曾感慨的表示:

“你看毛先生精神多么好,举止言谈多么谦虚可敬,特别是两只大眼睛,囧囧有神,透出了坚定、刚毅、自信,对前途充满了乐观主义的信心,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啊。”

在国民党当局统治中心的重庆,冯玉祥宴请毛主席一事也成为当天新闻上的头版头条,被报纸上刊载,但因为有冯玉祥的保护,所有试图想探听此次宴会谈话的人也只能无奈宣布失败。

事后国民党当局特务还专门造谣,这反而使得冯玉祥将军心里更加坚定“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心思。

也是经历过重庆一行后,毛主席深为冯玉祥的坦诚相待动容,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8年9月1日,冯玉祥不幸罹难后,毛主席十分震惊,在发去唁电的同时,还特意邀请冯夫人李德全出席新政协会议。

1949年9月1日,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其纪念大会在北平隆重举行,毛主席亲笔题词,周恩来更是出席纪念大会,并在会上致悼词:

“冯玉祥先生从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新民主主义中国。冯先生生前进行反蒋,尤其是在美国最后一次与美帝国主义进行了正面的斗争。……,冯先生坚决的拒绝了美帝国主义对他的引诱,毅然离美准备回到中国解放区,接受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不幸中途遇难,实值得大家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决定将冯玉祥骨灰安葬在泰山脚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漫步史书

漫步史书

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