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对美国与胡塞的协议表示不满
红海停火协议,墨迹尚未干透,一场足以改写地缘格局的暗战,已悄然打响。当美国宣称“胡塞武装投降”之时话音未落,也门导弹便划破红海的夜空,精准地命中了以色列的商船。这种“协议即攻击”的魔幻现实,撕开了中东权力重组的序幕,更使美英“特殊关系”的裂痕在镁光灯之下,无所遁形。
这场始于航运安全的博弈,本质是对于全球百分之十二的贸易命脉的控制权展开的争夺。
自2024年1月,美英发动“繁荣卫士”行动之后,近百次空袭,虽暂时压制了胡塞武装的袭击频率,却未能阻止其技术的迭代——潜射无人机,蜂群与高超音速导弹的组合战术,已将美军单艘航母的防御成本,推升至2.3亿美元次。
当马士基警告,2025年航运业的盈亏取决于红海航道是否能够重启之时,美国突然转向停火的背后,是页岩油企业通过借道加拿大来出口欧洲的一种隐秘布局。
英国的沉默比任何表态都更具深意。
这个曾主导,苏伊士运河长达百年之久的古老帝国,如今其85%的能源运输,依然依靠红海航道。
当美国默许胡塞保留对以进行攻击的权利之时,伦敦金融城的那些保险巨头们,却陷入了一种两难的境地:继续为以色列关联的船只提供承保服务,将会面临200%的保费上涨;而若选择放弃,就意味着每年会损失12亿英镑的市场份额。
更微妙的是,英国国防部,悄悄地将“钻石”号驱逐舰的部署坐标进行了调整,从曼德海峡,轻轻地北移至亚丁湾——这一动作,乍一看只是在战术层面上的,实际上却是对美国中东政策转向的一种默默的抗议。
以色列的焦虑正在演变为战略危机。
当胡塞武装宣称「停火不包含以色列」时特拉维夫的防空系统已连续37天处于饱和运行状态。
更致命的是,美国协议中对巴以问题的「模糊化」表述让以色列军工复合体损失了价值18亿美元的F-35升级订单。
这种信任危机在4月28日达到顶点:当胡塞导弹掠过埃拉特港时,以军罕见未启动「铁穹」拦截不是不能,而是要向华盛顿传递「被抛弃」的强烈信号。
伊朗的破局之手正在暗处发力。
通过阿曼中转的「法塔赫7」微型潜艇生产线,正以每月20艘的速度向胡塞武装输送不对称战力。
更值得深思的是,伊朗原子能组织忽然宣布重新启动纳坦兹离心机。这一时机的选定,正好与美国的协议构成战略抗衡,——在红海局势逐步趋于缓和之际,波斯湾的核阴云却再一次,笼罩在整个中东地区。
沙特的摇摆展现出另一种景象:吉赞经济城的智能防空系统,已接入了北斗导航;而NEOM未来城的陆桥计划,正绕过红海去连接伊朗铁路网。
这场博弈的涟漪正在重塑全球秩序。
当欧盟“盾牌”行动的护卫舰在红海巡航之时,布鲁塞尔的那些智库们,却在讨论是否将护航的范围拓展至波斯湾。
更具象征意味的是,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以“人道主义援助”这样的名义进驻了厄立特里亚,其电子战系统已然能够覆盖曼德海峡的南翼部分。
而英国财政大臣那句“不与中国接触是愚蠢行为”的表态恰似投向美英同盟的一枚深水炸弹——当伦敦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百分之30的沙特原油进口时,“特殊关系”的底色已悄悄地发生了变化。
停火协议,不过是权力重组的中场休息罢了。当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工厂在也门山区加速地运转着,当美英舰艇在红海的巡航路线上出现了肉眼可见的温差之时,当沙特的石油美元开始流向上海原油期货之际,一个旧秩序崩塌、新势力崛起的时代,正呼啸着而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将在曼德海峡的浪涛之中,写下21世纪地缘政治的崭新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