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珠:金石刀笔间的学者型艺术家
从象山港畔走出的张明珠,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在方寸之间构建了一座贯通古今的艺术桥梁。这位西泠印社的中坚力量,既非囿于书斋的学究,亦非追逐时风的匠人,而是将历史学养的深邃、诗词文心的灵动与金石篆刻的刚健熔铸一炉,成就了独具文人气象的篆刻美学。
他的艺术之路始于1982年代大学图书馆的一本《怎样刻印章》,却在吴让之的圆转篆风与王福庵的严谨《说文》启蒙中,触摸到传统篆刻的经脉。杭州逸仙艺校的锤炼、西泠印社篆刻组的淬火、中国美院名师体系的滋养,使其完成了从金石爱好者到艺术家的蜕变。尤以祝遂之朴厚苍茫的印风为转折点,张明珠逐渐跳脱流派窠臼,在章法上追求“平中见奇”的当代演绎,刀法中融汇冲切之法的节奏张力,使每方印作既如古玺般浑穆,又似现代抽象艺术般充满构成趣味。
观其作品,可见学者型艺术家的独特气质:篆法扎根《说文》却不受缚于文字考据,常以诗词意境重构空间布局;刀痕既保留秦汉凿印的斑驳质感,又透露出行草书写的流动性。这种“以诗入印”的创作观,让他的印章超越了技艺层面,成为承载文化记忆与个性抒发的精神符码。正如其师余正所言,张明珠的成就在于将“博古通今”的学术积淀,转化为“赤诚之心”的艺术表达,在当代篆刻语境中续写着浙派文人篆刻的生命力。(「艺周刊」艺评组)
张明珠,男,1963年7月生,浙江省象山县西周镇人。1985年7月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1990年结业于中国美院中国画系。篆刻师从西泠印社吴振华、余正先生,书法师从石峰先生,理论师从孙慰祖先生。并受中国美院刘江、章祖安、陈振濂、祝遂之等先生指导。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派篆刻研究院研究员。
张德和诗印
张德和,男,1955生,浙江象山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亚太地区竹工艺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中国根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根雕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竹工艺专委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生活美学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工匠、宁波市文史馆馆员,宁波市首批十大文化名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象山竹根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张和德
梦游云天
抬头欲问天
天阙几时开
我欲乘风去
逍遥走一回
万般皆可忘
难忘笔和杯
醉卧浮云榻
梦中归去来
其他作品
飞鸟相与还
衡门之下
静寄东轩
虚室有余闲
天人革命
只愿无事常相见
蓝田日暖玉生烟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且陶陶乐尽天真
耕云种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