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负系于三分!绿军的典型败仗!会是逆袭吗?
5月6日,NBA季后赛进入半决赛。
东部半决赛的第一场,凯尔特人在主场以105-108被尼克斯逆转。一场原本已经握在手里的胜利,最终还是被溜走。
一场开局20分的领先优势,最终打到加时赛3分惜败。回看比赛内容,这场比赛落败的实在是太熟悉了,这就是典型的凯尔特人的输球方式。
回看本场比赛,开场时间没多久,内线波尔津吉斯仅仅13分钟后就伤退离场。突如其来的变数直接打乱了绿军原本的轮换布阵。本该是凯尔特人在中距离位置以及拉开进攻空间的重要拼图,系列赛第一战就因病退出,属实有些意外。
但即便波尔津吉斯退赛,凯尔特人并没有立刻崩盘,他们在半场还是建立了高达20分的领先优势。至少从比赛走势来看,波神的意外伤退并没有对绿军起到致命作用。但他们还是出现了问题,源自于他们最具备特点的三分球。
参考最近几个赛季的凯尔特人,他们的进攻端有种近乎过度的坚持,无论当初比赛手感好坏,三分球依旧是照投不误。不管是此前的乌杜卡,还是现在的马祖拉,两位主教练的进攻哲学都是以三分优先,只要出现机会就投,甚至没有机会也会强投。
当然,这属于是现代篮球进攻潮流的主线,常规赛阶段的效果也相当出色。本赛季凯尔特人凭借高强度的三分投射斩获61胜,依旧是属于东部顶层球队行列。常规赛面对尼克斯更是打出四战四胜的全方面压制优势。
但是对于分秒必争的季后赛就不一样了。比赛节奏慢、进攻空间紧、攻防强度大,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还是盲目相信多投三分就能进的理念,就非常容易出问题了。
本场比赛就是如此,凯尔特人全场三分球60投15中,命中率只有可怜的25%。下半场和关键加时阶段更是37投10中的三分球。虽然投篮不断打铁,但他们依旧是固执地在外线拔三分。
而让人更疑惑的是,凯尔特人其实上半场的进攻打得非常聪明,不断利用双探花执行点名战术,频繁攻击尼克斯防守较弱的短板球员,上半场就拿下26分的禁区得分,比尼克斯多出了8分。但是到了下半场时刻,这种高效的打法突然消失了。
凯尔特人开始无限陷入三分循环中。面对尼克斯七人轮换,体力消耗巨大的短轮换阵容,他们原本只需要保持突破和合理投篮选择,就有机会杀死比赛。但偏偏选择了最容易出现意外的方式。
最终呈现出来的比赛结果就很明显了:全场比赛凯尔特人禁区得分34分,而下半场仅仅只有8分。反观尼克斯,不断靠着强硬防守和关键反击一点点蚕食比分,最终反超带走比赛。
而如果抛开比赛结果来看,凯尔特人在数据上其实占据相当大的优势的。
全场比赛绿军抢下19个进攻篮板,比尼克斯多出了整整7个;二次进攻得分也明显比尼克斯更高。罚球线上也净赢5分。出色轮转防守成功限制了对手替补得分,让尼克斯完全陷入靠主力苦撑的艰难局面。
但所有的优势,最终都被三分球这个最简单,却最致命的问题抹平。
塔图姆、布朗、怀特三人合计三分球41投仅仅10中。作为球队常规赛阶段的三分得分手,一个系列赛想赢球,三人全部处于冰封状态,想赢球基本就是空话了。当然,这仅仅是系列赛的开始,输掉第一场比赛也不至于完全致命,凯尔特人过去几个赛季就经常在系列赛初期莫名其妙的输掉比赛,他们似乎有慢热传统,但也具备后发制人的实力。
毕竟是分区第二的强队,要凯尔特人再出现一场60投15中的低迷三分比赛,还是比较困难的。至于塔图姆、布朗、怀特三人,后续只要能够有1-2人得到手感回暖,凯尔特人依旧是能够依靠三分火力撕裂任何防线的冠军球队。
至于尼克斯,本场比赛的轮换时间压缩的也是相当严重,全队首发五人除唐斯出战31分钟之外,其余四人完全压榨,布伦森43分钟,阿努诺比和哈特更是45分钟,布里奇斯甚至高达51分钟,几乎没有腾出任何替补轮换空间。
如此高压下,他们的季后赛强度能不能持续整个系列赛,依旧是一个巨大问号。
回看这次比赛,凯尔特人输球确实有些意外,主要还是在于他们过于相信自己的进攻选择。但恰恰是这个选择,是他们过去几年时间里一步步登顶联盟的关键。依靠着三分火力和空间体系,再加上错位点名战术,他们最终问鼎了冠军,这也是他们基本不会轻易放弃的东西。
除非到了被淘汰的边缘,否则凯尔特人自然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打法。这种信念有时候会很伤人,但更多时候也让他们变得很强了。输掉第一场比赛之后,接下来就看他们的三分球何时回暖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