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汉年为什么隐瞒与汪精卫的会面?跟饶漱石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客栈 6天前 阅读数 353 #历史

潘汉年之所以受到批判、开除党籍,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当年与汪精卫秘密会面,事后却没有向组织汇报。

潘汉年作为经验丰富的情报人员,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他当年为什么还要刻意隐瞒呢?

其实,这跟饶漱石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潘汉年与汪精卫当年的会面经过。

1943年4月,为了获取日伪军进攻新四军的情报,潘汉年去了上海,想要找李士群。

李士群是汪伪情报部门的负责人,这个人非常狡猾,深谙“狡兔三窟”的道理,就暗中与共产党、国民党都有联系,潘汉年就是共产党与李士群之间的联系人。

但是,潘汉年到了上海后,李士群的助手说,李士群不在上海,去了苏州,潘汉年只好也去了苏州。

但是,潘汉年到了苏州后,又被告知李士群去了南京,潘汉年只好又去了南京,这才见到了李士群。

其实,这就是李士群设的一个局,他知道,如果直接让潘汉年来南京见汪精卫,他是不会来的,就用这种步步为营的办法,把他引到了南京。

潘汉年对见不见汪精卫,其实也是有很大的顾虑的,因为汪精卫毕竟是举国唾骂的头号大汉奸,自己如果去跟他见面,很可能会被有些人利用,跳进黄河洗不清,但是,潘汉年出于职业的敏感性,又深知这次机会非常难得,如果能从汪精卫那里得到一些情报,比任何其他情报都更加重要,甚至可以改变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局势!

因此,潘汉年就答应了李士群,去跟汪精卫见面。

据潘汉年后来回忆,汪精卫在这次见面并没有说什么实际性的内容,只是说自己希望能跟共产党合作,蒋介石是独裁的,自己是民主的,共产党跟自己合作,对双方都有好处。

这就是潘汉年与汪精卫秘密见面的经过,至少在潘汉年看来,并没有什么不能说的内容。

但是,等潘汉年回到新四军根据地后,却隐瞒了这件事,是什么原因呢?

其中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潘汉年害怕饶漱石会整他。

早在1942年的黄花塘事件中,饶漱石要打击陈老总,罗列了陈老总的很多罪行,潘汉年深知陈老总的为人,就站在了陈老总的一边,自然就引起了饶漱石的敌视。

到了1943年,新四军根据地开始整风运动,很多跟陈老总有关系的人,都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在这种情况下,潘汉年自然要非常小心谨慎,千万不能让饶漱石抓到把柄。

像秘密会见汪精卫这样的事,就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自己说了出来,肯定会成为自己的“罪证”,就是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楚了。

于是,潘汉年就选择了隐瞒,没有对任何人说。

不过,汪精卫那边还是做了一些宣传,传到了饶漱石的耳朵里,就向中央汇报了这件事,请中央决定如何处理。

中央为了调查这件事,特地把潘汉年调去了延安,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他,问了他很多问题。

如果这时候潘汉年向毛主席坦白的话,是不会有什么很大的问题的,但是,潘汉年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还是没有说,对那些传言都矢口否认。

毛主席选择了相信他,还给饶漱石发去电报,说潘汉年没问题,那些传言都是汪伪和国民党的造谣,不要相信。

直到1955年,中央在解决高岗、饶漱石的问题时,号召大家要彻底交代自己的历史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潘汉年出于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就坦白交代了当年秘密会见汪精卫的事。

让他没想到的是,毛主席看到后,罕见震怒,在那份材料上批示道:“此人从此不能信用!”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愤怒,不是因为潘汉年与汪精卫秘密见面这件事,而是因为潘汉年在事后向组织进行了隐瞒,这是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

要知道,一名情报人员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组织忠诚,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私自隐瞒的情况,潘汉年这是犯了情报工作的“大忌”!中央有理由怀疑,他是不是还隐瞒了更多的东西?

于是,潘汉年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来又改成无期徒刑,并被永远开除党籍。

1977年4月14日,潘汉年在湖南一个农场里郁郁而终,终年71岁。

直到1982年8月23日,中央下发了为潘汉年平反的通知,为他恢复了名誉,骨灰也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参考资料:《潘汉年的情报生涯》《党史博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历史客栈

历史客栈

《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