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和为贵-胃癌中医治疗概述
一、胃癌概述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占恶性肿瘤死亡人 数的近1/4。其发病有明显地域差异,西北及东部沿海地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南方,好发于40-60岁人群,男女比例约为2:1。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特别高,已经位居世界首位。然而,相比邻国韩国和日本等,我国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要低很多,这是由于我国早期胃癌筛查工作没有做好。
早期发现的胃癌患者相对比较幸运,这是因为他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治疗方案。慢性胃病和不良生活习惯是诱发胃癌重要因素,胃癌的癌前病变包括幽门螺杆菌阳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诱发胃癌的高危行为包括长期熟夜、喜欢吃火锅、烧烤、腌制食品、烫食等。
普遍认为导致慢性病、和胃癌的主要因素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阳性在我国居民中的占比很高,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方式为人群中共用餐具等,由于中国人没有分餐制习惯,因此,幽门螺杆菌阳性人数已经超过50%。
北方幽门螺杆菌阳性人数多于南方,北方幽门螺杆菌阳性人数约为60%,南方约为40%。相比一般人,佛教群体幽门螺杆菌阳性比例更高,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已经超过90%,这主要由佛教集体生活和共餐制度导致。
二、症状表现
胃癌早期可能不痛不痒,但若身体发出以下“警报”,千万别大意:
1. 胃痛腹胀长期不好:吃药缓解不了,持续1个月以上。
2. 食欲“断崖式”下降:尤其讨厌吃肉,吃两口就饱。
3. 体重莫名减轻:没刻意减肥,1个月瘦了4-5公斤。
4. 恶心呕吐带血丝:吐出的东西像咖啡渣,或大便发黑(像柏油)。
5. 贫血、乏力:脸色苍白,爬个楼梯都气喘。
三、胃癌的中医治疗
中医可作为手术、放化疗的辅助手段:术后调理:补气养血(如八珍汤)促进恢复,降低复发风险。放化疗期间:减轻毒副反应(如用黄连解毒汤缓解手足综合征)。晚期姑息治疗:通过扶正中药(如黄芪、枸杞)延长生存期,改善恶病质。
1、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与辨证分型
中医治疗胃癌以“扶正祛邪”为核心,强调调整整体机能与抗癌结合,临床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症状进行辨证分型。
肝胃不和型:表现为胃胀痛、嗳气、情绪波动大,常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以疏肝和胃。
脾胃虚弱型:症见乏力、食欲不振,多用四君子汤或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 瘀毒内阻型:胃痛剧烈、舌质紫暗,常选膈下逐瘀汤活血化瘀。
气血双亏型:晚期恶病质、贫血,推荐八珍汤或当归补血汤补益气血。
2、主要治疗方法
(一)理气法
理气法可以改善气滞症状,平衡协调气机,逆转血瘀和痰凝,对胃癌的生成与发展具有抑制作用,临床上应用此法治疗后,能够缩小肿块体积,甚至使其消失,由此看来,调理气机在治疗胃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和价值,一般应用于肝胃不和型,早期以胃痛为主,患者通常受到情感刺激影响或饮食不合理导致横逆反胃、肝失疏泄,最终造成胃失和降,症状表现是心烦口苦、呃逆暖气、胸胁胃脘疼痛等。
(二)消坚散结法
想要有效控制胃癌,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必须想办法缩小或消除肿块,并且关注患者体质状况,强调应用时机和药物用量,配合使用其他疗法等,比较适合应用于痰湿结聚型;患者长时间无节制的食、痰湿内阻或者胃虚弱、无法运化水湿、水湿凝滞造成蕴结痰湿,结块成痰,产生胃癌,主要症状是食少腹胀、胃脘疼痛、恶心呕吐、胃脘包块痞硬。
(三)扶助正气法
正气指机体抵御病邪和自我修复的能力,恢复正气有利于控制、缩小或消除肿块。中医扶正治疗可以增强患者体质,减少发生不良反应,进而获得手术、化疗、放疗机会,保证顺利完成治疗工作;与此同时,对患者体质改善十分有利,能够加快恢复健康,增加存活时间。
(四)健脾益气,温肾壮阳法
此法适合应用于脾肾阳虚型,以胃癌晚期患者为主。患者因为长时间生病,损耗精血,元气不足造成脾肾虚弱、气血亏损,主要症状是胃脘疼痛、身心疲惫、形体瘦削等。
(五)中药内服经典方剂:如消积导滞汤(含煅瓦楞、丹参等)用于消积散结;旋复代赭汤加减缓解呕吐。 中成药:如华蟾素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可抑制肿瘤生长。 辅助化疗:中药可减轻化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恶心),常用黄芪、党参提升免疫力。 针灸:选取中脘、足三里等穴位缓解疼痛、改善胃肠功能。 艾灸与中药外敷:温灸神阙穴或外敷莪术、三七等活血药物,缓解局部症状。 推拿与气功:通过按摩腹部促进消化,气功调节气血以增强体质。 灌肠与热熨:针对肠转移或腹胀,用中药灌肠通腑泻热。
四、注意事项与食疗建议
1. 饮食调理:少食多餐,避免辛辣油腻;推荐鲫鱼汤、牛奶等易消化食物。
2. 心理调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肝气郁结加重病情。
3.定期随访: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需定期胃镜监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