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后,一对平民亲兄弟,针对日寇展开了一场惊天复仇计划

澹秋映亭 1周前 (04-14) 阅读数 9 #推荐

1937年12月13日,原本平静的南京,一切都变了。这一天,日本华中派遣军占领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展开了一场惨无人道、持续40余天的疯狂杀戮。

首先惨遭杀害的,是那些已经放下武器和被俘的中国士兵。日军将他们驱赶到25米高的城墙上,然后用刺刀挨个刺死并掉下去。接着,日军又对被困在城中,手无寸铁的无数普通百姓,分批进行了残忍的屠杀。日军对城内外进行挨家挨户的严密搜查,声称是抓捕已脱下军装的中国“便衣兵”。

事实上,日军根本就是在任意捕杀平民,许多青壮只因为手上有老茧,随即就惨遭毒手。大屠杀过后,南京城十室九空,近半数的南京居民为日寇所害。而在幸存的居民里,就有詹长炳和詹长麟两兄弟。他们祖籍安徽徽州,在明朝初年移居南京,历经数百年,成了地道的“老南京”。在亲眼目睹了日寇对自己家人的暴行,一颗复仇的种子深植在了他们的内心。

在这两兄弟中,弟弟詹长麟在15岁时,就离开家里,到国民政府警卫队当了一名小勤务兵。到了19岁,他又随军参加了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战役,在残酷的战火中,锻炼了胆魄和办事能力。因此,经历过战争之后,深知生命的可贵、战争的残酷,以及日本侵略者的可恨的他,成为了詹氏子弟中最有能力,以及最有决心复仇的人。

淞沪抗战后,孝顺的詹长麟由于母亲生病,申请退伍回家探视,但他回乡之后,就再没有归队,而是准备在南京黄泥岗的老家附近,找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一开始,他在家中靠搞纺织糊口,但生意不好,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日本总领事馆正好在招收仆役,并且月薪足足有8块银元,在那个年代,3块钱就足够买到100斤的洋面粉,因此这份工作对詹长麟来说,可谓是收入不菲。

不过,日本领事馆招人时还提出了四个条件:第一是外貌俊秀,衣着整洁,第二是手脚麻利、做事勤快,第三,不懂日语,以免泄露机密,第四必须是本地人,且有亲人住在南京。虽然这几条规矩看似严格,但詹长麟却正好符合,更巧的是,他父亲的一位茶友王老先生正好有门路。于是经他介绍,日本总领事亲自对詹长麟进行面试。最终,在经过一系列的审查后,詹长麟顺利成为了一名办公室仆从。

当过军人的他,做事勤劳肯干、认真细致,每天都积极打扫房间、端茶送水,因此很快就赢得了总领事馆上上下下的深厚信任。然而,看似巧合的背后,其实都另有玄机,那位介绍他去工作的王老先生,真实身份竟然是一名军统特工,这一切也是他们精心策划部署的结果。目标是打入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内部,以便于进行对日情报工作。因此,在詹长麟才开始工作没多久,一天晚上,突然有人约他在市中心的鼓楼饭店4号包间见面。

尽管詹长麟并不知道是什么人在约他,但他毕竟是上过战场的人,最终还是带着好奇和紧张的心情,在约定的时间内来到了鼓楼饭店。等小心翼翼地推开4号包间房门后,令他意外的是,包间里竟然只有一个人坐在那里喝茶。见他走进来后,那人不紧不慢的拿起茶壶,给他也到了一杯茶水。正当詹长麟打算开口时,那人却打住了他,开门见山地做起了自我介绍。原来,他就是暗中安排詹长麟到日本总领事馆工作的神秘人:国民政府警察厅外事组组长赵世瑞。

紧接着,不等詹长麟仔细消化才听到的内容,一件更令他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赵世瑞拿出一把手枪,向詹长麟表示,他只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选择成为情报员,回到日本总领事馆继续做仆役工作,同时军统也会每月给他10元的薪金;二是拿起桌子上的手枪自尽!陡然间面对生死选择,詹长麟在震惊之余,没有多加思考,立刻选择了前者。他之所以这么做,首先自然是家人需要赡养,不愿意就此自尽,但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为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报仇!

于是,从这一天起,那个原本在使馆内负责打杂的普通仆役,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名孤身犯险的地下英雄。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詹长麟悄悄开始做起了情报工作,在日本总领事馆的办公室打杂时,大量从日本寄来的信件都会由他过手。因此詹长麟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这些信件带回家拆开,然后把内容用明矾水抄写下来,这样等水干了以后,就什么都看不出来。等需要看时,只需将信纸打湿就能现形,至于原信件,他先用新的信封重新装好,然后再用牙骨做的假邮戳,盖在信封上,如此一来,就没人能发现这封信被私自拆开过。

等第二天去上班前,詹长麟就会将抄写下来的情报,教给母亲,托她前往附近关帝庙内,然后借拜神的机会,悄悄把情报藏进进关公像身后的小洞里,到时自然会有人来取。此外,为了更好地搜集情报,他的哥哥詹长炳也被安排进了日本总领事馆做仆役,兄弟二人并肩作战,一起与敌人周旋。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937年12月13日,日寇侵占了南京,并进行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

在此期间,詹氏兄弟目睹了日军犯下的种种暴行,更令人气愤的是,连他们自己家中的妇女,也惨遭日军侮辱。曾经尚未了结的国仇,和现在的家恨累积在一起,使得两兄弟怒火万丈,恨不得立即手刃了这些恶魔。但是双拳难敌四手,他们只能重回领事馆继续潜伏等待时机,等将来再为母亲和乡亲们报仇。

功夫不负有心人,1939年6月,一个复仇的绝佳机会出现了。从詹长麟抄写的一封日本外务省信件中,军统得知6月10日时,日本总领事堀公一即将举办一场大型酒宴,为外务省次长清水接风洗尘。不仅如此,酒宴还邀请了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的首脑,还有南京伪政权的骨干分子,是个一网打尽的绝好机会。于是经过一番紧张的研讨后,军统作出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日本总领事馆举办的酒宴上投毒!酒宴投毒是一个高招,因为参会人员都会在席间饮酒取乐,一旦其中大多数人中毒身亡,对日本侵略者以及日伪方面,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个艰巨任务,自然还是落在了詹长麟身上,因为他拥有采购酒水的便利条件,又不会引起日本人的怀疑,由他完成投毒,是最合适的人选。对此,他毫无异议,只是提出一个要求,希望在完成任务后,能够安全地撤离南京,但这并不是因为他怕死,而是他还年轻,还要继续杀敌。对于这个要求,上级毫不犹豫地答应了。6月9日,行动开始的前一天,为了准备宴会,日本总领事馆内已经开始忙碌起来,负责采购的詹长麟来到中华路三山街的老万全酒店,这里的酒水在整个南京城都是出了名的。走到店里后,他挑了四坛上好的绍兴老陈酒,然后托人运回领事馆,再挨个灌进酒瓶里,静静等待着明天的到来。

次日清晨,宴会即将举行,詹长麟也开始行动了。吃完早饭后,他像往常一样去上班,但前脚刚走,军统就派人将他的家属护送到江北农村隐藏。晚上6时,日本总领事馆的宴会如期开始,但出乎预料的是,日军的大批高级军官因故未能出席,只来了一小部分,不过南京伪政权的骨干基本都到齐了。

虽然事情进展得不完美,但投毒的计划还是要继续进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行动保证万无一失,詹长麟特地在宴会开始前,才开始投毒,他使用的这种剧毒白色粉末,被装在玻璃外壳中,据说是专门从美国弄来的,威力很大,但不会马上见效,以便他有足够的时间离开。不久后,宴会终于开始,领事花轮义敬首先致辞,接着高呼“天皇万岁!干杯!”顿时,在场人人都拿起酒杯,将毒酒一饮而尽。见目的已经达到,詹长麟没有继续逗留,借着肚子疼得由头快速离开领事馆。

刚一出门,他就脱掉领事馆的工作服,骑上事先准备好的自行车,与事先准备接应的哥哥会合后,立即骑车逃出南京城,直奔燕子矶江边。早就在这里等候多时的接头人,立刻立刻将他们送到江北和家人团聚,随后一起隐蔽起来。宴会开始十几分钟后,饮了毒酒的日寇汉奸开始有人发觉中毒,便大声喊道:“不好,酒里有毒药!”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总领事馆书记官宫下便一头栽倒、不省人事,接着另一名书记官船山也口吐白沫。

一瞬间,惊慌和恐惧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宴会厅。其余尚存清醒的人立刻逃离会场,但他们要么栽倒在会客室和走廊上,要么在厕所和厨房里止不住地呕吐。酒宴被迫停止,日本陆军军医在得到消息后也迅速赶来,但此时许多人中毒已深。所以即便百般抢救,最先毒发的宫下书记官还是在当晚暴毙,其余人则被送进医院治疗。

毒酒事件爆发后,日军恼羞成怒,迅速封锁全城,并抓捕所有和酒宴相关的人,不仅馆内的仆役惨遭严刑拷打,连老万全酒家的老板也因此受牵连。很快,日军就发现了消失的詹氏兄弟,但当他们赶去抓捕时,房子里早就空无一人。无奈之下,日军只能一边发布告示,对詹氏兄弟及其全家通缉抓捕,一边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进行拉网式的搜捕。随后,日军通过情报得知,詹氏一家可能到了上海,且即将去香港后,不惜代价地派遣特务在两地布下暗哨,结果却一无所获。

原来这些情报,不过是军统故意放出的烟雾弹,实际上,詹氏一家既没有去上海,也没有到香港,而是在军统的秘密安排下,先躲在南京长江以北的六合县乡下。等避过风头后,就被转移到浙江的一个偏僻农村,从此隐姓埋名,直到抗战胜利后,一家人才回到南京生活。此后,弟弟詹长麟离开了军统,上级奖励给他5万元,以及一只“忠勇杀敌”银盾,哥哥则继续留在那里效力。拿着这笔钱,詹长麟在南京城里开了一家旅馆、一家饭店和一家杂货店,从此安宁度日,等到退休后,他每月还能领到1000多元的退休金,整天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

只可惜,岁月不饶人,95岁那年,詹长麟无疾而终。一年之后,詹氏两兄弟被评为南京英雄模范人物,斯人已逝,但他们的光辉事迹,将永远被人铭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澹秋映亭

澹秋映亭

澹秋映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