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未享养老保险=劳动关系存在?三步破解认定困局
许多超过退休年龄的劳动者仍在工作岗位发光发热,但因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一旦发生事故或纠纷,常被单位以“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拒担责任。
本文通过真实案例与法律解析,厘清退休年龄与劳动关系的核心规则。
一、问题场景:超龄工作遇纠纷,劳动关系成争议焦点典型场景:
李阿姨62岁时被某物业公司聘用为保洁员,工作2年后因摔倒骨折。公司以“超过退休年龄”为由,拒绝支付医疗费用,并声称双方仅为“劳务关系”。
数据背景:
据某省人社厅统计,超龄劳动者工伤纠纷中,70%涉及劳动关系认定争议,平均处理周期超过6个月。
❗核心矛盾点:
劳动者认为:未领取养老金,应继续受《劳动法》保护;
用人单位主张:超过退休年龄即自动终止劳动关系;
司法困境:劳动关系认定直接影响工伤赔偿、社保补缴等权益。
二、法律分析:退休年龄≠劳动关系终止的充分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及司法解释,劳动关系认定需综合三要素:
⚖️关键规则:
规则一:达到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不必然构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
规则二:已享受养老保险的超龄人员,一律按劳务关系处理(《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7条);
规则三:超龄务工农民可单独认定工伤,无需以劳动关系为前提(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2010]行他字第10号答复)。
真实案例解析:
案件:王三叔62岁入职交通局养护公路,因工身故后被拒认劳动关系(案号:[2020]鲁民申1429号);
裁判要点:
超龄劳动者不符合劳动关系主体资格;
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不能反推劳动关系成立;
工伤认定与劳动关系认定可分离处理。
✅三、解决方案: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三步法第一步:确认实际用工性质
第二步:关键证据清单
工作凭证:工牌、考勤记录、工资转账记录(如支付平台截图);
管理证据:工作群聊天记录、奖惩通知、排班表;
第三方证明:同事证言、服务对象评价。
⚖️第三步:针对性法律救济
途径一:申请工伤认定(无需劳动关系证明);
途径二: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适用于劳务关系);
途径三:要求单位补缴社保(需证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
❓四、延伸问答问:超龄劳动者能否要求单位缴纳社保?
答:若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未缴社保,可要求补缴;但超龄后无法新增社保账户(依据《社会保险法》第58条)。
问:单位拒绝签订劳务协议有何风险?
答: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需承担双倍工资、经济补偿等责任(参考《劳动合同法》第82条)。
律师提示协议先行:超龄入职务必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法律关系性质;
证据意识:保留工资发放、工作安排等痕迹;
专业咨询:遭遇纠纷时,优先向劳动监察部门或法律援助机构求助。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