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老山战役中,幸存下来的黑豹突击队员,各自过得如何?

郝悠然啊 6天前 阅读数 0 #推荐

于西安英烈纪念园,一名中年男士以坚定洪亮之声呼唤着姓名,每当一个名字被念及,随即传来一声清脆响亮的应答“到!”,在纪念园内回荡不息。

那位中年男士逐一呼唤了三十一名军人的姓名,随后便得到了三十一次应答。

然而,在纪念碑前仅站立着五个人,他们排成一列,秩序井然地面对着纪念碑。

名叫郭继额的男子,是参加过老山战役黑豹突击队并幸存下来的老兵之一。每年,他们都会相约来到这里,探望昔日的战斗伙伴,并向他们分享如今祖国的强盛。

许多人都深感能在中国生活是一种莫大的福祉与荣幸。然而,这份国家安宁、人民安康的局面,实则源自无数先辈以生命和辛勤劳动为代价所铸就,这是我们必须铭记于心的历史事实。

【恩将仇报】

许多人或许认为战争离我们相当遥远,但事实上,近代史上就有一场持续了近十年的冲突,这便是老山战斗。老山战斗并非遥不可及的历史事件,它就发生在离我们并不远的过去。这场战斗旷日持久,前后绵延接近十年时间。当人们提及它时,指的就是那场著名的老山战役。

战斗活动主要集中在老山、者阴山和法考山脉一带。

这场冲突起源于越南,自1984年4月28日起爆发,并延续至1993年4月1日,最终落下帷幕。

老山地处中国云南省境内,其地形特征为北部陡峭而南部平缓,总共有27座山丘,大小不一。

山中草木繁密,遍布有害昆虫,常有雾气缭绕,行走几步便是深邃的山谷,且地势高低分明,昼夜之间温度差异显著。此山脉的延伸地带恰好与越南接壤。

为何两个国家会在如此严酷的自然条件下,投入长达十年的时间进行对抗?

两国边境地带通常会受到双方的高度重视,原因在于,若战争爆发,边境区域往往是首当其冲的攻击目标。

若边界地带矗立着一座高峰,那么它不仅能够成为发起攻势的有利位置,还能有效监视敌方的动态。

老山地理位置显著,立于其山坡之上,能轻易俯瞰双方边界二十多公里的区域。这意味着,一旦有任何行动意图,对方通过简单的观察与侦查,便能清晰掌握你的动向。

越南为何在和平时期选择发动冲突呢?

中国与越南历来相邻,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以来,两国关系迈入了新的阶段。

然而,越南的局势并未趋于平稳。1945年9月,法国向越南发起了军事进攻。尽管先前通过多次谈判,人们曾希望战争能够平息,但由于一些国家无视和平协议,战火再次被点燃,局势再度紧张。

1950年伊始,根据越南方面的请求,中国着手派遣军事力量前往支援。

1973年1月27日,随着越美双方在巴黎正式签署协定,越南战争宣告终结。在同年8月,中国所有的支援部队完成了撤离。

从1965年到1973年期间,中国总共派遣了超过32万人,通过海军、陆军和空军等多个渠道提供了全面的援助。同时,在军队的后勤保障体系构建上,也给予了重要的支持。

为何越南在统一后对中国态度转变,尽管中国在其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提供了大量人力、资金及物资支持?中国在越南抵抗外敌入侵期间,无私地贡献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财政援助以及物资补给。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当越南实现国家统一后,其对中国的态度却出现了显著的负面变化。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首先,越南在本土战争取得胜利后,变得自负且不顾昔日恩情,忽视了之前中苏两国的支持。其自信心急剧膨胀,认为自己已具备与美法等国抗衡的实力,并将自己定位为世界上的第三强国。

其次,越南内战结束后,美军在战场上遗弃了大量先进武器。越南方面将这些武器收集起来,进一步丰富了自身的武器库,认为自身武器装备水平已有所提升。

第三,越南误解了中国的善意,错误地认为中国对越南的大力援助是别有用心,企图借此机会扩张领土。

第四、中苏两国关系变得紧张,苏联频繁向越南传递暗示性信息。

第五,越南战争结束后,国家财政枯竭,迫切需求新的收入来源。

越南在缺乏充分自我认知的状态下,着手对中国边境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挑衅行为,进而升级至擅自闯入居民居住区,直接掠夺财产。

【老山战役】

越南低估了中国的军事能力,导致了一场冲突的发生。这场对越自卫反击行动自1979年2月17日启动,并在不到一个月后,即1979年3月16日迅速宣告结束。

中国历来无意侵犯他国领土,在确保本国国土安全与主权不受侵犯的基础上,击退入侵者后便适时撤军。

然而,越南却怀有他图,持续不断地侵犯边境,觊觎我们的老山地区,甚至强行占据边界线上的战略要点。为此,中国与越南之间爆发了一场持续十多年的边境冲突,这场冲突后来被称为老山战争。

在这持续十年的战争岁月里,众多士兵为守护国家疆土献出了宝贵生命,期间无数激烈战役频发,而尤为突出且悲壮的,便是那场被称为“一月七日战役”的战斗。

“1.7战役”是针对167山头的争夺战。167山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周边地形低陷,一侧山岭坡度和缓,另一侧则山势峻峭。

进入该区域后,占据制高点的防御位置能够使我们如虎添翼,对敌人实施有效的伏击与远程打击,让他们措手不及。正因如此,这个制高点在我们的战略部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进行阻击行动及突然袭击极为有利。

我们进行了数次反击行动,然而每次都因越军利用地形优势而失利,这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鉴于此,中国军方坚定了收复167高地的决心。

1986年末,位于老山前线的部队筹划成立一支突击小队。

在那个时期,为了守护国家的安全,众多年轻人纷纷主动报名加入军队。尽管众人都明白,一旦成为突击队的一员,就意味着可能面临生命的危险,然而军队中却没有一人表现出丝毫的畏惧与退缩。

兰州军区麾下的第47集团军,拟选拔31名战斗力突出的士兵,以担纲一项关键任务。然而,关于队长的人选问题,尚待确定。

正当领导层尚在权衡合适人选之际,郭继额开口了:“我作为队伍中年岁最长的一员,拥有深厚的战斗资历。作为连长,我理应率先垂范。此外,我家中尚有手足,即便我不幸捐躯,家人也能得到他们的照料。”

郭继额17岁时便参军入伍,于陆军学院求学期间,成绩出众。毕业后,他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职务,在部队指挥及人员调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也让他赢得了士兵们的广泛尊敬。

听闻郭继额的讲话后,全体士兵齐声响应:“我们支持郭连长!”

郭继额因此被任命为突击队的领队。

尽管郭继额展现出超乎年龄的稳重与才干,但当时他其实仅二十出头。战争与士兵的职责迫使他在二十岁便历练得如此成熟。

167高地长久以来被越军占据,该地布满了他们预先安置的地雷与设计的圈套,同时存在着多条战壕与防御工事。

所以,特别行动小组需经历严苛的训练,他们不仅要防范敌人的偷袭,还要战胜极端天气条件。经过艰苦的集中训练,1987年1月6日清晨,我军指挥中心正式发出行动命令。

行前准备时,每位成员均已完成遗言书写,他们已将生死看作身外之物。随行的摄影人员为他们捕捉了启程前的最后一张集体照片。

众人原本皆性格内敛,起初并无拍照之意,但念及这或许将成为留给彼此的终影,遂纷纷走至相机前,欲为家人留存一份回忆。此刻的老山异常宁静,静得连心跳声都清晰可闻。

1月6日清晨4点30分,按照既定安排,突击小队开始执行潜伏任务。正当所有行动稳步推进之际,167高地突然发生剧烈泥土迸溅,伴随而来的是持续的枪炮轰鸣。队员们立即提升了警觉,担忧已被敌方察觉。

他们紧贴地面,保持静止状态,等待了一段时间后,确认越军没有进一步的举动,随后继续小心翼翼地前进。

经过两小时的隐秘行进,特别行动小组成功抵达目标区域,此处距离越方主要防御阵地仅十米之遥。小组成员全部保持静默,静待指令下达,他们就这样在原地静止,俯卧长达25小时之久。

1月7日清晨6点50分,一名隐蔽在另一侧的年轻士兵不慎踢落了一块石头,石头坠入山谷的声响惊动了越方,随即遭到了炮火的突袭。不幸的是,其中一片弹片击中了队伍中的一名队员。由于尚未到达预定的攻击时刻,这名队员强忍剧痛,紧紧咬住牙关,即便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曾发出半点声响。

七点时分,突击队迎来了预定的进攻时刻,所有队员立刻从隐蔽位置跃出。他们出其不意的突袭以及毫不畏惧的勇猛冲锋,让越军顿时陷入混乱。很快,突击队便成功掌握了167高地的攻击位置。

控制位置的丧失促使越军恢复了警觉,他们随即展开了连续的反击行动,不断向167高地的主要攻击位置发起冲锋,反复进行。

【为了逝去的人努力活下去】

炮声轰鸣在老山山谷间回响,震耳欲聋,通讯兵在电台旁无法捕捉到任何声响。因此,郭继额只能依靠现场状况做出判断,并指导通讯兵采用旗语进行沟通。

此刻,他必须关注战场上士兵的伤亡状况,同时密切监视越军的行动以规划下一步策略。因此,郭继额未能察觉到一枚炸弹正向自己飞来。紧急关头,他的通讯兵迅速将郭继额推开,自己则迎上了那颗炸弹,用自己的身躯挡住了爆炸。

郭继被猛烈的爆炸冲击波震得失去了意识,当他恢复知觉时,注意到那些爆炸产生的碎片都落在了他身旁的一块石头上。若非他身为通讯兵,所处的位置稍有偏移,恐怕早已命丧当场。

他迅速摆脱悲伤,即刻重返指挥岗位,唯有赢得胜利,方能告慰牺牲的战士!

经过接近两小时的激烈交锋,突击队凭借顽强防守,成功抵挡了越军的多次反击。随着后续支援队伍的相继到达,我方最终完全控制了167高地。越军因此全面败退。

突击小队成功抵挡了越军的六次猛烈反击,造成越军方面185人死亡,199人受伤,并有2人被俘。

归来的突击队成员仅剩六人,行走在返程途中,沿途所见皆是阵亡的战友。他们因爆炸而肢体残破,部分遗体甚至裸露着内部器官,队员们不忍细视,整个行程中,眼眶始终饱含泪水。

随后,郭继额荣获了一等功勋,同时,那31位敢死队成员也均被授予了一等或二等功。他们所属的连队,则被冠以“英勇四连”的荣誉称号。

郭继额的家人,母亲与兄长,曾一度认为他已为国捐躯。但他们没有落泪,也无丝毫悔意,在他们心中,郭继额是为国家守卫的英雄。直至亲眼见到郭继额平安归来,母子与兄弟俩才紧紧相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战争终结之际,这些成员各自返回了各自的故乡,融入了平淡的日子。很难察觉,你周遭的人中或许就藏着昔日的国家楷模。这恰恰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并非只有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才是英雄。

这些真正的楷模默默无闻地生活着,代替逝去的人见证着国家的日益强盛。

截至2014年,依然健在的突击队成员包括杜延城、李国强、赵翔、马志勇、郭进前。

都彦辰、李国强、宋晖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工作。他们尝试过多种职业路径,如安全守卫、销售代表、公司职员,甚至自主创业。每个人都在为生计不懈奋斗。面对过往,有人询问他们是否对当初的决定感到遗憾。

是否对生活有过不满?常听人说,生存本身就是最大的恩赐,何谈抱怨之辞。

马志国转型成为商人后,创立了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纪念馆,其运营基本达到收支平衡。他的初衷并非盈利,而是希望借此平台向更多人传达那段历史的故事。此外,他还自发资助一些有需要的退伍军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郭继额转型为公职人员,持续致力于服务民众,贡献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庆典上,郭继额作为荣获全国优待荣誉的代表,受邀出席了这一历史性盛会,亲自目睹了国家的壮大与蓬勃发展。

面对过生命的起点与终点,诸多事物显得微不足道。过往的那些经历,使得他们现今对和平生活的珍视远超以往。那些曾经历过的日子,让他们深刻体会到,现有的安宁是多么值得宝贵。生死之间的跨越,令他们对一切有了全新的看法,更加懂得珍惜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

每年,这些退伍军人都会相约聚集于西安烈士陵园,他们井然有序地列成一队,仿佛穿越时空与昔日的战友重逢。他们延续着旧日的传统,逐一呼唤着名字,这一过程与数十年前的情景如出一辙。每一次点名,都能得到31次坚定的应答,仿佛每一位战友都未曾离开。

郭继额等人会聚于纪念碑前,与过去的战斗伙伴分享当下的生活状况,谈论国家的发展进程。他们心中怀揣着期望,愿这繁荣的时代能符合他们曾经的憧憬。

因此,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他们都决心要坚强地继续生活,为了那些已经离开的人,他们要坚持活下去,亲眼见证祖国的日益强盛。

众人纷纷探讨战争的本质究竟为何。

战争的本质绝非颂扬战斗本身,亦非展现一国之强大,其核心在于提醒世人和平的珍贵与难得。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坚持和平理念的国家。

但我们不应且不能遗忘过去的战争,以及那些为战争献出青春乃至宝贵生命的先辈们。因此,我们必须铭记那段令人心痛的过往,铭记那些激昂的历史事件,并将这些故事传递给我们的后代,让一代又一代人知晓。

战争中,我们目睹了中国人民在危机时刻展现出的坚韧不拔与无私奉献,以及中国军人无条件服从命令、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这些特质深深根植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基因之中。

我们不寻求战争,也不主动发起战争,然而,若有人蓄意挑起争端,侵犯我国,中国人民决不会坐视不管,绝不会表现出丝毫退让。

因此,我们有必要铭记这些事迹与人物,以此为动力,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辉煌、昌盛的祖国。这将使更多的中国人感到荣耀与自豪,也让逝去的英烈能在今日中国的繁荣中得以慰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郝悠然啊

郝悠然啊

郝悠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