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彻底否决俄罗斯方案,中俄的能源命脉,必须抓在中国手里

阿平生活圈 3天前 阅读数 29 #社会

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谈判有新进展,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否决俄方哈萨克斯坦路线方案,并首次提出中俄边境直接连接的新计划。

此非仅管道路线之争,实为中方欲掌能源合作主导权。从拒第三国路线至主导定价,中方步步为营,俄罗斯或需重估管道走向。中俄博弈背后,另有深意。

中俄能源合作,特别是天然气管道项目,涉及经济及战略博弈。2014年,“西伯利亚力量1号”签订30年4000亿美元供气协议,标志着中俄能源关系实现重大飞跃。

俄远东至中国东北天然气管道稳定运行,年输气量大,为双方合作基石。随全球能源格局变,俄欲拓亚洲市场,中国求能源进口主动,“西伯利亚力量2号”谈判成焦点。

2019年,“西伯利亚力量1号”竣工后,中俄迅速规划2号管道,计划年输气500亿立方米,规模相当。谈判因路线、气价分歧受阻,俄望巩固出口,中重成本控制与供应链安全,细节少公开。

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能源出口受限,加速寻求亚洲市场。普京称管道参数已近一致,唯价格未决。天然气定价复杂,中俄皆知此管道为能源博弈关键。

中国于博弈中显露主导意图,以往管道谈判多由俄方提案,中方回应。近期,张汉晖大使在论坛否决俄方方案,提出新路线,表明中方欲主导合作方向,确保能源安全与进口成本稳定。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路线谈判艰难,自俄西伯利亚至中国东部,具体走向存分歧。俄方初提经蒙古或哈萨克斯坦两方案,中方评估后否决哈路线,首倡直连方案。此争议涉技术、经济、地缘战略考量。

蒙古国位于中俄间,地理位置利中转。2019年定过境方案,政府支持因收益。2022年总理预测2024年建成,但中俄谈判僵局,蒙古担忧,剔除计划。俄方折扣引蒙古,反应冷淡,谈判停滞。

哈萨克斯坦路线上,2022年后俄方提议借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哈方积极回应。但中方拒绝,因现有管道满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俄气加入需新建管道,成本高且影响能源平衡,外交工程复杂。

中方评估后否决哈方案,张汉晖大使称此路线不现实且成本高。中国天然气已通西气东输管道至东部,再建新管不划算。中方立场:选直接可控路线,而非昂贵新管。

中方提出新方案:管道由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直通中国满洲里,毗邻黑龙江,为中俄边境天然接口,施工易,且直连中国东北能源网,避开蒙古与哈萨克斯坦,中方主动重定义管道布局。

路线之争反映中方对能源安全的深思。过境第三国存地缘风险,如蒙古政策变动或中亚协调难题。直连路线确保主动权,供应链稳定,成本可控,以技术方案换取战略优势。

中方提议直连路线,为技术调整更是能源合作转向,后贝加尔斯克至满洲里线路全程中俄境内,避第三国干扰。此布局增强中方控制力,减少中间环节即减不确定性,直连路线在当前局势下更稳妥。

新路线经济考量显著,无需新建跨国管道,成本低于哈萨克斯坦方案,且省去过路费与谈判麻烦,管道短接中国现有网络,高效且符合多点布局、分散风险的能源进口规划。

价格问题是新路线实施的关键。中俄基于“西伯利亚力量1号”合作,熟悉国际天然气定价。张汉晖称可借鉴现有管道经验,双方望短期达平衡。俄需市场,中方有议价权,谈判或倾向中方。

中方此次主动表态,传递深层信号:以往管道谈判俄方主导,中方配合。现中方否决俄方方案,提出新路线,掌控谈判节奏。此转变显中国能源合作底气,俄市场受限,需中国买家,中方争取更有利条件。

直连路线提出后,蒙古因谈判僵局淡出管道项目,哈萨克斯坦虽积极但遭中方否决。若管道按中方设想实施,中俄能源合作将更直接双边,减少第三方国家影响。

谈判持续中,中方立场明确:能源合作需依自身节奏,直连路线为能源博弈关键一步,未来此能源命脉的走向,将主要由中方决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阿平生活圈

阿平生活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