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不到,已有3个亿万富豪传来死讯,有人曾让李嘉诚损失165亿

青史楼兰 1周前 (04-16) 阅读数 0 #国际

进入4月以来,网络上的热点新闻可谓接连不断。先是小米汽车爆燃,紧接着美国又大幅提高关税。

然而,比这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竟有三位亿万富豪相继离世。

其中有一位还是世界顶级富豪,曾让李嘉诚损失了大约 165 亿元!

那么,这三位离世的富豪分别是谁?

——【·李兆基·】——

李兆基是广东顺德人,从小就被做生意的父亲带在身边,这也极大的开阔了他的眼界。

20岁那年,李兆基到了香港闯荡,当时正值战时经济动荡,经历了多年战乱的他明白,没有什么比黄金更加保值了,于是便开始了倒腾外汇和黄金,他也因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有了资金,李兆基开始了五金和进出口贸易,这无疑让他的身家倍增。

后来李兆基又瞄上了香港的房地产,当时香港的房子大都是整栋出售,这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根本没能力购买房子。

于是他创造性的提出了“分层销售、分期付款方式”,让普通老百姓也能购买房子,很快他们建造的房子便销售一空。

之后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成立,李兆基主导项目开发与销售。有了前面的经验,新鸿基的成长速度更加的快,仅用9年的时间便完成了上市。

公司上市之后,李兆基决定自立门户,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自此,他正式开启了大规模投资房地产的征程。

他所开发的比华利山别墅、北京恒基中心等项目,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筑品质,都堪称行业标杆,为整个房地产行业树立了典范。

只不过李兆基的可不仅仅只是做房地产,集团业务包括能源、交通、零售等多个重要领域

2004年,75岁高龄的李兆基再次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他创立了兆基财经企业,并以500亿港元的本金投身股市。三年间通过精准操作将基金规模扩至1200亿港元,因此他也被称为“亚洲股神”。

同样姓李,李兆基和李嘉诚的缘分自然也是妙不可言,两个人相仿的年龄注定了会在商场上博弈。

其中在1993年,李兆基更是凭借着美丽华酒店的项目,让李嘉诚损失了约165亿。

当时美丽华酒店的掌门人去世,他的儿子杨秉正并无心经营酒店,于是就想着出售。

李嘉诚雄心壮志的想要拿下酒店,然后推倒重建。

可问题是杨秉正并不想让自己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就这么消失,于是便找上了李兆基,李兆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他会保留酒店的主体,因此成功拿下了项目,让李嘉诚受到了巨大的损失。

两个人可以说是斗了一辈子,当李兆基的恒基大厦盖了190米时,李嘉诚就通过重建和记大厦盖了205米,实现“风水压制”。

4月7号,李兆基的去世,无疑让很多人感叹,香港的超级富豪又少了一位。

——【·钢铁大王——郭从愿·】——

郭从愿是福建人,28岁那年,经人介绍,他来到了菲律宾成了钢铁厂的一名工人。因为干活认真负责,而且也舍得下功夫去钻研技术,所以厂长很器重他。

后来郭从愿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钢铁贸易公司。创业初期郭从愿就明白,如果只靠自己一个外国人,是很难在菲律宾把生意做大的,于是他便找到了当地人合作,在当地人的背书下,他逐步占领了钢材市场。

1997年,菲律宾的基建行业开始兴起时,其他人还处在摸索阶段,郭从愿的钢铁公司此时已经成了菲律宾最大的钢铁批发商之一。

事业有成后,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自1985年开始,他陆续捐出超过2000万元的资金,这些善款被投入到饮水工程、道路修缮以及学校建设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2025年3月29日,郭从愿和他的司机在布拉干省参加一场餐会后,不幸遭遇了绑架。

家属为了营救他们,先后三次支付了总计2.1亿比索(折合人民币约2700万元)的巨额赎金,但最终还是没能换回他们的生命。

4月9日,他们的遗体在一片草丛中被发现,面部被胶带紧紧缠绕,身上还留有明显的瘀伤,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生前可能遭受了残酷的折磨。

这起案件在菲律宾华人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警方也公开表示将全力以赴,尽快侦破此案,给受害者及其家属一个交代。

——【·梁希森·】——

梁希森出生在山东乐陵的一个农村,从小家里就十分贫困,这也让他10岁就不得不上街乞讨。

13岁时他到了铁匠铺当学徒,这段经历让他练就了一身看人脸色的本领。

改革开放后,看着身边做小生意的越来越多,梁希森用承包棉田赚来的3万元启动资金,在老家建起全村第一座面粉厂。

当有人模仿他开面粉厂的时候,他又陆续开了五金厂、棉纺厂、建筑装饰公司,这位只上过一年学的农民企业家,用自己独特的眼光领先了众人数倍。

1996年,梁希森带领建筑队进京承包玫瑰园别墅工程,却不料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停工。

面对7000万垫资可能血本无归的绝境,他做出大胆决定:申请项目破产重整,自筹资金参与竞拍。

1999年,当梁希森斥资3.98亿元收购玫瑰园项目时,同行都觉得他是一个“疯子”,毕竟,谁会用如此巨额资金去接手一片荒废的烂尾楼群。

然而,世事难料。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与收紧,别墅用地的供应日益稀缺,玫瑰园所在土地的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价格飙升数倍不止。

待到2000年,玫瑰园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开园时,梁希森的名字已赫然跃居胡润富豪榜第66位,其个人资产更是突破了20亿元大关。

2001年,因为带着女儿去吃薯条,结果却意外得知国内马铃薯居然要长期进口。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居然连土豆这种作物都要进口,这让梁希森十分不理解。

于是这位自称“高科技做不了”的农民企业家,却在随后20年里掀起一场“土豆革命”:从全球引进2400份种质资源,建成世界最大马铃薯种质库;联合育种专家攻克脱毒技术,培育出“希森3号”至“希森8号”系列品种,使单产提高30%;在内蒙古建设亚洲最大全粉生产线,将马铃薯加工成薯片、饮料甚至航天育种材料。2023年,其研发的马铃薯种子更是随神舟十六号遨游太空。

事业有成后,他也没有忘了家乡,2001年他斥资4200万元,将老家梁锥村夷为平地,代之以136套联排别墅。

村民以旧房换新居,腾出的宅基地变身养殖基地,乡亲们成为每月领工资的产业工人。这个被质疑“赔钱赚吆喝”的“梁锥新村”,不仅创造了“居住-产业”循环模式,更成为研究乡村振兴的样本。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农民企业家,却在四月的第一天就离开了人世。两天后的出殡仪式,挤满了来送他最后一程的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青史楼兰

青史楼兰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