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账单
我叫刘玉梅,今年六十五岁,是一个把半辈子都奉献给家庭的普通老人。此刻我站在利川市人民法院的原告席上,手指紧紧攥着那份起诉书,纸边已经被我的汗水浸湿。
"原告刘玉梅诉被告李雯、王强无因管理纠纷一案,现在开庭!"
法官的法槌落下,我抬头看向对面的被告席。我的女儿李雯穿着笔挺的西装,妆容精致,眼神却冷得像冰。她旁边是前女婿王强,西装革履,面无表情地翻着文件。十三年前,他们新婚燕尔时笑得那么甜蜜;十三年前,他们恳求我帮忙带孩子时那么诚恳。
"原告,请陈述你的诉讼请求。"法官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
我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戴上老花镜:"法官大人,我请求判令被告支付我代为抚养两个外孙女十三年的费用,共计三十九万元。"
法庭里顿时响起窃窃私语。我看见李雯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我从未见过的厌恶。
"妈!你疯了吗?"她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在法庭上跟我要带孙费?"
我的心脏一阵绞痛。十三年前的那个雨天,她也是这样叫我"妈",只不过那时是带着哭腔的恳求。
"雯雯,我和你爸身体都不好,去城里住不习惯......"
"妈!就帮帮我吧,我和王强都刚升职,请保姆不放心啊!孩子那么小......"
那时的我怎么忍心拒绝?老伴张建国劝我:"去吧,女儿需要你。"
这一去,就是十三年。
"原告,请详细说明你的诉求依据。"法官的声音再次响起。
我翻开那本厚厚的记账本,纸张已经泛黄,边角卷曲。这是我十三年来偷偷记下的"带孙账本"。
"2009年3月,大宝奶粉4罐,380元;尿不湿3包,210元......"
"2012年9月,大宝幼儿园学费,4800元;小宝预防针,320元......"
"2018年6月,两个孩子夏令营费用,6500元......"
我一笔一笔地念着,声音越来越哽咽。这些数字背后,是多少个不眠之夜?是多少次腰酸背痛还坚持接送孩子?是多少回自己省吃俭用却给外孙女买最好的?
"法官大人,这些都有票据为证。"我的律师递上一沓整理好的单据,"根据本地家政服务市场价格,照顾婴幼儿的月均费用约为2500元,十三年的劳务费合计39万元是合理诉求。"
王强的律师立刻站起来反驳:"法官大人,原告作为外祖母,照顾孙辈是基于亲情关系的自愿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我国法律并不支持亲属间劳务费用的追偿。"
"你放屁!"我猛地拍桌而起,多年的委屈如洪水决堤,"什么叫自愿?我六十五岁了!我有高血压、糖尿病!我本可以在老家安享晚年,是谁求我去带孩子的?"
法庭一片哗然。法官连敲法槌:"原告请控制情绪!"
我看见李雯脸色铁青,她拽了拽王强的袖子,小声说了什么。王强冷笑一声,那表情让我心如刀割。这个我曾经当作儿子的女婿,现在看我就像看一个讹诈的陌生人。
"法官大人,"李雯突然站起来,声音冰冷,"我母亲这些年确实帮忙带孩子,但我们从未强迫她。而且我们每月都给生活费,节假日也有红包。现在她突然索要巨额'带孙费',我认为这不合理。"
生活费?红包?我气得浑身发抖。是,他们确实给过钱——每月一千五,在物价飞涨的城里,连孩子的奶粉钱都不够!至于红包,每年春节两千块,就是她口中的"赡养"?
"被告李雯,"法官问道,"你们夫妻工作期间,孩子主要由谁照顾?"
李雯抿了抿嘴:"主要是我母亲,但我们请过保姆......"
"保姆换了七个!"我忍不住打断,"每个都干不满两个月!不是嫌孩子闹,就是嫌工资低!最后都是我一个人扛!"
我的律师轻轻按住我的手,递给我一杯水。水杯在我手中颤抖,溅出的水珠落在记账本上,晕开了2016年4月的那条记录:"大宝高烧39.5度,打车去医院,128元;急诊挂号,50元......"
那天深夜,大宝突发高烧,李雯和王强都在出差。我抱着滚烫的孩子在雨中等了半小时才打到车,自己的老寒腿疼了整整一周。而他们回来后,连一句"妈你辛苦了"都没说。
"法官大人,"王强开口了,语气平静得可怕,"我和李雯已经离婚,孩子抚养权归我。原告要索要'带孙费',也应该只针对李雯一个人。"
我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曾经口口声声叫我"妈"的男人,现在急着撇清关系?
"王强!"我声音嘶哑,"大宝三岁那年肺炎住院,是谁在医院守了七天七夜?你只来过两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
王强面不改色:"那是您自愿的。作为外婆,疼爱孙女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我的视线模糊了。是啊,在他们眼里,我的付出都是"人之常情",是理所应当的"亲情奉献"。可当我需要帮助时,这份"情"又在哪里?
三个月前,老伴张建国突发脑溢血,需要二十万手术费。我打电话给李雯,她却说:"妈,我刚买了学区房,手头紧。要不你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吧?"
老家的房子?那是我和老伴唯一的栖身之所啊!
"原告,"法官的声音将我拉回现实,"你提出诉讼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我擦掉眼泪,从包里取出医院的诊断书和费用清单:"我丈夫突发脑溢血,需要手术费二十万。我积蓄都花在孩子们身上了,走投无路才......"
"法官大人,"李雯突然打断我,"我认为我母亲这是道德绑架!用亲情要挟金钱!如果每个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都来要钱,社会不乱套了?"
道德绑架?我如遭雷击。十三年的含辛茹苦,换来的竟是这样的评价?
法庭辩论持续了两个小时。当法官宣布休庭时,我已经精疲力竭。走出法庭,李雯快步从我身边走过,连看都没看我一眼。
"妈。"她终于停下脚步,却没回头,"我真没想到你会这样。从小到大,你不是教育我要无私付出吗?"
我站在原地,浑身发冷。是啊,我教育她要无私,却没教她懂得感恩。
一周后,判决下来了。法院驳回了我的诉讼请求,认为"长辈对晚辈的日常照顾属于家庭成员间的互助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
我捧着判决书,泪水滴在"驳回"两个刺眼的黑体字上。法官在宣判后特意留下我:"刘阿姨,法律上您确实不占理,但情理上......"他叹了口气,递给我一张名片,"这是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他们可以帮您申请医疗救助。"
出乎意料的是,三天后,我收到一笔十万元的转账,附言只有三个字:"对不起。——王强"
我打电话问王强为什么,他说:"法官私下找我谈了。我不是给'带孙费',是借给您应急的。"
不管叫什么,这笔钱救了老伴的命。手术很成功,但医生说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昨天,李雯破天荒地来了医院,带了一篮水果。她站在病房门口,迟迟不进来。
"妈......"她终于开口,"大宝想你了,问你什么时候再去接她放学。"
我正给老伴擦手,闻言顿了顿,没抬头:"你告诉大宝,外婆老了,接不动了。"
"妈!"李雯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知道错了还不行吗?你就不能......"
"雯雯,"我打断她,慢慢直起酸痛的腰,"妈不要你的钱,妈只是想知道,那十三年在你心里,到底算什么?"
她沉默了,眼泪滴在大理石地面上。就像那本被我的泪水打湿的记账本,永远无法复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