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单挑德军一个师48小时的二战传奇战车KV-2,为何遭苏军嫌弃?
在东北方言中,常常用一种武器来形容一个人傻,很土。这个词就是“山炮”。
山炮原本为土匪的行话,当时土匪没有什么重武器,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些二手炮,多半质量欠佳;即便质量好,由于缺乏专业训练,炮手的水平也差,故打炮总是打不准。久而久之,他们就把这些炮统称为山炮。
国军缴获的日军41式山炮
榴弹炮
榴弹炮是一种身管较短,弹道比较弯曲,适合于打击隐蔽目标和地面目标的野战炮。山炮事实上是一种轻便的榴弹炮,主要用于山地作战,乃至一些常规重武器难以运载和通行的地方进行使用。山炮通常口径不大,轻便可以分解成几个部分由骡马或士兵进行携带。
比如我们国庆阅兵或者接待重要外宾用的“国之礼炮”。有很高的射击仰角,也是属于榴弹炮的一种。
口径即正义的152教神
在二战时期,1937年初,苏联佩特罗夫工厂(172号工厂)接到了一个特别的任务——改造老式的M1910/34型152毫米榴弹炮,而该工厂当年就完成了此项任务,新款火炮被命名为ML-20榴弹炮,由于在1937年完成,所以也被称为M1937型榴弹炮。
ML-20式榴弹炮,口径152毫米,射程17.4千米,初速655米/秒,战斗全重7270千克,其使用的高爆炮弹重达43.6千克,射速1分钟4发,全编组需要9个人操作。
ML-20式榴弹炮可以像加农炮一样进行平射,对方敌人阵地上坦克、装甲车,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又可像迫击炮那样进行曲射,杀伤敌人隐蔽目标。但是由于这种炮的重量太大,当时苏联人不得不改装专用的拖拉机来牵引。
斯大林 S-65 拖拉机与 ML-20 榴弹炮的组合
ML-20式榴弹炮可以使用多种弹药。包括高爆破片,穿甲弹,破甲弹,以及特殊弹药。
当时由于弹药过重,装单手的口粮都会额外多分一些。
配发的高爆弹重达43.56公斤、炮口初速为655米/秒的高爆弹的射程为17230米。爆炸后,70米X25米的范围都是杀伤区域。
把大象塞进冰箱!
ML-20榴弹炮的整备质量几乎快赶上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研制装备的一种轻型坦克T-26了。(T-26战斗全重才有10.5吨)
二战初期,苏联西北方面军指挥部却给KTZ设计局最优秀的设计师们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求他们以KV-1底盘为基础研发一款可以破坏阻挡苏军进攻芬兰“曼纳海姆防线”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堡垒用的战车。要求把上面铺垫了半天的这种口径152mm的榴弹炮装到KV-1底盘上。
被召集起来完成这个项目的设计师们绞劲脑汁,即便把ML-20榴弹炮拆到只剩炮管和炮门也是很难塞进KV-1那低矮的炮塔里。
KV-1
而由于当时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出现,设计师们已经有了对侧面投影面积的初步理解。(需要最大程度的降低炮塔高度)但是没办法军令如山,他们只有脑洞大开地为“巨炮”重新设计炮塔,1940年2月10日,进行了第一次测试。当时苏联的设计师们并不具备设计如此口径火炮炮塔的经验。开始他们仅仅是在榴弹炮的炮身两侧安装了两块挡板,这个挡板的作用是防尘以及破片和子弹。在第一次试射的时候这个挡板就被无情地撕裂了..... 而崇尚实用主义的苏联设计师,直接暴力魔改设计出一个新的结实耐用的新炮塔并命名为MT-1。
当时的炮塔设计图纸
两个星期后,一种新的试验车型设计完成了。152毫米重型炮终于被安装到了KV-1的底盘上,这种新战车,其炮塔前部装甲稍有倾斜,炮塔前部装甲厚度110毫米。侧方装甲和车体前部装甲一致,都是75毫米厚度。旋转一圈费时36秒。
由于这种巨大的炮塔,它的整体高度达到了3.9米,比KV1高出了整整1米。以至于在炮塔侧面专门设计焊接了便于成员攀爬的脚蹬和拉手。
新的炮塔连炮带塔重量是10.5吨之巨!相当于在KV-1的44吨底盘上又加了一个T-26....
1940年2月11日,3辆改造后的“怪兽”投入苏芬战争进行了试验,在曼纳海姆防线的苏姆玛地区首次投入实战。在芬军的博福斯37毫米战防炮的48发炮弹皆命中的情况下,仍不损其战斗能力。 而强大的152口径火炮平射,把芬兰的堡垒炸得七零八落,很多芬军是直接被震毙在堡垒内,由于以上的“优秀”战绩,新车被命名为KV-2并正式被军方接收了。战绩传出,苏军中给KV-2其了“无畏舰”的绰号。
从其所扮演的角色看,KV2是一种步兵支援武器。而且其所装备的榴弹炮,不太像是坦克火炮。但由于其炮塔仍具备360度旋转能力,所以仍被归类为坦克。这门火炮也就成为KV2最主要的特征。24倍径的152毫米火炮,仅身管重量就达到了1.36吨。在发射52千克重的穿甲弹时,1500米距离可以洞穿72毫米装甲。在发射40千克重的钢筋混凝土侵彻弹时,威力同样足够。一个熟练的6人车组每分钟可以发射2至3发炮弹。每辆车可载36发炮弹和2300发机枪子弹。
但是,为了追求巨大的火力和刀枪不入的防护,最终定型的KV-2也的确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由于车体一致,KV-2坦克继承了KV-1坦克在齿轮,传动系统及乘员舱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再加上“生命不能承受其重”的那那一坨“大脑袋”,其总重量剧增到58吨,而传动装置则仍然采用未经改进的373千瓦V-12柴油机,所有这些因素都造成了KV-2坦克在后期作战时的严重缺陷。
苏军嫌弃德军崇拜
然而在后期与德军的交战中,KV-2不断暴露出来的问题让苏军苦不堪言。由于重心过高,重量过大加上动力不足,KV-2经常出现陷入烂泥,压断桥梁,或者下个田埂就侧翻的问题。
人力拉坦克
压断桥梁被遗弃
一个不小心就躺下
大多数的KV-2坦克都是因为故障而损失的。例如第41坦克师损失了33辆坦克中的22辆KV-2坦克,只有5辆是被敌人击毁的,其他17辆都是因为故障或者燃料弹药耗尽而被抛弃。1941年10月,KV-2坦克的生产被取消,当时苏联一共制造了334辆KV-2坦克。
不过虽然问题多多,但是在苏德对战中,KV-2还是打出了很多令德军难忘的战绩。
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那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故事。
根据《东征西讨——德国国防军第6装甲师战斗简史》一书中记录,那是在德国发动人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天。1941 年6 月23 日,苏军KV坦克集群就在立陶宛境内和德军发生了激战。当时面对德军的苏联西北方面军有2 个兵力不足的机械化军,包括库尔金少将的第3机械化军,拥有KV-1、KV-2重型坦克共52 辆。
德国第41装甲军军长莱因哈特将军事后回忆道:“这次迎击战中,我军的100 辆坦克中有三分之一是四号坦克,我们的坦克向步步开进的怪物(指KV-2坦克)进行三个方向射击,但根本没有用。
为了避免损失扩大,德军坦克不得不开始后撤,苏联人的坦克排成梯形攻击队形继续向德军碾压过去,德军开始调用炮兵轰击,但是KV坦克仍步步紧逼,1门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在100米距离击中1辆KV-2坦克,它马上停了下来,但正当德军庆祝胜利时,这辆坦克再次启动并且在目瞪口呆的德国炮兵面前压扁了榴弹炮,继续前进。
德军一直信赖的四号中型坦克的75 毫米火炮对KV坦克毫无作用。被一线德军戏称为“敲门砖”。此次战斗中,苏联第2坦克师共摧毁40辆德军坦克,压毁、击毁德军37毫米和105毫米火炮共40门。而更加让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苏军战前准备不充分,为KV-2坦克装备的炮弹都安放在弹药库中,面对德军的突袭根本来不及全部取出来。因此,事实上,红军第2坦克师的一些KV-2坦克事实上是没有炮弹的,开出来就是用来吸引火力、吓人和专门碾压德军火炮的。
德军第6装甲师已经占领拉斯叶尼亚,并且在杜比萨河构筑了2个以上的桥头堡。为了打破这些桥头堡,苏军第2坦克师准备进行反击,切断拉斯叶尼亚市内德军和河边德军的联系。师长索利亚良金少将调拨了1辆带足弹药的KV-2重型坦克和一些步兵前往阻截。德军的1个装甲营位于留得维莱北部的桥头堡,而另1个则在遥远的杜比萨河下游,都装备的是35(t)轻型坦克。
6月23日下午,北部桥头堡的装甲营自作主张地认为苏军会从背后发起进攻,所以调拨第41反坦克炮兵营的一部分反坦克炮和第76炮兵营的105毫米榴弹炮防守自己的南侧。这时那辆传奇的KV-2驶上了历史舞台。这个大家伙从防守缝隙中插了进来,将这个营孤立在桥头堡一侧。
24 日清晨,德军纵队从拉斯叶尼亚市出发企图和桥头堡联系,KV-2坦克首先击毁了12 辆德军卡车,挡住了通往两个桥头堡的道路,同时第2坦克师主力正在和北部桥头堡的德军发生血战,在得到KV-2坦克第一次阻击胜利的报告后,第2坦克师士气大涨,攻势进一步加强。
德国第6装甲师立即呼叫友邻的第1装甲师对阻挡道路的KV-2坦克进行侧面袭击。24 日下午,第1装甲师拉来了6门新型的50毫米PaK38反坦克炮和精选炮手班组向KV-2坦克隐蔽前进。在550米距离上,德国人将反坦克炮架设开来,对着KV-2猛轰。德军炮兵共发射了7发50毫米穿甲弹,全部命中,但在乒乒乓乓的跳弹声中,没有给KV-2坦克造成任何损害。KV-2上的152毫米巨炮开火了,立马将这6 门火炮全部摧毁。
德军决定使用更大的火炮。位于拉斯叶尼亚近郊的第298高射炮营的1门88毫米高射炮经过精心伪装后,由牵引车拖曳接近KV-2坦克。德国有使用88毫米高射炮打击坦克的传统,而且该火炮穿甲威力巨大,往往成为德军反坦克的杀手锏。
为了隐藏自己,德国人躲在卡车残骸后面慢慢前进,但是那辆KV-2发现了动静,并将炮塔一直跟随他们活动。在接近到900米时,德军炮兵开始布设阵地,此时已经准备好的KV-2先发制人,连续两炮接连摧毁了德军88毫米火炮和牵引车。一些德军冲上来试图拖回伤兵,但KV-2强大的共轴机枪开火,封锁了救援的德军无法接近。
当日夜间,德军出动第57装甲工兵营的一个特遣队,趁着夜幕匍匐前进,用双倍于通常用量的炸药对KV-2车体进行爆破。结果KV-2没有被摧毁,从尾部接近坦克的德国人遭到了KV-2炮塔后部尾机枪的猛烈扫射,德军无法抬头只得爬了回去。这么大的药量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将KV-2的履带炸断。
正当德国第6装甲师被这辆KV-2坦克弄得团团转的同时,扭回头赶来从西侧增援的德国第1装甲师和苏联第12机械化军、第2坦克师在北部沼泽地带发生开战以来列宁格勒战线最大规模的坦克战。第1装甲师作为德国陆军精英,装备有较好的III号、IV号坦克,但是同样无法撼动KV坦克们的装甲。
一名德军士兵这样描述道:“ 6 月24 日,在通往列宁格勒的大路上,我们遭遇了可怕的KV-1 和KV-2坦克,我们连从800米距离开始射击,什么反应都没有。直到50米距离,我们的炮弹还是被弹飞,KV坦克根本不看我们,从我们身边开了过去攻击步兵。结果我们必须掉头在后面追赶。直到30米距离上,我们才能用钨芯穿甲弹从后面打穿其中一些坦克。”
但由于苏军大多是老旧的BT快速坦克和T-26轻型坦克,加上德军第6装甲师也在高地配置火炮和35(t)坦克进行夹击,苏军最终在6月24日傍晚战败,共有29辆KV-1和KV-2坦克损失,但大多是陷进泥地或缺乏弹药,而非被击毁的!
其中一辆KV-2被击中70炮以上,无一贯穿!而德军第113装甲掷弹团第37反坦克营的37毫米反坦克炮全部被压毁。这种直接冲撞当然不单是勇猛的表现,而是反应出当时苏军弹药匮乏和训练情况恶劣导致车组无法对德军反坦克炮阵地进行有效的反击,而往往采取直接履带碾压的方式解决。
由于北侧的苏军已经失败,德第6装甲师派出一个35(t)坦克排在6月25日从桥头堡出击,开到了那辆孤独的KV-2驻守的十字路口,并隐藏在灌木丛中。此时在十字路口另一侧,德军从拉斯叶尼亚市再次运来1门88毫米高炮,为了分散苏联坦克兵的注意力,35(t)坦克排在后面不断地向它射击,正面的88毫米炮趁机进入射击位置,并连开6炮,命中了这辆KV-2坦克。
但这辆坦克并没有起火燃烧,而35(t)上的德国坦克兵纷纷跳下来确认战果,令他们大惊失色的是:6枚88毫米炮弹只有2枚击穿了KV-2的装甲,另外确认到7个很浅的凹坑,这是50毫米炮弹留下的。最后是随行的德军工兵撬开了KV-2炮塔后部舱盖,投入几个手榴弹才解决了苏军车组乘员。
仅仅这一辆KV-2坦克,竟然将德军2个装甲师的夹攻下阻挡拖延了整整48小时,成功地拖住了德国第4装甲集群对列宁格勒的推进,这场战斗对德军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也让德国人对KV-2这种怪物充满了崇拜!
另一段战斗记录:
大多数的KV-2坦克所携带的炮弹数量都不正常。尽管如此,KV-2坦克的出现还是给德军坦克手造成了可怕的心理恐惧。当时除了88mm高射炮,几乎没有任何武器能成功摧毁这种巨兽。下面有一段1941年6月25日德军第6装甲师第11装甲团关于遭遇KV-2坦克的战斗日记:
“早晨,第11装甲团第2营沿着进军道路的右侧前进。整整一天,所有的部队都遭到俄军第2装甲师的进攻。不幸的是,俄国人的52吨重型坦克似乎对距离1公里的射击毫无反应。1.5公里处射中它的炮弹不是无效便是被弹回...劳斯集群的先头部队已经被阻挡...其间,一辆俄军的重型坦克隔断了和劳斯集群之间的联络,为了和劳斯集群联系上...到了晚上,指挥官召来了88mm高射炮对付这辆坦克,和105mm火炮直瞄射击一样88mm炮对它也无效。突击队携带炸药试图去炸毁它的行动也失败了,因为它密集的机枪火力使我们不可能靠近这辆坦克。”
而KV-2实际使用效果也的确不错,尽管当时德国新型坦克的正面装甲普遍上了100毫米,斐迪南式歼击车甚至达到200毫米之厚,但在152毫米火炮面前还是脆皮,其BR-540穿甲弹毫不逊于专业反坦克炮的穿深,就是其装药量高达5.9千克的高爆弹,干起打坦克的活来也是得心应手,被此弹击中的德国坦克不是装甲碎裂就是全体乘员震毙,堪称强大的"铁罐头杀手"。
一辆被苏军用做射击实验的黑豹,前装甲上圆形那个大洞就是152毫米穿甲弹的杰作,与其说是被击穿,不如说是被锤穿的!
自废武功的翻盘
但是到了后期,由于后勤保障的问题,大量的KV-2被击毁,很多残骸照片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德军不得不采用一些复杂的战术来对付KV-2,首先是击毁履带,然后利用其视野盲区进行爆破。同时,有德军老兵回忆称,他们遇到的KV-2重型坦克经常不开炮,只使用机枪射击,或者冲撞碾压,这是因为他们配备的152mm炮弹不足。
目前已知的KV2的最后战斗是1945年在德军麾下包围鲁尔的战斗。车体和炮塔侧面满是美军的反坦克炮弹弹孔。
德式改装
KV-2重型坦克确实给德军带来巨大的震撼,后期,德军曾经修复并装备这种坦克。只不过并不是将其作为坦克,而是将其作为自行火炮使用。直至1945年,德军还在西线,如埃森保卫战中使用了这种缴获的苏联坦克作为防线上的固定堡垒抵抗盟军的反攻。
梵观点:武器再先进,但是后勤保障和训练才是关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