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一辈子没怎么工作过,一直游山玩水,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你以为李白潇洒一生,靠的是写诗就能财务自由?事实上,诗仙的浪漫背后,隐藏着你不知道的智慧!
大唐盛世时期,经济发展迅猛,文化艺术繁荣,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人和艺术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诗仙”李白。
他一生自由自在,四处游历,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似乎早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然而,没有稳定工作的李白,是如何支撑他“说走就走”的生活?他的钱是怎么来的呢??
让我们跟随李白一生的足迹,仔细分析他如何实现财务上的自由,探索他独特的人生选择。
千万别被“落魄诗人”的印象给骗了,李白可不是穷人家出身。
他的父亲李客是个大商人,家里做生意,生意遍布长江一带。虽然唐朝那时候商人地位不高,但李白家特别有钱。
他从小就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这就能看出他家经济实力很强。
在古代,读书很花钱的,更何况李白还学剑术,这都得靠钱砸出来。
不信?看看他写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像白玉盘这样贵重的器物,一般人家可买不起,可见李白小时候家境很不错。李白的父亲李客明白商人地位不高,希望儿子通过读书当官,改变命运,光宗耀祖。
而且, 唐朝经济非常发达,给李白四处游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那时,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贸易都很兴旺,推动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生意特别好做,城市也越来越热闹。
因为交通方便,消息传递也快,所以像李白这样的读书人有了更多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的诗也更容易传播开来。
唐朝鼎盛时期,文化环境非常开放,对文人非常尊重,他们的作品也因此更有价值。
诗歌等文化作品那时甚至能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李白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鼓励创作、重视个人价值的时代,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除此之外,婚姻也为李白提供了经济帮助和社会关系。
27岁时,他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成为了许家的女婿。
这段婚姻让李白的生活相对稳定,经济上有了保障,同时他也得以进入上层社会,结识更多的人。
但是,李白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沉迷于饮酒,错过了进入官场的机会。加上他自由散漫的个性,与许家的生活方式不太合拍,最终,这段婚姻随着许夫人的去世而结束。
后来,李白在山东兖州娶了一位刘姓寡妇,这是他的第二段婚姻,但是两人性格和生活观念差异太大,很快就分开了,这段婚姻也不太顺利。
可能因为“会稽愚妇轻买臣”这句诗,能看出李白对第一段婚姻有些失望。之后,他和一位身份不详的女子一起生活,生了一个儿子,这段关系还算稳定,可惜最终因女方生病去世而告终。
李白的第四段婚姻则充满故事性。
他和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结为夫妻,起因是“千金买壁”这件美谈。这段婚姻也得到了宗氏家族的支持,给李白晚年生活带来保障。
随着李白诗歌的流行,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引来了众多仰慕者,其中不乏家境殷实的富人。
汪伦热情款待李白的故事,就是李白凭借名气获得经济支持的鲜明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当时李白的受欢迎程度。
为了迎接李白,汪伦精心安排了盛大的宴会,准备了上好的美酒。离别之际,更是慷慨地赠送了李白八匹骏马和十段贵重的丝绸。
李白四处漫游,经济上多亏了“粉丝”们的慷慨资助和其他仰慕者的支持,他们送钱送物,让李白衣食无忧。
在那个时代,诗歌就像今天的社交媒体,是一种流行的社交工具,谁写得好,谁就能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
李白才华横溢,个人魅力又大,所以粉丝们都愿意为他花钱。
由于贺知章等人的推荐,李白进入翰林院,成为唐玄宗身边的文人。这期间,他有了稳定的收入和皇帝的奖励,“赐金放还”一事也为人熟知。
唐玄宗很欣赏李白的才华,但是又受不了他自由散漫的性格。最终,李白拿着皇帝赏赐的黄金离开了长安,再次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
这笔离职补偿金,让他之后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为钱发愁,毕竟在翰林院任职期间,李白写了很多诗赞美皇帝的丰功伟绩和歌颂太平盛世。
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李白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选择加入永王李璘的阵营,这个选择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当时,唐玄宗已经逃往四川,而太子李亨则在灵武登基,即唐肃宗。永王李璘对外宣称是为了抵抗叛军,在长江以南的地区招兵买马,但他实际上是想拥兵自重,甚至有自立为王的野心。
李白怀着一颗报效国家的热忱之心,加入了永王的幕府。他还为永王写诗,歌颂他的功德。然而,永王的行为最终被朝廷定性为叛乱,李白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永王最终失败身亡,李白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
这件事情对李白的政治生涯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也让他的生活变得非常艰难。
尽管他在流放的路上被赦免,但是长时间的奔波劳累以及政治上的打击,使得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可以说,这次事件让李白的身心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晚年时,李白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又长期四处漂泊,加上疾病缠身,经济状况变得越来越差。他不得不去投靠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依靠亲人的帮助来维持生活。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李白完成了一项最重要的工作,那就是整理自己一生的诗歌作品,并将其交给李阳冰。他希望自己的诗歌能够流传下去,这也许是他对自己一生价值的最终认可。
生命的最后,李白写了《临终歌》,里面“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这两句,听起来特别悲壮,也暗示了他要离开人世了。
李白去世后,就被安葬在他很喜欢的当涂青山。
虽然一生短暂,但李白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能实现财务自由,不是只靠一种方式,而是靠家族的帮助、婚姻带来的财富、朋友们的资助,还有他自己独特的才华共同支撑起来的。
就算实现了财务自由,他的内心依然苦闷。
他对政治理想的坚持,与残酷的现实格格不入,最终归于失败。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成为他诗歌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最终,月光浸透长安酒肆的青砖时,那个醉卧盛唐的身影终于坠入永恒的星河。
碎入渭水的不是金銮玉盏,而是被诏断的谪仙翅膀。
当卢生从黄粱炊烟里惊坐,方知千年文脉里最璀璨的诗行,原是太白蘸着月光写就的未竟之梦——千秋诗篇沉入历史长河,一枕秋风醒在万古苍茫。
何曾留住半缕流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