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老板娘”李柯透露:王传福每天要工作16小时,7天无休!
你说这人啊,活着到底是为了啥?是为了享受生活,还是为了拼命工作?就拿比亚迪的老总王传福来说吧,他可是全球车企排名第五企业的老总啊,听说这人工作比员工还拼命,除了工作就是睡觉,这事儿可真让人想不通,难道生活就只有工作这一件事儿了吗?可人家比亚迪能成为中国第一,连马斯克都为之颤抖呢,他这拼命到底图个啥?咱今天就好好唠唠这事儿。
比亚迪“老板娘”李柯在采访中透露了王传福那令人瞠目结舌的疯狂作息表。每周工作7天,加起来112个小时,这生活除了工作就是睡觉,28年来连年假都没休过,平常睡觉的地儿常常就是车间里的行军床。这作息听起来确实夸张得有点离谱,可出自他老婆嘴里,可信度就蹭蹭往上涨了。毕竟李柯也是比亚迪副总裁,她也跟王传福一样,天天扎根在一线车间,从不舒舒服服地待在办公室听报告。
就拿咱老百姓的话来说,这就是典型的以身作则啊。你想啊,领导都这么拼,下面的员工能不跟着学吗?比亚迪人这种“自虐”式的工作劲儿头,可能就是比亚迪能有今天的重要原因。你看啊,当深圳湾还沉浸在晨曦的黑暗中时,比亚迪大楼的灯光就亮起来了。这敬业精神,确实值得咱竖大拇指。在别人还在那儿抱怨自己天赋不如别人,干啥啥不行的时候,比亚迪的车间里早就灯火通明开干了。这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努力比天赋更重要”啊。
想当初,王传福从一个20年前在奔驰汽车厂的学徒,一步步走到今天,成为带领上万员工的企业负责人,这期间的艰辛可想而知。他1966年出生在木匠世家,家庭环境让他动手能力超强。上学的时候也不是顺风顺水,还曾落榜去赚钱养家,好在有哥哥嫂子资助才完成学业。
他学的是冶金物理化学专业,本来就对电池研究感兴趣。1993年工作后,看到电池需求的增长趋势,1995年28岁的他辞职创业,这就是“比亚迪帝国”诞生的开端啊。他凭借专业优势生产别人不敢涉足的电芯,在日本不再生产镍电池时,他又带领企业进入镍镉电池生产领域,公司业绩那叫一个蹭蹭往上涨,1997年电池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人民币,还占了全球市场40%的份额。
2001年研发锂离子电池后,年产值达1.55亿美金,企业规模也扩大到15000名员工。有了卖电池的钱,2003年开始造车,虽然收购秦川汽车后遇到技术壁垒差点黄了,但他没放弃,没日没夜研究,攻克难关后靠着插混路线让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刚起步的时候,他看准机会转战新能源领域。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这一等就是10年啊,终于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第一,马斯克都得承认“比亚迪真的牛”。这就应了那句老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王传福不但工作拼命,而且他还是个把企业命运看得比啥都重,心里还装着老百姓的人。2008年汶川地震,比亚迪几乎把家底都掏出来了,捐款1000万,还把即将下线销售的汽车配件里的1000只千斤顶卸下来送往灾区。这种家国情怀和不忘初心的品质,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真像一股清流啊。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李柯了。他们俩啊,这搭档还挺特别,女主外男主内的模式。李柯出身销售,有国际贸易经验。1996年拿着低月薪加入比亚迪,从建立香港办事处开始,促成巴菲特注资,和王传福一起让比亚迪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2024年比亚迪又开始跨界扩张,抢富士康订单,进入苹果国内供应链,还进入滚装船业务领域,未来两年还有7艘滚装船投入运营。这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全靠这夫妻二人的努力。
其实啊,我觉得这拼命工作值得不值得,没有个绝对答案。像王传福这样,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这么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拼命是有价值的。但他也确实牺牲了很多个人时间,这可能只有他自己能真正衡量啦。
咱再往深里说,比亚迪能有今天,这是无数个日夜积累下来的成果。王传福夫妻俩的付出,那真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们这种企业家精神,不仅带动了比亚迪的发展,也给整个行业都树立了榜样。
咱回过头来看看王传福的创业路,那真是充满了坎坷。但他每次都能克服困难,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从电池领域的不断开拓,到造车领域的艰难起步,再到后来成为行业老大,每一步都凝聚着他和他团队的汗水。
再看现在,比亚迪站在全球新能源车企的领先行列,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这背后,是王传福夫妻二人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拼搏。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励志大片,激励着无数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希望王传福能多注意休息,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希望比亚迪能继续保持这种拼搏的精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创造更多的辉煌。咱就拭目以待,看看比亚迪接下来的路会怎么走,能不能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