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普京的底气来自何处

律营看世界 4天前 阅读数 3 #社会

根据德国《焦点》周刊网站报道,普京在2025年3月18日与商界精英的闭门会议中表示“愿意打一场百年战争”,这一表态的底气可从以下多维度分析。

一、军事储备与军工产能的支撑

(一)苏联遗产的消耗能力

俄罗斯目前仍依赖苏联时期的庞大军备库存。2025年3月的数据显示,俄国防部已启封西伯利亚储备的3000门火炮、7000辆主战坦克、4600枚导弹及12万吨弹药。

尽管现代化装备存在生产瓶颈(如导弹年产量仅120枚,远低于战损速度),但苏联遗留的常规武器库存仍可支撑5-8年的高强度战争消耗。

(二)军工产能的战争动员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国防工业进入超负荷运转状态。弹药产量增加13倍,无人机产能提升3倍,装甲武器生产增长2.5倍。

部分武器研发周期从5-8年缩短至4-7个月。这种战时经济模式显著强化了俄军持续作战的物质基础。

二、能源经济的韧性

(一)能源出口的“对冲策略”

尽管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对欧能源出口下降46%,但通过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转移出口方向,俄石油收入仍维持高位。俄乌战争前100天,俄能源出口总收入达930亿欧元,其中石油贡献2/3。

(二)战争融资的可持续性

2025年俄联邦预算中,军费开支占比创纪录,但能源收入仍占财政总出口的54.3%。尽管面临油价波动和长期转型压力,俄能源收入短期内足以覆盖每年约1200-1800亿美元的战争开支。

三、国内政治与社会支持

(一)民众支持率的稳定性

全俄舆论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对特别军事行动的支持率稳定在68%,高于2023年的65%。民众认知中,战争目标被塑造为“保卫俄罗斯免受北约威胁”,强化了社会动员的合法性。

(二)信息管控与舆论引导

俄官方媒体通过《60分钟》《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普京》等节目,将战争叙事与国家安全绑定,观众覆盖率从2022年1月的7%升至18%。这种舆论环境有效抑制了反战声音。

四、地缘战略考量

(一)北约东扩的“安全焦虑”

北约近年吸纳芬兰、瑞典,使军事设施逼近俄西北边境(距圣彼得堡不足1000公里)。普京认为,乌克兰加入北约将彻底压缩俄战略缓冲区,因此“百年战争”表态旨在向西方传递战略决心,迫使对方重新评估介入成本。

(二)乌克兰战力的消耗预期

俄方评估认为,乌军面临人力短缺(人口仅为俄1/4)、西方援助不确定性增强及装备依赖外部供给(如“海马斯”系统需持续美援)等问题。俄军通过逐步推进的消耗战,试图拖垮乌方持续作战能力。

五、历史与意识形态动员

(一)“百年战争”的历史隐喻

普京将当前冲突类比为俄罗斯历史上的长期地缘博弈(如拿破仑战争、二战),强调“持久战”是维护大国地位的必然选择。这种叙事契合俄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强化了民众对战争长期化的心理准备。

(二)“去西方化”的战略转向

通过战争,俄罗斯加速与西方经济脱钩,推动建立以能源、粮食和军备为核心的“自给自足”体系。这种转向在短期内加剧了经济阵痛,但长期可能重塑其国际地位。

六、结语:普京的底气来源

普京的“百年战争”表态是多重因素叠加的产物:军事上依赖苏联遗产与战时产能;经济上通过能源出口对冲制裁;政治上依托国内高支持率;战略上利用北约焦虑与乌克兰弱点。

其核心逻辑是通过消耗战拖垮对手,迫使西方在谈判中让步。然而,俄军现代化瓶颈、能源转型压力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仍是这场“持久战”的潜在风险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律营看世界

律营看世界

律营看世界关注全球法律问题及法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