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禁运AI芯片,英伟达、AMD被卡脖子,千亿订单流向“中国芯”
2024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突然更新出口管制名单,英伟达特供中国的H20、AMD的MI308及英特尔Gaudi系列AI芯片被全面禁运。这是继2022年A100/H100禁令后,美国第三次收紧AI算力封锁。英伟达CFO坦言"中国区业务可能归零"。
美国此次禁令的精准程度远超市场预期。被禁的H20芯片尽管算力仅为A100的15%,但仍是国内互联网大厂AI训练的"救命稻草"。某大厂内部人士透露,其去年订购的10万张H20原计划支撑到2025年,如今只能依靠库存和国产替代。更戏剧性的是,AMD MI308的阉割程度比英伟达更狠——CU单元从MI300X的304个砍到192个,内存带宽骤降40%,但每张卡仍被定价8万元,比昇腾910B贵出50%。
中国企业的反应速度令人惊叹。在禁令发布后72小时内,华为昇腾团队已接到超过数十家家企业的紧急洽谈。国内厂商迅速调整采购计划,将原定给英伟达的35%订单转投国产芯片。据供应链消息,华为昇腾910B的月产能正从8000片提升至2万片,东莞松山湖工厂的三班倒生产线亮起长明灯。
而昇腾910B的实测数据也在改写行业认知。在鹏城实验室的对比测试中,该芯片在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场景下,算力效率达到H20的83%,而功耗降低18%。更关键的是华为全栈能力:从Atlas 900集群到MindSpore框架,某自动驾驶公司用昇腾方案替代英伟达后,训练周期反而缩短了15%。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2024年Q1中国AI芯片采购数据显示,昇腾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2%飙升至37%,寒武纪、沐曦等厂商瓜分剩余市场。令人意外的是,互联网大厂开始主动参与芯片设计——企鹅自研的紫霄芯片已流片,其视频处理性能超过英伟达T4;字节的云雀芯片在推荐算法场景能效比提升40%。
这场替代竞赛正在重塑全球半导体格局。长江存储的192层3D NAND闪存已用于昇腾存储模块,长电科技的高密度封装良率突破95%。最关键的EDA工具领域,华为哈勃投资的全芯智造,其14nm工艺设计套件已通过验证。就连光刻机环节也传来捷报:新凯来更是带来了数十种先进的芯片制造相关设备。尽管与ASML仍有代差,但足以支撑AI芯片制造。
据悉,当英伟达已经承认,H20出口中国遭到美方限制,第一财季预计将面临至少55亿美元的损失。一家企业一个财季就有近400亿的损失,这意味着每年将会有千亿的订单流向“中国芯片”,对反哺国产芯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观美国供应商,正在为政治决策买单,应用材料中国区销售额暴跌65%,科磊半导体关闭苏州研发中心。反观日本企业抓住机遇,东京电子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增长210%,尼康光刻机订单排到2026年。这种产业链重构正在创造新机遇:合肥长鑫凭借存储芯片技术突破,市值半年暴涨300%。
这场AI芯片大战中,最耐人寻味的是技术演进方向。当美国在制程工艺上"卡脖子",中国企业正从架构创新突围。中科院计算所的"启明"存算一体芯片,能效比达到传统架构的10倍;清华大学的可重构芯片,同一块硅片可动态切换成GPU/FPGA不同模式。或许正如任正非所说:"封锁打不垮我们,只会逼出更强大的华为。"更何况我们还没有拿出家底,中国超算。
你们认为国产AI芯片需要多久能实现全面替代?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