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什么》第四节:人,就是自我心态系统与生理系统之和
四:人,就是自我心态系统与生理系统之和
人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大脑才有了后天心态系统的定位,同时拓展了后天的生存智慧和能力,有了原生情感在后天参入社会性互动而淡化,有了乡情、朋友情、同学情等多方面的扩展,出现了不同互动的细节和个性特点,结合个性认知,也有了自身在意点的情结化…
母子情在自然动物界常见,但人类的心智,从社会互动中洐生出了一个旁大的亲情、乡情、人情、友情等支系圈,有了相应的情感凝聚,也有了对应固化的情结和情绪潮,也有了定向互动带来情绪满足。
人类的心智促进了“自我”感觉的形象化和程序化,再结合着理性认知,也就有了感觉团格局的提升,相应的自尊心和责任担当之心随之而来,同时有了好奇和兴趣的锁定,进而形成习好板块。比如:人年幼时就会在依赖大人的获取中,懂得了迎合,也感知到了被赞美的愉悦,也在这种互动中体会到了自身存在感的取兴于人(享受周围人的肯定)的情绪满足,这种自我表现维护,也是幼儿期的自尊心形成。
只是人年幼时感知逻辑苍白和缺位,在玩伴的打闹中,留意到了形式表现,有了比穿戴的表现;在参入大人的互动中,有了取悦于大人,感觉到了迎合表现需求,并没有发现自尊心有着系统的纵深…
人的自尊心是维护自我存在感的社会肯定,有亮点彰显而被他人尊重,核心支撑点是个人能力被肯定,包括有创造财富(挣钱)的能力,或靠现实成就来体现的社会价值;
但是,人小时还没有创造能力表现时,只能先抓住容易比较的“形式”(如穿的戴的),即使长大成人,没有能力或成就表现时,只会抓住“形式”去掩饰,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里子空空时,只能顾点“面子”了,这就是人人都有自尊,没有自尊实体,只能浮于虚荣的逻辑,爱面子只是虚荣心某一定式,都是在乎存在的表现形式彰显,而脱离了存在感“里子”的价值体现。
人性的自尊心正因为自尊心存在着系统的纵深层次,才有浅层仅仅维护自我存在的表面,如穿戴比较表现,家庭条件穷富之比较;中层,竞技能力表现,不服输的挑战表现,创造价值的能力表现,个人打拼的业绩表现;深层,是能量的社会影响或社会成就体现,终极点是让存在感有社会价值体现…
由此可见,浅层在维护自我存在的“外表”,可自尊的深层次并不在凸显存在感的表现“形式”,而是在维护存在“里子”有价值,从而维护个人被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这才是自尊心不同层次的表现特点。
人因为有了好奇和兴趣,结合环境条件的局限和个人喜好的方便,也有了某一喜好的兴趣凝固,让爱好成了“习好”;当人有了自我发展的意愿时,也有了未来之梦和远景目标,也就有了对未来人生的寄托。这是寄托之心。
不论是自尊心还是寄托之心,只是人自我心态系统中的两个单元,而自我心态系统是多元的,多种欲望源于本能,结合后天实践经历感悟有了拓展壮大,多元内容又有部分脱离了自我本能欲,甚至与本能意愿背离或相克,但丰富了自我心态多元集群。
鉴于人与自然界哺乳动物一样存在相近的生理系统,同时,因智能的拓展有了心态系统,这里不妨逻列一个生理系统表,去拟定一个心态多元系统…
生理大系统:消化丶呼吸丶血循环丶神经丶生殖丶免疫等单元系统。
心态大系统:本能欲(归属感)丶智慧丶情感(安全感)丶自尊丶责任担当丶情结-习好丶寄托(理想信仰)七个单元系统 。
由此可以看到,自然界生命体只有一个生理系统,是生理系统对接了本能需求,本能需求承载着自然界生命的原生动力!人不同如自然界生命,就在于心态嫁接智慧的头脑,让自我意识在后天拓展中,延伸出来了一个心态系统,或者说拓展出了自我多元系统。
动物界的生命体只是一个生理系统;人则不同,是生命体(生理系统)和心态体(心态多元系统)两者的总和,才组合成了人。也回答了什么是人!人的心态系统与生理系统之和,构成了人类自我系统生命实体。(待持续→看第五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