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与曹操之间的权力斗争

笼碧树影斜 3天前 阅读数 3 #推荐

董承是汉灵帝母亲董太后的外甥。公元189年,董卓率兵进入京城,为了拉拢士大夫阶层,他决定提高自己的家族地位,于是对外宣称与已故的董太后属于同一宗族。

董承失势后,为了寻求靠山,他设法与董卓拉上了亲戚关系。这样一来,他就能在董卓的女婿牛辅手下做事。牛辅是西凉军的主将,官居中郎将。董承靠着这层关系,顺利加入了西凉军,当上了将领。董卓之所以势力强大,是因为朝中有王公大臣做他的内应,外面又有董旻、董承、董璜这些人替他扫除障碍。裴松之注《三国志·董卓传》引《献帝起居注》董承是董卓的得力手下,跟着做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事。公元195年,年幼的汉献帝从长安启程,返回东边的洛阳。由于他小时候是董太后抚养长大的,与董承也算有点关系。于是,董承就以安集将军的身份,加入了护送皇帝的队伍。在路上,他先是跟着杨奉混,把郭汜和张济从保护皇帝的人马里挤了出去。后来还跟着杨定,一起去打驻守在华阴的忠臣段煨。在如今的河南三门峡一带,当时有人趁局势混乱,试图对伏皇后下毒手,这个嫌疑相当严重。

抵达河东地区后,他们又与当地的杨奉等势力发生了武装冲突。公元196年,他来到洛阳后,私下联系了在颍川的曹操,让他带兵进入洛阳,成功驱逐了杨奉、韩暹等河东系的护驾官员。作为东归护驾队伍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凭借战功被封为卫将军,在许都朝廷中位居高位。卫将军的级别和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一样,在朝廷中的位置仅次于三公,但比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的地位要高。此外,董承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封为地位仅次于皇后的贵人,并且她已经怀上了皇帝的孩子。董承并不是小说里那种忠心耿耿的大臣,而是一个精于权术、善于钻营的人,为了往上爬,他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尽管他已经坐上了卫将军的宝座,心里却始终有个疙瘩:总有人骑在他头上。目前能压制他的,只有身居三公之位、兼任车骑将军的曹操了。只要能把曹操搞定,离掌握大权、称霸天下的目标就不远了!

郭汜、张济、杨奉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猛将,一个个都被他轻松收拾了。现在虽然曹操势力不小,但在他看来,未必比郭汜更难对付。董承在正面交锋中并不占优势。举个例子,跟韩暹较量时,武将在河东吃了败仗,只能逃到河内投靠张杨;而文官在洛阳争权夺利,同样不是韩暹的对手。观察他的晋升之路,核心策略就是懂得利用形势和他人力量。他总是让别人在前面激烈争斗,自己则在幕后坐收渔翁之利。公元198年春天,吕布派遣手下大将高顺和张辽率领军队,前去进攻曹操任命的豫州地方长官刘备驻守的小沛城。198年三月,曹操第三次带兵南下攻打张绣。结果从三月到七月,整整四个月时间,他被张绣和刘表的军队围困在南阳安众一带,根本脱不开身回许都。这段历史在《三国志·武帝纪》中有明确记载。

在过去几个月里,每当吕布的军队占领小沛,他们就能迅速逼近许都。曹操来不及回防,而夏侯惇率军阻挡也屡次失利。曹操担心失去许都确实有道理。汉献帝和董承可能认为,如果被吕布控制,处境或许会比被独揽大权的曹操掌控要好一些。想到刚刚恢复的皇帝威严,加上对城池失守的深深恐惧,献帝自然不愿眼睁睁看着许都轻易落入他人之手。对董承这样有抱负的人来说,危机中藏着机遇!曹操能否安全撤离南阳仍是个未知数,现在他利用汉献帝来巩固许都的防御,同时也能提升董承在朝廷和许都的影响力。要是能顶住吕布的攻势,董承就能取代别人,成为掌控朝政的第一号人物。刘备在小沛成功抵御了吕布大军的强攻,而曹操则在七月份回到了许都。

董承的策略虽然没能完全实现目标,但已经逐渐壮大到让曹操不得不正视他的存在。孙策接到朝廷命令,与曹操、董承、刘璋等人联合出兵,准备攻打袁术和刘表。军队整装待发之际,袁术突然去世。袁术在199年6月去世,而董承则在同年3月从卫将军升职为车骑将军。因此,这份诏书应该是在199年3月之前发布的。时任卫将军的董承,其势力已不容小觑,曹操虽心有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在朝中的地位,与自己平起平坐。公元198年七月,曹操返回许都后,发现吕布正在猛攻小沛,形势紧急。他全力投入东征吕布的准备工作,无暇与董承争斗,只能无奈地让董承趁机占了便宜。198年9月,曹操亲自带兵东进,征讨占据徐州的吕布。到了199年2月,他又率军北上,进攻河内地区的眭固势力。

公元199年三月,卫将军董承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公元199年3月,汉献帝任命董承为车骑将军,同时免去了曹操代理车骑将军的职务。在汉朝末年,车骑将军的地位很特别,他们可以直接设立自己的办公机构。这样一来,董承壮大自己的势力就更加容易了。曹操这次离开许都差不多有半年之久。由于大家都害怕袁绍,朝廷里不少人偷偷和袁绍那边联系,私下里来往密切。这样一来,曹操的威信和掌控力就越来越弱了。董承利用大臣们的不安情绪,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如今在许都根基已稳。他和汉献帝联手,准备对正在外征战的曹操发动夺权行动。这件事引起了曹操的警惕。尽管当时他正面临与袁绍的决战,形势十分紧张,但他还是在公元199年4月平定河内地区后,立即返回了许都。只有把大本营守好了,才能放心大胆地在前线冲锋陷阵!

董深得献帝信任,两人还是亲家关系。曹操心里明白,董承背后有汉献帝撑腰,正打算对他下手。皇帝担心曹操权势过大,暗中下旨给董承,让他联络各地有志之士,共同除掉曹操。现在曹操和袁绍马上就要开战了,袁绍实力强,曹操力量弱,曹操正得靠着汉献帝才能和袁绍对抗。我们既要对汉献帝保持应有的尊重,也要找到一个站得住脚的借口,才能名正言顺地处置董承。因此,曹操回到许都后,并没有直接与董承发生正面冲突。董承心里明白,无论是来文的还是来武的,自己都不是曹操的对手。他可能也想到了,不能给曹操留下任何把柄,所以选择了在暗地里跟曹操较劲。表面上双方和和气气,实则各怀心思,底下早已暗流涌动。

刘备重新找回了失散的妻儿,跟随曹操回到许都。曹操上表朝廷,任命刘备为左将军,对他更加敬重,出门时同乘一辆车,入座时共坐一张席。刘备随曹操返回许都后,曹操封他为左将军,对他格外尊重,待遇十分优厚。左将军这个职位常被用来授予外部将领,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驻守边疆。在东汉末年,朝廷经常用这种方式来笼络各地诸侯,像袁术、吕布都曾获得过这个头衔。在京城任职的将军们,主要负责首都的军事防务工作。就像当年董卓安排自己的弟弟董旻担任左将军,专门负责长安城的军队管理和城防事务。曹操任命刘备为左将军,一方面是为了表彰他在对抗吕布时的出色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借助刘备的力量,削弱董承在许都掌握的军事权力。曹操对刘备表现出异常亲热的态度,不仅仅是因为看重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想借此机会将许都的军事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刘备时来运转,却也因此卷入了曹操和董承的明争暗斗之中。董承借助"衣带诏"密谋,不仅想让刘备加入自己的阵营,夺取许都的军事控制权,还打算利用刘备的力量来消灭曹操。董承居然敢去拉拢当时在曹操手下如日中天的刘备,这说明他眼光独到。善于识人用人正是他多年来能借助各种关系步步高升的看家本领。曹操多次试探刘备,他关心的并不是刘备是否愿意低头,而是害怕刘备志向过高,可能会和董承联手对付他。董承不断催促施压,曹操又对他严加防范,刘备身处两难境地,压力山大。正好赶上要阻击袁术,他就在199年6月借机离开了许昌。在许都只待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曹操之所以轻易让刘备离开许都,估计也是巴不得他赶紧走。毕竟身边有个自己掌控不了的人占据重要位置,谁都会提心吊胆,整天疑神疑鬼的,实在太耗费精力了。

只要能牢牢抓住许都的守军指挥权就行。曹操一步步掌握大权,董承这边却越来越难招架,处境变得十分不利。他觉得即便刘备已经离开,只要能成功干掉曹操,局势依然可以完全翻盘。随后,他们联系了偏将军王子服,再次借助“衣带诏”策划对付曹操的行动。曹操提拔了李服,可李服却暗中谋划对付他《后出师表》胡三省在注解《资治通鉴》时提出,李服这个人很可能就是王子服。王子服深得曹操信赖,有机会接近并刺杀曹操。曹操掌握了朝廷和许都的大权后,在199年后半年经常带兵出征,王子服等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机下手。公元200年正月,董承的阴谋败露,被曹操抓住把柄,曹操果断将其处死,还株连了他的全家老小。

董贵人已有五个月的身孕,尽管献帝再三哀求,她依然未能幸免于难。曹操独揽大权,董承同样是个权力迷,特别会利用形势为自己谋取好处。趁着曹操经常在外带兵打仗,董承利用汉献帝在许都的机会,悄悄扩大了自己的权力范围,逐渐对曹操构成了威胁,想要夺取他的权力。眼看局势不利,曹操迅速返回许都,他联合刘备等力量,重新掌控了朝政大权。董承企图暗杀曹操扭转局势,不料阴谋泄露,导致全家被诛杀。在跟袁绍开打之前,曹操及时平息了内部叛乱,巩固了自己的大本营。即便董承成功夺权,献帝也极有可能只是空有其名,然而董承的死亡,却让献帝试图恢复皇权的计划遭受了沉重打击。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笼碧树影斜

笼碧树影斜

笼碧树影斜